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20: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鹊 桥 仙
教学目标

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理解古人的爱情观。

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了解作者秦观及其创作风格。
一、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秦观的《鹊桥仙》了。
(一)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一)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 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 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此外还有几种说法此外还有几种说法。1、为夫人徐文美而作。《鹊桥仙》献给夫人,可备一说。熙宁、元丰年间,秦观外出应试或游历,夫妻暌离时日较多,未尝没有牛郎织女的意味。 2、送给越艳。元丰二年(1079),秦观到越州(今绍兴)省亲(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得到当地知州程师孟的礼遇,将他安排在蓬莱阁,有重要的宴会都邀请他参加,这样他就能亲密接触到美丽的官妓——越艳。几度流连欢场,不觉产生了恋情,其踪迹在《满江红·越艳风流》可寻。
(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一)解题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二)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一次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划分诗词节奏,朗诵诗词。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解释词义,理解诗词大意。
①纤云:轻盈的云彩。
②飞星:流星。
③银汉:银河。
④迢迢:遥远的样子。
⑤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⑥忍顾:怎忍回头看。
⑦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三)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用两个词语来分别概括一下。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四、文本详析
(一)上片
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教学过程
四、文本详析
(一)上片
“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使牛郎织女的感情更显深沉。
“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2.银汉迢迢暗度
教学过程
四、文本详析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金风、玉露:秋日的特定景物
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教学过程
(二)下片
写相会时情景。
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流露出相思惜别之情。分别之后的相逢是那样的美好、朦胧而又短暂,让人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二句均用比喻,将抽像的“柔情”和“佳期”幻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过程
(二)下片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教学过程
五、深入探究
(一)如何看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很多人都应该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的感情能否长久,不在于是不是天天在一起。
1.观点一:
这个‘岂在’,一般的理解为‘怎么能是’,通俗点讲就是‘不是,不在于’。
这个应该有‘岂止于’的意思,就是两个人的感情能否长久,不只是要天天在一起。 ‘岂止于,不只是’说明了‘朝朝暮暮’是‘长久’的条件之一。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互陪伴才是爱情的样子
明确:
教学过程
五、深入探究
2.观点二:
两个人的感情只要想追求长久,只争朝夕,很难。
相知容易,相守难。
两个人的步调是很难一致的,仅因为一时不能相守而选择分开,怎么能叫真爱。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即使我不能陪在你身边,但我的心仍留存着,你也应如是。
我寻求未来的无数日夜相守,所以舍得眼下的分别。
也不是全然舍得,我图谋我们的夫来,所以甘愿舍得。
总会从某天起,我清晨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人是你。
总有一天,我们会一同度过余下的漫长岁月。
3.观点三:
难道是距离产生美?的确有可能。
无论何种观点,理想的爱情应该是纯洁美好的。
教学过程
五、深入探究
(二)材料:明人沈际飞评:(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清·纳兰容若《鹊桥仙·七夕》)
比较历代三首咏叹七夕爱情故事的诗作:
教学过程
五、深入探究
大家是否赞同这句话?是否能从词中找到依据?”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处?
明确:
历代诗歌咏叹七夕是悲吟寻恨,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却讴歌爱情坚贞,思想超前旷达,有一种豁达之气。
《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 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独步千古一点也不过分。
课堂小结
词人从哀婉伤感的氛围中走出,着眼于宇宙人生的永恒之爱。生命有限,但宇宙和真爱永远长存,只要灵魂相通,时空又怎能阻隔心灵的交融?虽然一年只相会一次,却能"胜却人间无数"。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一种执著,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天长地久,一种升腾于悲情的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