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09 13: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胜利小学五(3)班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看看他们班发生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星期天,他们班的明明和红红要去老师家玩,老师这儿有两杯果汁(媒体出示两杯果汁),一共有400毫升,要平均分给这两位同学喝,大家说老师该怎么做?(从甲杯倒一些给乙杯)21世纪教育网
现在从甲杯倒入乙杯····(媒体演示甲杯倒入40毫升给乙杯,使两杯同样多)。问:现在两杯果汁——(两杯果汁同样多)。
二、自主探究,感悟策略
1.初步感知,一次变化还原。
(1)引导探究,理清思路。
提问:那原来这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出示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组织全班交流,说说怎样想的,老师同时引导学生澄清思路,并借助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引导:现在每杯是多少毫升呢?你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400÷2=200毫升 )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两杯果汁和原来一样多?
(乙杯倒回甲杯40毫升)
师:现在甲杯剩下——(240毫升),为什么?怎么算的?板书出。
(甲杯原来的要用现在的200毫升加上从乙杯倒回的40毫升)
续问:乙杯呢?(160毫升)为什么?怎么算?板书出。
(乙杯原来的要用现在的200毫升减去倒回给甲杯的40毫升)
(2)填表整理,加深体验。
师:你能把刚才的想法填在表格里吗?
学生独立填写。21世纪教育网
(3)回顾小结,得出策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决原来两杯各有多少毫升这两个问题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把现在杯子里的水倒回去,再来想现在杯子里有多少水。
总结:刚才我们这种倒回去想的办法叫倒推法
(师随机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大家再想想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画图、列举、搭配)
(4)巩固知识,灵活运用。
做练习十六第一题。
2.应用深化,多步变化还原。
(1)出示情境,整理信息。
下面我们要认识他们班上的一对集邮爱好者,小明和小军。
出示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读题、审题后,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用画图、列表、摘录条件的方法进行整理。
要求:大家自己试试整理一下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
放手让学生尝试整理,然后,抽样展示,组织交流。
讲述:大家看,老师是这样进行整理的
借助媒体出示箭头图:
原来?张→ 又收集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 还剩52张
(2)自主探究,理清思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后,说出:可以用“倒过来想的方法”。
师:你能依照上图的样子,表示出“倒推”的过程吗?
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组织交流后,媒体出示下图:
原来?张 去掉收集的24张 跟小军要回30张 还剩52张
(3)深化思路,列式解答。
师:根据上面的箭头图,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抽样展示出学生的算法,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4 -30
得到:
1、52+30-24 2、52+(30-24)
=82-24 =52+6
=58 =58
(4)检验对比,体会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检验,比较检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就做完了?
(要通过检验,检查结果对不对,好及时更正)
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检验呢?
引导:这和我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是正向思维,一个是逆向思维)
(5)引导反思,深化策略。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书上88页的内容,现在大家打开书,想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当题目告诉了我们最终变化结果以及变化过程,要求我们求起始状态时,我们要用逆推法。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五(3)班的文文同学给大家出了个年龄问题,他的题目是这样的:我的年龄加上我妹妹的年龄7岁,再乘以2,等于我爸爸的年龄36岁。大家算算今年我多少岁?
讲解:大家想想这道题该怎么做?
总结:这道题告诉了我们文文爸爸的年龄,以及文文的年龄和他爸爸的年龄的关系,要求我们算出文文的年龄,这样的题目应该用逆推法。
2.你们能编一道用逆推法做的题吗?考考你的同桌,看哪位同学编得最好。
3.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娟和小磊在做什么,看到90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讲解总结:(这道题已知最后完成的时刻和每项活动需要的时间,求动手做的时间。也要用逆推法来解决)
4.结合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做做练习十六的3、4题。
讲解:这两道题也属于刚才我们所讲的逆推问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用了什么策略?在运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时,可以用怎样整理信息?
五、课外拓展
1.某池中的睡莲所遮盖的面积,每天扩大1倍,20天恰好遮住整个水池,问若只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2.小勇拿了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一元五角的小人书,最后还剩下三角钱。你知道妈妈给了小勇多少钱吗?
板书:
5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