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泰兴市期末)“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
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2024秋 金湾区期末)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3.(2025 西湖区校级模拟)《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
A.发生于“大革命”时期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起点
D.坚定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4.(2025 上城区二模)书籍(文章)是思想的容器,但思想本身才是灵魂。以下“容器”和“灵魂”对应正确的是( )
A.《资政新篇》——三民主义
B.《文学革命论》——自强求富
C.《革命军》——君主立宪制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5.(2025 惠州模拟)1926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负责的中央农民部先后创办了《中国农民》《犁头》《农民运动》等刊物,各省均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 )
A.文学革命 B.思想建党 C.武装斗争 D.联系群众
6.(2025 玄武区模拟)“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B.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统治
C.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受挫折
D.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
7.(2025 金水区校级三模)1923年某决议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该决议直接推动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国民政府的成立
8.(2024秋 湘桥区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9.(2025 启东市一模)如图漫画《滚出去》出版于1927年。画面中,一个巨大扫帚正扫向英国士兵,扫帚后面的滚滚烟尘说明这场革命运动的猛烈与宏大。漫画反映了国民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B.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2025 蓝田县三模)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信息层级,使复杂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
11.(2025 阜宁县一模)红军长征过程中,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的错误和分裂,都没有吓倒红军指战员,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斗志战胜了所有的危难,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表明红军长征( )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坚强斗志
C.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D.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2.(2025 广东)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13.(2025 西华县三模)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
A.中国共产党有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2025 天桥区一模)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材料主要叙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15.(2025 河东区一模)如图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作者斯诺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以纪实手法生动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和坚定信念。“它”作为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原因是( )
A.记录文字的优美性 B.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写作手法的全面性
16.(2025 钢城区二模)“红军到达泸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甸阔前进,……占领了对岸桥头。”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7.(2025 包河区三模)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18.(2024秋 江安县期末)“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基于上述考虑,孙中山决定( )
A.创建同盟会 B.创建国民党
C.发动护国战争 D.创建黄埔军校
19.(2025 重庆模拟)1928年1月,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农、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收地主、祠庙的田地山林及一切附属物,归无地少地贫苦人民退休士兵耕种”。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有利于( )
A.抵抗外来侵略 B.凝聚革命力量
C.加速北伐进程 D.推动国共合作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泰兴市期末)“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
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分析】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因此C项不属于遵义会议的内容,但符合题意,故选C项;根据材料“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在会上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ABD项都属于遵义会议的内容,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2.(2024秋 金湾区期末)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体现的是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D符合题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是红军长征,排除A;“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排除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是“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3.(2025 西湖区校级模拟)《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
A.发生于“大革命”时期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起点
D.坚定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题目中提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在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中,“远征”通常指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途中,面对艰难险阻,红军战士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与题目中对“远征”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大革命”时期一般指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红军长征是1934﹣1936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中国人民抗战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是红军长征,C项错误。红军长征主要体现的是长征精神,和坚定人民抗战意志并无直接关联,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5 上城区二模)书籍(文章)是思想的容器,但思想本身才是灵魂。以下“容器”和“灵魂”对应正确的是( )
A.《资政新篇》——三民主义
B.《文学革命论》——自强求富
C.《革命军》——君主立宪制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分析】本题考查对不同书籍(文章)及其所体现思想的了解。
【解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已基本形成,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应正确,D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编写的,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二者思想不对应,A错误。《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倡导文学革命的重要文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二者思想不对应,B错误。《革命军》是邹容所著,该书以饱满的激情宣传革命思想,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体制,二者思想不对应,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5.(2025 惠州模拟)1926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负责的中央农民部先后创办了《中国农民》《犁头》《农民运动》等刊物,各省均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 )
A.文学革命 B.思想建党 C.武装斗争 D.联系群众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1926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负责的中央农民部先后创办了《中国农民》《犁头》《农民运动》等刊物,各省均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可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学革命、思想建党、武装斗争,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联系群众。
6.(2025 玄武区模拟)“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B.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统治
C.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受挫折
D.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1927年9月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材料中“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契合,C正确;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是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1927年之前,且与转移井冈山无关,排除B;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在转移到井冈山之后,是结果不是背景,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7.(2025 金水区校级三模)1923年某决议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该决议直接推动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国民政府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决议出自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决议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与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开始、国民政府的成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决议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8.(2024秋 湘桥区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A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2025 启东市一模)如图漫画《滚出去》出版于1927年。画面中,一个巨大扫帚正扫向英国士兵,扫帚后面的滚滚烟尘说明这场革命运动的猛烈与宏大。漫画反映了国民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B.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从材料“如图漫画《滚出去》出版于1927年。画面中,一个巨大扫帚正扫向英国士兵,扫帚后面的滚滚烟尘说明这场革命运动的猛烈与宏大”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滚出去》出版于1927年,画面中一个巨大的扫帚正扫向英国士兵,扫帚后面的滚滚烟尘象征着革命运动的猛烈与宏大。结合历史背景,1927年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英国等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因此,漫画最直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对帝国主义力量的打击。A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25 蓝田县三模)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信息层级,使复杂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军事行动。井冈山根据地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创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所以这些内容都围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主题,A项正确。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主要强调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与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武装斗争。而思维导图中的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北伐战争并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B项错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主要侧重于经济上的工业化(如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如新文化运动)等方面,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主要围绕着抗击日本侵略者展开,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相关军事行动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等内容,思维导图中的事件均与抗日战争无关,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1.(2025 阜宁县一模)红军长征过程中,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的错误和分裂,都没有吓倒红军指战员,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斗志战胜了所有的危难,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表明红军长征( )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坚强斗志
C.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D.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掌握长征的意义。
【解答】长征中红军战胜敌人围堵、自然环境等危难,完成战略转移,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符合题意;“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及相关斗争的成果,属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与长征无关,排除A;题干未提及长征对“全国人民坚强斗志”的鼓舞作用,主要强调红军自身战胜危难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是遵义会议的意义,而非长征整体的意义,概念不匹配,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5 广东)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时期军民关系及历史背景。
【解答】A.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至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B.根据材料“赶打草鞋下南昌”“送给亲人当红军”可知,题干描述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与根据地群众的互动,体现了军民同心协力的革命情感,B项正确;
C.大生产运动始于194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D.歌谣反映的是普通民众(如妇女)支持红军,未涉及知识青年群体,排除D。
故选:B。
【点评】试题考查学生通过歌谣关键词(如“红军”“南昌”)联系历史背景的能力,强调军民关系在土地革命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材料与选项的时间、事件关联性,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13.(2025 西华县三模)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
A.中国共产党有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由题干中“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判断应该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B正确。
故选:B。
【点评】关于遵义会议,学生还要知道,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2025 天桥区一模)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材料主要叙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材料主要叙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目的、过程和意义,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主要叙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
15.(2025 河东区一模)如图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作者斯诺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以纪实手法生动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和坚定信念。“它”作为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原因是( )
A.记录文字的优美性 B.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写作手法的全面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结合史料的分类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作者斯诺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以纪实手法生动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分析可知,作者斯诺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其经历是真实的,他所记录的内容是直接来源于他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这种基于真实经历的记录使得该书成为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B正确。记录文字的优美性并不能决定它是否为一手史料。一手史料强调的是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本身,而非文字是否优美,A错误。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与它是否是一手史料并无直接关联,关键在于作者是否亲身经历并直接记录了相关历史事件,C错误。写作手法的全面性也不是判断一手史料的标准,一手史料注重的是其来源的直接性和原始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5 钢城区二模)“红军到达泸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甸阔前进,……占领了对岸桥头。”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分析】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A.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排除A项。
B.红船精神是中共一大召开时形成的,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件。飞夺泸定桥体现了红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即长征精神,C项正确。
D.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
17.(2025 包河区三模)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片文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 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大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图片文物共同见证了红军长征。故B正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与图片无关,排除A;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与图片无关,排除C;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与图片无关,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
18.(2024秋 江安县期末)“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基于上述考虑,孙中山决定( )
A.创建同盟会 B.创建国民党
C.发动护国战争 D.创建黄埔军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解答】根据材料“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可得出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政治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人才,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作出了突出贡献,D符合题意;创建同盟会于1905年;创建国民党于1912年;护国战争于1915年,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
19.(2025 重庆模拟)1928年1月,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农、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收地主、祠庙的田地山林及一切附属物,归无地少地贫苦人民退休士兵耕种”。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有利于( )
A.抵抗外来侵略 B.凝聚革命力量
C.加速北伐进程 D.推动国共合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1928年”“工、农、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收地主、祠庙的田地山林及一切附属物,归无地少地贫苦人民、退休士兵耕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保障了贫苦人民和退伍士兵获得土地,有利于将革命根据地内的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巩固了革命力量,B项符合题意。1928年主要是国内国共对峙等国内革命形势,该政纲主要针对国内的阶级关系调整,与抵抗外来侵略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北伐战争主要发生在1926﹣1927年,到1928年时北伐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此时该政纲的作用并非加速北伐进程,排除C项。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8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该政纲不会推动国共合作,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