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5年)科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的回收》教学设计
课题 2.4材料的回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材料回收的意义:减少垃圾污染、节约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分类可回收材料,培养对比、归纳的思维能力,能根据材料特征判断其是否可回收。
探究实践: 小组合作设计“班级回收角”方案,学会分工协作、整合想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愿意在生活中践行回收行为,带动身边人参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垃圾分类的标准。
难点:如何正确投放垃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 1.利用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使用一定时间会失去使用价值,成为废弃物品。 2.当废弃物品得不到正确处理时,会给我们美丽的家园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反馈)
课 程 学 习 二、新授 活动一:小小志愿者 (出示相关图片) 1.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垃圾呢? (学生反馈) 归纳:日常生活中会产生许多垃圾,只有正确分类、合理回收才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应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呢? (学生反馈) 归纳: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织物等 有害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杀虫剂、过期药品等 厨余垃圾: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包括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过期食品等 其它垃圾: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余生活垃圾,包括宠物粪便、渣土、砖瓦陶瓷、烟蒂、保鲜膜、纸巾等。 蓝桶投回收,变废为宝; 绿桶装剩菜,变肥为宝; 红桶放有害,变危为安; 灰桶填其他,变难为易。 3.我们在扔垃圾的时候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反馈) 投放前:不残留,不洒漏,适当封装和密闭; 投放时:辨桶色,认标识,小心轻放免破损; 投放后:关桶盖,保环境,讲卫生,勤洗手。
课堂 小结 投放前:不残留,不洒漏,适当封装和密闭; 投放时:辨桶色,认标识,小心轻放免破损; 投放后:关桶盖,保环境,讲卫生,勤洗手。
板书设计 蓝桶投回收,变废为宝; 绿桶装剩菜,变肥为宝; 红桶放有害,变危为安; 灰桶填其他,变难为易。
教学反思 下次教学可增加“混合材料回收”专题,展示“带胶带的快递盒”“铝塑复合包装”等实物,通过“拆解实验”(如撕去快递盒上的胶带)让学生直观感受“混合材料需分离后才能回收”;同时制作“可回收材料分类表”,补充“旧衣物、废旧电池”等特殊材料的回收方式(如旧衣物投放到专门回收箱、电池投放到有害垃圾站),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回收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