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课预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课预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3 06: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 舞阳县期末)英国学者安德阁在《香港史》中提到,1839年,林则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预料,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以果断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林则徐的这一行动(  )
A.振奋了民族精神 B.扭转了中英贸易逆差
C.促进了对外贸易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2024秋 万年县期末)如表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人物:林则徐 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虎门
3.(2025 平邑县三模)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在一次议会演讲时,21岁的年轻女王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此时带领中国迎战的国家元首是(  )
A.道光帝 B.康熙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4.(2024秋 高安市期末)2023年暑期,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短剧结尾,回到祖国的小玉壶为流失海外的文物带回了一封封“家书”。阅读下侧家书,这件文物遗失海外的历史节点是(  )
同胞们:我是「万寿山清漪园」玉玺。一眨眼,我离开家乡已163年了,我的家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5 海州区二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须弥座上刻有10幅汉白玉浮雕,其中为纪念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民族抗争而雕刻的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6.(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有诗曰:“割让香港作基地,巨额赔款大窟窿。五口通商狮子口,门户开放虎狼行。”该诗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5 碧江区 模拟)有历史学者写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对文中“标界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群体意识的觉醒已经出现
B.向西方学习迈出实质步伐
C.封建传统观念遭到了摒弃
D.清政府内忧得到极大缓解
8.(2025 溧阳市一模)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
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9.(2025 佛山模拟)如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
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英国对华贸易额 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
出品 进口
1850 157.4 584.9 6.1
1853 175.0 825.6 57.9
1855 127.8 1066.4 139.1
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
10.(2025 信都区二模)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美洲)阿兹特克人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16至17世纪期间,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1842年,北京政府宣布投降,接受了《南京条约》。材料表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B.统治者昏庸无能
C.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D.武器装备的落后
11.(2024秋 虞城县期末)“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材料强调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打击清王朝统治 B.开启革命的时代
C.唤醒了民族意识 D.有助于社会转型
12.(2025 盐城二模)鸦片战争前,“中国”一词多指“中原”“中土”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13.(2025 调兵山市二模)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农民运动兴衰示意图,关于该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5 沈阳一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材料表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背景 B.经过 C.影响 D.地位
15.(2025 绥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24秋 烟台期末)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挣脱传统,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上述材料的主旨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无法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B.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纲领
C.遭到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17.(2025 湛江二模)“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民谣反映了近代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
18.(2025 镇江模拟)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有位历史爱好者评价:“这是中国关税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洗刷了中国一百八十多年前那次关税战争上耻辱性的惨败。”以下哪个不平等条约,与这位历史爱好者的评价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9.(2024秋 紫金县期末)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政治上,割让香港岛破坏了领土主权……而三种国家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损失,则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协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工业挤压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摘编自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二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是港城一体化城市。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系统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鸦片战争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津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近代中国发生巨变的因素。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 舞阳县期末)英国学者安德阁在《香港史》中提到,1839年,林则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预料,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以果断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林则徐的这一行动(  )
A.振奋了民族精神 B.扭转了中英贸易逆差
C.促进了对外贸易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并振奋了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虎门销烟与扭转了中英贸易逆差无关,排除B;林则徐虎门销烟减少了对外贸易金额,排除C;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了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2.(2024秋 万年县期末)如表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人物:林则徐 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虎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D项正确;南京、上海、厦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025 平邑县三模)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在一次议会演讲时,21岁的年轻女王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此时带领中国迎战的国家元首是(  )
A.道光帝 B.康熙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是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所以其21岁时是1840年(1819+21= 1840),1840年左右英国向中国发动战争,这指向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朝皇帝是实际的国家元首,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道光帝(旻宁),A项正确;康熙帝在位时间为1661—1722年,远早于1840年,排除B项;光绪帝在位时间为1875—1908年,远晚于1840年,排除C项;慈禧太后(1835—1908年)虽实际掌权,但在1840年时仅5岁,尚未涉政,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4.(2024秋 高安市期末)2023年暑期,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短剧结尾,回到祖国的小玉壶为流失海外的文物带回了一封封“家书”。阅读下侧家书,这件文物遗失海外的历史节点是(  )
同胞们:我是「万寿山清漪园」玉玺。一眨眼,我离开家乡已163年了,我的家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由题干“我离开家乡已163年了”“我是「万寿山清漪园」玉玺。一眨眼,我离开家乡已163年了,我的家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土。”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B项正确;鸦片战争由英国发动,与法国无关,没有攻占到北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由日本发动,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圆明园已被焚毁,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5 海州区二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须弥座上刻有10幅汉白玉浮雕,其中为纪念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民族抗争而雕刻的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金田起义。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发起的,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民族抗争,B项正确;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民族资产阶级运动,排除C项;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的,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记忆金田起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6.(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有诗曰:“割让香港作基地,巨额赔款大窟窿。五口通商狮子口,门户开放虎狼行。”该诗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割让香港作基地,巨额赔款大窟窿。五口通商狮子口,门户开放虎狼行”可知,该不平等条约涉及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五口通商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C项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赔款600万两白银,增开10处通商口岸,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2025 碧江区 模拟)有历史学者写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对文中“标界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群体意识的觉醒已经出现
B.向西方学习迈出实质步伐
C.封建传统观念遭到了摒弃
D.清政府内忧得到极大缓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兴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海军等,这使得中国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部分有识之士的意识开始觉醒,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广大民众依然处于较为蒙昧的状态,1860年还远未达到群体意识觉醒的程度,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在维护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等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技术,封建传统观念并未遭到摒弃,排除C项;1860年之后,太平天国运动等内忧问题依然严峻,并没有得到极大缓解,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8.(2025 溧阳市一模)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
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发生的“根本变化”指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既不是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也不是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排除A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完全解体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2025 佛山模拟)如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
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英国对华贸易额 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
出品 进口
1850 157.4 584.9 6.1
1853 175.0 825.6 57.9
1855 127.8 1066.4 139.1
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可知,英国对华贸易额始终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使得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逐渐增加,不能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与英国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排除A项;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未体现以夷制夷主张,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25 信都区二模)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美洲)阿兹特克人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16至17世纪期间,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1842年,北京政府宣布投降,接受了《南京条约》。材料表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B.统治者昏庸无能
C.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D.武器装备的落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可知,材料明确展现了中英之间在武器装备等军事技术方面存在极大差距,这种差距在鸦片战争中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任何语句涉及到封建专制制度的相关内容,没有阐述封建专制制度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战败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整个材料里没有任何关于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期间表现如何的描述,没有提及统治者是否昏庸、在决策等方面有无失误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军事技术层面的对比,即欧洲军舰和大炮发展迅速,中国军事技术停滞落后,没有涉及中英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也没有提及经济发展水平对鸦片战争结果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11.(2024秋 虞城县期末)“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材料强调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打击清王朝统治 B.开启革命的时代
C.唤醒了民族意识 D.有助于社会转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材料中说“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主张,如《资政新篇》等,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助于社会转型,故D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是其重要影响之一。但材料中强调的是“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不仅仅局限于打击清王朝统治,A项不够全面,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农民运动,并没有开启革命的时代,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反清以及一些内部的斗争,并没有起到唤醒民族意识的作用,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5 盐城二模)鸦片战争前,“中国”一词多指“中原”“中土”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鸦片战争前,“中国”多指地理区域,而战争后逐渐演变为具有现代国家意义的称号,这反映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观念,B正确;西方势力深入内地描述的是西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虽然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确实开始深入中国,但这一变化与“中国”一词含义的转变无直接关联,排除A;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贸易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但这与“中国”一词含义的转变无直接联系,排除C;西北边疆不断巩固描述的是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情况,与“中国”一词含义的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25 调兵山市二模)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农民运动兴衰示意图,关于该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解答】由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①领导人是洪秀全、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表述,A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不是天京事变,④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2025 沈阳一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材料表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背景 B.经过 C.影响 D.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依据题干“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因此爆发,A项正确;经过指的是事件的具体过程,起义爆发、军事行动等,题干未提及,排除B项;影响指事件带来的结果或变化,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地位是对事件历史意义的评价,题干未直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5 绥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A项符合题意,正确。
B.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
C.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2024秋 烟台期末)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挣脱传统,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上述材料的主旨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无法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B.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纲领
C.遭到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中“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挣脱传统,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表明,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着反封建的一面,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难以突破传统的藩篱,这体现了农民阶级在思想、组织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而非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纲领,错误;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材料未涉及中外势力联合绞杀的相关内容,错误;D项虽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自身的局限性,而不是其对清王朝统治的打击,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5 湛江二模)“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民谣反映了近代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可知,传统家庭手工纺织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冲击下难以为继。传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被打破,体现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正确;题干民谣中没有任何关于国内贸易中心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相关表述,未涉及贸易中心相关内容,排除B项;民谣主要围绕传统手工纺织业在洋布冲击下的困境展开,没有提及民族工业相关信息,排除C项;民谣重点强调的是土布和洋布竞争下传统纺织业从业者的生存危机,没有体现传统生活习俗如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改变,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2025 镇江模拟)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有位历史爱好者评价:“这是中国关税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洗刷了中国一百八十多年前那次关税战争上耻辱性的惨败。”以下哪个不平等条约,与这位历史爱好者的评价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中国关税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洗刷了中国一百八十多年前那次关税战争上耻辱性的惨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是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丧失的开始,与“一百八十多年前那次关税战争(鸦片战争 )上耻辱性的惨败”相关,A项正确;《北京条约》主要是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涉及割地、赔款、开埠等,未突出关税主权方面与题干“关税战争惨败”的直接关联,排除B项;《马关条约》侧重于对中国领土、经济侵略的加深,如割让台湾等、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等,和关税战争惨败无关,排除C项;《辛丑条约》主要是巨额赔款、划定使馆界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关税战争惨败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南京条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9.(2024秋 紫金县期末)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政治上,割让香港岛破坏了领土主权……而三种国家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损失,则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协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工业挤压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摘编自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二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是港城一体化城市。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系统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鸦片战争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津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近代中国发生巨变的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政治上,割让香港岛破坏了领土主权……而三种国家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损失,则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可知,中国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材料一“经济上,协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工业挤压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可知,中国的手工工业遭到破坏(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据材料一“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可知,思想上,促进思想觉醒,探索救国方略,开始了解西方。
(2)据材料二“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是港城一体化城市。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系统的城市”可知,天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点是以外贸为先导;海陆交通方便,是港城一体化城市;铁路线路较多,是华北铁路网的中心;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发展较快。据材料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可知,天津城市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市民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的提高;等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近代中国发生巨变的因素有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等。
故答案为:
(1)政治上,中国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的手工工业遭到破坏(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上,促进思想觉醒,探索救国方略,开始了解西方。
(2)特点:以外贸为先导;海陆交通方便,是港城一体化城市;铁路线路较多,是华北铁路网的中心;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发展较快。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市民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的提高;等等。
(3)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