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阅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蒲、英”等生字,准确理解"盛开、玩耍”等词语的含义,夯实语文基础能力,为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奠定基石。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清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提升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发展逻辑思维。
3.借助文本阅读与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增强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学生能够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象,提高语言运用与创新能力,促进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
教学重点
掌握草地颜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写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精美图片,如鲜艳的花朵、翠绿的树叶、金黄的稻田等,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展示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画卷,里面有各种各样美丽的植物。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那些看似普通却又十分有趣的植物呢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
接着,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片特别的草地,这片草地会变颜色,就像会变魔术一样,你们想不想去 看看 ”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草地》,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以草地会变颜色的悬念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如“蒲、英、盛、耍”等,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认读,然后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认真 倾听并纠正读音。对于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蒲 (pú) 公英”"耍 (shuǎ)“等,教师进行重点强调和示范朗读。
3.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对于“盛开”,教师可以展示花朵盛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对于“玩耍”,教师可以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对于“一本正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 下会一本正经,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展"识字小能手"游戏,教师将生字词写在卡片上,随机抽取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并组词,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小奖励,如小贴纸、小红花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如图片展示、动作表现、联系生活实际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识字 小能手”游戏的开展,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找出文中描写草地颜色变化的句子。
2.学生默读结束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共同总结出: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发现草地颜色变化这两件事;文中描写草地颜色变化的句子是“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草地颜色变化的时间和对应的颜色:早上(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 ) 。
设计意图: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教师的适时指导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主要事件以及草地颜色的变化情况。
强调观察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的美好。
五、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课后生字词,每个生字写三遍并组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课文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交流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开展“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认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草地颜色是如何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的方式,能够全面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巩固旧知,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相关语句,如“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并进行圈画批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花张开和合拢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蒲公英花的变化过程,帮助他们理解 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动画和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学生深入理解草地颜色变化的原理。
2.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之情的句子,如“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等。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够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教师提问:“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有趣,更是因为它们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从而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圈画批注、观看动画视频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朗读比赛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同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谈感受,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学习观察方法,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的特点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才有所发现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如“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 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和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观察要有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长期坚持观察等。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如蚂蚁搬家、月亮的圆缺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他们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能够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观察方法,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能够激发他们对观察自然的兴趣,为后续的写作练习积累素材。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以及观察 事物的方法。
强调观察自然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更多的美好。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2.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细致观察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字数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早上绿色花朵合拢
中午金色花朵张开
傍晚绿色花朵合拢
可爱、有趣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