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春 昌平区期末)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反映出遵义会议召开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2.(2025 即墨区二模)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论述意在阐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必要性
B.国民党反动派力量过于强大
C.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的国情
D.中国共产党生存环境很艰难
3.(2025 深圳三模)到1927年1月,中共全面推动建立的农民协会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江西等地农民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猛烈攻击不法地主和土豪劣绅,几千年来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举措( )
A.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有利于打击北洋军阀的势力
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2025 齐齐哈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文中叙述的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5.(2025 江西)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6.(2025 寿光市三模)“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毛泽东这一论述意在阐明(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工农武装割据符合国情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2025 南海区模拟)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就开始委托各省代表推荐黄埔军校考生,国共要人均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如上海地区招生复试工作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这描述了( )
A.中共诞生的意义 B.打倒列强的艰辛
C.国共合作的展开 D.北伐战争的功绩
8.(2025 西峡县一模)如图所示为某班级为“游红色圣地,品革命情怀”活动做的攻略,该攻略中的城市是( )
所在地: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 级别批次: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 主题: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A.北京 B.遵义 C.延安 D.上海
9.(2025 河西区二模)1926年1月,国民党元老吴玉章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B.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C.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应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10.(2025 重庆)据资料记载,中央苏区的于都县,未分田前粮食亩产平均不足200斤,1933年上升到300至400斤;会昌县粮食产量1932、1933年连续两年递增20%。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北伐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
D.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11.(2025 浙江)近代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湃,在一首诗中写道:“反封建,分田地,坚决来斗争,建设苏维埃!工农来专政,实行共产制”。诗句内容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解放战争
12.(2025 汉阳区三模)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扶清灭洋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3.(2025 集美区模拟)如图中的歌谣反映了( )
《工农红军》 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 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
A.三民主义的广泛传播 B.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
14.(2025 天长市三模)在南昌起义筹备之时,共产国际主张取消起义,周恩来等人一致反对,他们认真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后,强烈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原计划实施,南昌城头的枪声才得以准时响起。这表明( )
A.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
B.人民军队逐步建立起来
C.革命需要团结同盟者
D.南昌起义获得广泛支持
15.(2025 绥化)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
16.(2025 新抚区三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以上诗句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D.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17.(2025 合肥模拟)1929年,中共中央指出:“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难到长期的胜利。”但到1930年3月,全国已创建包括赣西南、鄂豫皖等在内的十几块根据地,党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的斗争是与城市无产阶级的斗争有密切联系的”。这一转变( )
A.肯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策略
B.是北伐战争胜利成果的体现
C.确立了进行战略转移的总方针
D.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探索
18.(2025 广州)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写道,“(某次)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八大
19.(2025 长春二模)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这句话反映的是井冈山道路创建的(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0.(2024秋 淄川区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齐心除军阀】
材料一 1926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8月26日 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8月27日 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团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8月29日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31日 大军集结武昌城下
9月初 国民革命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9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
(1)材料一大事记主要记录了哪次战争的史实?根据所学回答,大事记中的“独立团”是由哪一著名将领领导的?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大事记中记载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兄弟之殇剑弩张】
材料二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结合材料二回答,发动“叛变革命”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残酷屠杀”标志着什么?
【勇者反击第一枪】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的讲话中指出,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军队,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英雄军队。
(4)材料三中所说的“一声枪响”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智者转身辟新路】
材料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5)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是什么?
21.(2025 揭东区校级二模)九年级某历史小组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访历史遗迹,追寻红色印记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共产党人相继主持下,连续举办了六届。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目的,在于“养成农民运动人材,使之担负各处地方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摘编自陈金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背景及目的。
材料二 触摸历史文物,感受家国情怀
序号 历史文物 文物名称
① 泸定桥铁索链(1935年)
② 《黄河大合唱》总谱(1939年创作,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③ 《亲临前线指挥的八路军彭德怀副总司令》木刻版画(1941年创作)
④ 战役后方群众运送物资支援前方的独轮车(1948—1949年)
(2)请从②③④号文物中任选一件,参照示例并结合所学,撰写一段该文物的解说词。
示例:
文物:①号
解说词:该文物见证了长征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飞夺泸定桥提高了红军士气,打开了红军继续北上的通道,为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奠定基础。
材料三 广东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应把南粤大地红色资源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挖掘、保护、利用身边红色遗址,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讲活党的历史故事,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南方网《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春 昌平区期末)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反映出遵义会议召开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影响,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知,题干明确说明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并“挽救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直接体现其历史作用,题干强调会议产生的积极后果,属于历史影响,D项正确;原因指导致会议召开的因素(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题干未提及,排除A项;条件指会议召开的前提(如共产国际支持),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过程指会议的具体议程或讨论内容,题干未有描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2025 即墨区二模)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论述意在阐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必要性
B.国民党反动派力量过于强大
C.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的国情
D.中国共产党生存环境很艰难
【分析】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论述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敌人力量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C项正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必要性与中共三大相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而不是要说明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生存环境很艰难与当时的史实相符,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工农武装割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2025 深圳三模)到1927年1月,中共全面推动建立的农民协会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江西等地农民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猛烈攻击不法地主和土豪劣绅,几千年来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举措( )
A.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有利于打击北洋军阀的势力
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材料“1927年1月”“几千年来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迅速扩大了革命在群众中的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官僚专制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打击北洋军阀的势力,C项正确;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是领导阶级,排除A项;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的相关史实。
4.(2025 齐齐哈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文中叙述的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遵义会议等知识。
【解答】文中叙述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正式确定了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故B符合题意;瑞金是长征的起点,排除A;吴起镇并未召开过决定长征领导和方向改变的关键会议。排查C;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全面胜利结束。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遵义会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5 江西)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时期,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也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共产党人以充分的诚意和热忱的革命精神来努力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进入了国民大革命时期。他们以卓越的组织能力,积极在全国各地广泛联系群众,帮助国民党建立和发展基层组织。后来,周恩来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C项正确;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A项;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排除B项;1927—1937年为土地革命时期,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
6.(2025 寿光市三模)“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毛泽东这一论述意在阐明(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工农武装割据符合国情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中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生存的现象,正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具体体现,该理论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指出通过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环境中存在并发展,这一分析直接回应了题干中“只有中国有这种事”的特殊性,B项正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出自八七会议,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题干重点并非单纯强调武装夺取政权,而是解释红色政权存在的特殊条件,排除A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源于孟子,强调道义优势,但题干未涉及道义层面的讨论,而是从实际政治格局分析红色政权存在的客观条件,排除C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提出于解放战争时期,旨在鼓舞士气,与题干所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生存问题无关,且时间背景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2025 南海区模拟)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就开始委托各省代表推荐黄埔军校考生,国共要人均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如上海地区招生复试工作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这描述了( )
A.中共诞生的意义 B.打倒列强的艰辛
C.国共合作的展开 D.北伐战争的功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就开始委托各省代表推荐黄埔军校考生,国共要人均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如上海地区招生复试工作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就开始委托各省代表推荐黄埔军校考生,国共要人均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如上海地区招生复试工作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因此这描述了国共合作的展开,C项正确;中共诞生于1921年,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打倒列强是北伐战争的目的,与题意不符,B项排除;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而题干中“国民党一大”是1924年召开的,与题意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8.(2025 西峡县一模)如图所示为某班级为“游红色圣地,品革命情怀”活动做的攻略,该攻略中的城市是( )
所在地: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 级别批次: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 主题: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A.北京 B.遵义 C.延安 D.上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1935年”“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位于贵州省遵义市。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1935年”“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攻略中的城市是遵义,B项正确;该攻略中的城市是遵义,不是北京,不是延安,也不是上海,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9.(2025 河西区二模)1926年1月,国民党元老吴玉章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B.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C.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应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1926年1月,国民党元老吴玉章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让中国真正走向富强;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提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进行国民大革命,1926年北伐开始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项正确;“民国元年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无关,排除AB项;题干意思是法国大革命已经是旧的方法不适应现在的新环境,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25 重庆)据资料记载,中央苏区的于都县,未分田前粮食亩产平均不足200斤,1933年上升到300至400斤;会昌县粮食产量1932、1933年连续两年递增20%。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北伐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
D.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位于南方各省,于都县属于江西苏区核心区域。粮食产量提升的直接原因是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推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这正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土地革命”的实践成果,B项正确;北伐战争时间早于1932年,且北伐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与苏区土地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形成敌后根据地,时间不符,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间远晚于1933年,属于后期阶段,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1.(2025 浙江)近代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湃,在一首诗中写道:“反封建,分田地,坚决来斗争,建设苏维埃!工农来专政,实行共产制”。诗句内容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并带领海陆丰农民率先开展土地革命。诗句中“反封建,分田地”“建设苏维埃”等内容,与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相符,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涉及“分田地”“建设苏维埃”“工农专政”等内容,排除A项;国民革命主要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虽然有农民运动参与,但重点不是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实行工农专政,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此时苏维埃政权已不是主要的政权形式,斗争重点也与诗句中描述的不一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土地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2.(2025 汉阳区三模)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扶清灭洋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1946年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当时是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毛泽东通过这一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A排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的,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不符合20世纪20年代,B排除。“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1898﹣1900年),其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时间不符合20世纪20年代,C排除。“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所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3.(2025 集美区模拟)如图中的歌谣反映了( )
《工农红军》 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 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
A.三民主义的广泛传播 B.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核心为“民族、民权、民生”,与歌谣中“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的无产阶级革命主张不符。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传播的是共产主义思想,而非三民主义,A错误;工人运动以城市工人为主体,主要围绕争取劳动权益展开。但歌谣中“打倒土豪有田分”强调土地革命,目标指向农村封建地主阶级,体现的是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的结合,而非单纯的工人运动,B错误;“工农红军”“打倒土豪有田分”直接反映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结合,这正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根据地是战略阵地)。歌谣体现了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发动农民参与革命的实践,符合“工农武装割据”的特征,C正确;敌后抗日力量壮大始于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之后),而“工农红军”的称谓主要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歌谣未涉及抗日主题,且“实行共产”的表述与抗战时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5 天长市三模)在南昌起义筹备之时,共产国际主张取消起义,周恩来等人一致反对,他们认真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后,强烈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原计划实施,南昌城头的枪声才得以准时响起。这表明( )
A.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
B.人民军队逐步建立起来
C.革命需要团结同盟者
D.南昌起义获得广泛支持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在南昌起义筹备之时,共产国际主张取消起义,周恩来等人一致反对,他们认真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后,强烈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原计划实施,南昌城头的枪声才得以准时响起”可知,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的,没有受到共产国际的干预。故A项正确。
B.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民军队逐步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
C.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需要团结同盟者。故C项错误。
D.材料中没有体现南昌起义获得广泛支持。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5.(2025 绥化)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穿过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1927年9月)和北伐战争(1926﹣1928年)均早于长征,因此排除A、B、C选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红军长征,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6.(2025 新抚区三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以上诗句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D.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等诗句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A项;李大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17.(2025 合肥模拟)1929年,中共中央指出:“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难到长期的胜利。”但到1930年3月,全国已创建包括赣西南、鄂豫皖等在内的十几块根据地,党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的斗争是与城市无产阶级的斗争有密切联系的”。这一转变( )
A.肯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策略
B.是北伐战争胜利成果的体现
C.确立了进行战略转移的总方针
D.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探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革命道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929年,中共中央指出:‘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难到长期的胜利。’但到1930年3月,全国已创建包括赣西南、鄂豫皖等在内的十几块根据地,党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的斗争是与城市无产阶级的斗争有密切联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中共中央仍受苏联革命模式影响,认为城市是革命中心,但实践中发现单纯依靠城市难以取得胜利。到1930年,随着赣西南、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农民斗争的重要性,开始调整策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转变摆脱了对苏联经验的机械照搬,结合中国农业大国、农民占多数的国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因此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探索,D项正确;肯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策略与转变方向相反,排除A项;北伐战争在1927年已结束,排除B项;战略转移发生于1934年,与材料中“转变”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中国革命道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8.(2025 广州)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写道,“(某次)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八大
【分析】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的,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长征的胜利。A项正确。
B.中共七大(1945年)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排除B项。
C.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C项。
D.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会议,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19.(2025 长春二模)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这句话反映的是井冈山道路创建的(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A项正确;题意反映的不是井冈山道路创建的条件,反映的是井冈山道路创建的背景,排除B项;题干“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没有出现如何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出井冈山道路创建的影响,反映的是背景,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0.(2024秋 淄川区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齐心除军阀】
材料一 1926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8月26日 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8月27日 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团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8月29日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31日 大军集结武昌城下
9月初 国民革命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9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
(1)材料一大事记主要记录了哪次战争的史实?根据所学回答,大事记中的“独立团”是由哪一著名将领领导的?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大事记中记载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兄弟之殇剑弩张】
材料二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结合材料二回答,发动“叛变革命”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残酷屠杀”标志着什么?
【勇者反击第一枪】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的讲话中指出,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军队,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英雄军队。
(4)材料三中所说的“一声枪响”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智者转身辟新路】
材料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5)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1)战争:根据材料一“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并结合所学北伐战争的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故战争:北伐战争。
将领:根据材料一“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团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并结合所学北伐战争的知识可知,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十万部队。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连遭遇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故将领:叶挺。
(2)原因:结合所学国民大革命的知识,北伐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可从作战方针、国共两党、官兵、工农群众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人物、标志着:根据材料二“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并结合所学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知识可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故人物:蒋介石、汪精卫。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事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并结合所学南昌起义的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故事件:南昌起义。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5)根据地、成功之路:根据材料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故答案为:
(1)战争:北伐战争。
将领:叶挺。
(2)原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人物:蒋介石、汪精卫。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事件:南昌起义。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5)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点评】本题以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1.(2025 揭东区校级二模)九年级某历史小组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访历史遗迹,追寻红色印记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共产党人相继主持下,连续举办了六届。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目的,在于“养成农民运动人材,使之担负各处地方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摘编自陈金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背景及目的。
材料二 触摸历史文物,感受家国情怀
序号 历史文物 文物名称
① 泸定桥铁索链(1935年)
② 《黄河大合唱》总谱(1939年创作,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③ 《亲临前线指挥的八路军彭德怀副总司令》木刻版画(1941年创作)
④ 战役后方群众运送物资支援前方的独轮车(1948—1949年)
(2)请从②③④号文物中任选一件,参照示例并结合所学,撰写一段该文物的解说词。
示例:
文物:①号
解说词:该文物见证了长征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飞夺泸定桥提高了红军士气,打开了红军继续北上的通道,为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奠定基础。
材料三 广东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应把南粤大地红色资源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挖掘、保护、利用身边红色遗址,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讲活党的历史故事,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南方网《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分析】主要考查北伐和抗日战争等相关史实。
【解答】(1)背景:结合材料可知,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农民运动,以配合国民革命的发展。目的:结合材料可知,培养农民运动人才,推动各地农民运动,为革命斗争提供骨干力量。
(2)若选择②号《黄河大合唱》总谱,解说词:该文物是《黄河大合唱》的总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作品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体现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若选择③号《亲临前线指挥的八路军彭德怀副总司令》木刻版画,解说词:该文物是1941年创作的木刻版画,描绘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场景。它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史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若选择④号战役后方群众运送物资支援前方的独轮车,解说词:该文物是解放战争时期群众用独轮车支援前线的实物见证。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中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途径:通过阅读革命书籍、参观红色遗址(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方式,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将革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如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热爱祖国,做新时代的红色传人。
故答案为:
(1)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目的:培养农民运动人才,推动农民运动开展。
(2)选择:②号;解说词:《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歌曲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选择:③号;解说词:该版画反映了抗战期间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景象;表现了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八路军不怕个人安危、英勇无畏的精神;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选择:④号;解说词:该独轮车见证了淮海战役群众支援前线的情景;体现了人民群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参加红色研学实践;阅读红色经典著作;了解革命历史和感悟革命传统;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发扬革命精神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和抗日战争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