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7分)
一、我能在田字格内正确规范地书写。(5分)
fú zhuāng tiào wǔ hù xiāng fā yáng cū zhuàng
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1.5分,共15分)
下面词语中的带点字与“假期”的“假”读音相同的是( )
A. 假山 B. 假如 C. 假期 D. 真假
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空隙(kòng) B. 住宅(zhái) C. 慎重(shèng) D. 搜索(sōu)
“隙”字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相同?( )
A. 西 B. 暇 C. 需 D. 借
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带点字,部首错误的一项是( )
A. 爬山虎(爪) B. 蟋蟀(虫) C. 隐蔽(艹) D. 随遇而安(广)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匀称 搜索 B. 休想 专家 C. 简朴 选择 D. 住址 不拘一格
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一对反义词的是( )
A. 光滑——粗糙 B. 慎重——轻率 C. 弯曲——笔直 D. 柔弱——软弱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下列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下列不属于《蟋蟀的住宅》一文内容的选项是( )
A. 蟋蟀住宅的排水优良 B. 蟋蟀用前足扒土 C. 蟋蟀的住宅建在隐蔽的地方 D. 蟋蟀喜欢住在干燥的木料里
“它把整个身子都藏在住宅里”中“藏”的构词方式与下列哪个词一致?( )
A. 躲躲藏藏 B. 隐隐约约 C. 前俯后仰 D. 左顾右盼
三、判断题。在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的作者是郑板桥。 ( )
“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这句话在《蟋蟀的住宅》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
观察日记只需要记录观察结果,不需要写观察过程。( )
四、我会填。(12分)
默写古诗《鹿柴》。(4分)
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__。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爬山虎的脚》内容仿写句子。(4分)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清风一来,爬山虎的叶子便_____________;蝴蝶一来,爬山虎的花苞便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蟋蟀的住宅》中__________的蟋蟀、《爬山虎的脚》中__________的爬山虎。(2分)
保护视力要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__________。请简要写出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保护视力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3分)
课内阅读(15分)
短文: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盖房子的时间是( )(2分)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用“________ ”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动作的词语。(3分)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3分)
A. 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B. 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C. 蟋蟀住宅的内部结构 D. 蟋蟀选择住宅的位置
从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分)
A. 蟋蟀的懒惰 B. 蟋蟀的聪明 C. 蟋蟀的不辞劳苦 D. 蟋蟀的胆小
请仿照短文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18分)
短文:
《蚂蚁的搬运》
一天,我在院子里发现一只蚂蚁正在搬一粒米。它用触角碰了碰米粒,试图用颚夹起它。米粒比蚂蚁的身体大好几倍,但蚂蚁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推着米粒前进。途中,蚂蚁会停下来用触角传递信息,仿佛在向同伴求助。不一会儿,又来了两只蚂蚁,它们齐心协力,终于把米粒搬回了巢穴。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3分)
A. 蚂蚁的饮食习惯 B. 蚂蚁的通讯方式 C. 蚂蚁搬运米粒的过程 D. 蚂蚁的巢穴结构
蚂蚁搬运米粒时用了哪些身体部位?请写在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中,蚂蚁会停下来用触角传递信息”中,“传递信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只蚂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分)
A. 聪明机智 B. 坚持不懈 C. 孤僻自私 D. 懒惰胆小
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从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同学们,在你们的观察经历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可能是窗台上的绿萝、阳台上的蚂蚁,也可能是校园里的小鸟……请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你的发现。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学习运用本单元的观察方法,字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书写:服装 跳舞 互相 发扬 粗壮
二、选择题:1. C 2. C(“慎重”的“慎”读shèn) 3. A 4. C(“隐蔽”的部首是“阝”) 5. D(“不拘一格”正确) 6. D(“柔弱”和“软弱”非反义词) 7. B 8. A 9. D 10. C
三、判断题:1. ×(《鹿柴》作者是王维) 2. √ 3. ×(课文按观察顺序写) 4. √ 5. ×
四、我会填: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示例:随风摇曳 慢慢绽放
不辞劳苦 生机勃勃
一寸 示例:读书时保持姿势正确,避免在强光下用眼,每天做眼保健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C
扒、搬、踏、推、铺
B
C
示例:小猫钓鱼时,它先用爪子轻轻拨开浮萍,然后用嘴巴叼起鱼饵,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
课外阅读:
C
触角、颚、腿
向同伴求助,共同搬运米粒。
B
示例:我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