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件反射》习题
一、选择题
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2、协调人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 ( )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
3、杂技团中的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4、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A、脑 B、脊髓 C、神经组织 D、神经元
二、非选择题
5、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反射可分为 和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A
B
D
二、非选择题
5、神经元;非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脑的位置,识别大脑、小脑及脑干的位置。
(2)概述脑的各部位的主要功能。
技能性目标:
(1)模仿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搔扒反射”及“脑各部分功能”的资料分析,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性目标: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2课时:第1课时:条件反射的形成。第2课时:脑的功能。
一、条件反射的形成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同学训练小动物建立条件反射,请同学搜集训练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摄像或拍照。投影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对比,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巴甫洛夫建立的条件反射的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身边事
除教材中编排的内容外,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举例:
1、学生们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
2、鹦鹉学舌、老马识途、谈虎色变,由这些成语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
3、用实物如橘子、山楂等,绘声绘色地描述吃这些食物时的感觉,问学生:听了老师刚才的描述,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呀?引出课题:条件反射的形成。
探究竟
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再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针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组织同学讨论交流。帮助他们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
此过程中,教师可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巴甫洛夫小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以此为范例。教学过程中要提示同学们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两组实验动物各方面状况要尽量一致。
2、为什么每次只能用一种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
3、为什么建立了条件反射后,还要继续实验。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实验。
提问:
1、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反射活动有哪些变化?属于什么反射活动?
2、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谈
经过探究竟,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条件反射,以及如何建立条件,请同学们看书“大家谈”的两个问题,思考后,谁能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后问:你知道什么是条件反射吗?谁能举些条件反射的实例?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非条件反射,谁还记得什么是非条件反射?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条件反射,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反射类 型
形 成
反射弧特点
神经联系
举 例
知识链
生活中可见这样一种现象:人在马路上骑车,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我们也能训练小动物红灯停、绿灯行。人和动物的以上行为一样吗?请同学们思考后,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后,加以评价,从而总结出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
实际用
条件反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小结全课: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听完老师的介绍,认真分析老师所举实例,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初步认识条件反射。
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有的带小动物来表演,有的展示照片,有的放录象,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们积极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结合巴甫洛夫小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
1、学生回忆实验过程,依据实验记录回答:
先是给狗喂食物,狗跑过来吃,属非条件反射,在喂狗食物的同时用声音叫它,一段时间后,听到叫狗的声音,狗就会跑过来——条件反射。
2、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学生答:
条件反射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实例: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独立思考、填写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比较表。
学生讨论、思考后,得出结论:不一样。人是明白红绿信号灯的含义,即对抽象的信号发生的反应,而动物必须看到红灯才知道停,即对具体刺激发生的反应。
阅读“知识链”,理解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意义;人类特有的条件发射。
同学们交流课下查阅的条件反射应用的实例,从而体会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
同学们积极发言:
我知道了怎样建立条件反射;知道了什么是条件反射;知道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以及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学会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二、脑的功能
教学准备
脑的模型或脑的纵剖图;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及其功能的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新课:
1、可以复习条件反射的知识,由身边事引入新课。
2、可以用一些与脑的功能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事例见本教案后补充材料)
3、通过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脑的功能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引入本课。
以上这些事例,不得不使我们想到脑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探究竟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脑的模型。(或用展示脑结构的图片、或用挂图、或用课件,没有以上条件的可用书上的图)总结出脑的结构。
问:经过你的仔细观察,谁能将你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
(鼓励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观察得很认真。)
要求学生观察大脑纵剖面(课件展示大脑纵剖图),结合前面所学脊髓的结构,说出大脑的结构,并与脊髓结构相比较。
要求学生观察大脑表面(课件展示外侧面观的图)。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皮层结构特点,大脑皮层表面沟和回的作用,以及其内白质中神经纤维的作用。
展示大脑模型、引导学生区分模型的前后及左右两大脑半球。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总结脑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的资料分析,认识脑的各部功能。
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说明脑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
首先分析课文,说明大脑有什么功能?总结:大脑就象是人体的司令部,其上有许多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表演五大中枢的功能。
学生表演后,教师加以评价、表扬、并总结五大中枢的功能。注意强调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都是管理身体对侧的运动和感觉,并突出语言中枢的重要性。强调人类的大脑皮层不仅出现了语言中枢,而且记忆、联想、思维等能力也特别发达,因此人类与动物有了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小脑的功能,可再举一些实例:如平衡木运动等。
如果某人走路歪斜,身体协调性不好,可能是身体的什么部位有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大家谈”的第一题,进一步理解大脑、小脑的功能。
分析以下列实例,说明酒精对脑的危害。
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几乎无日不饮酒,到40岁时,已经“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了。
2、美国著名作家活尔夫读大学时已是一个酒鬼,他只活了38年,以后的年华都让酒精永远地带走了。
分析,总结脑干的功能。指出:脑干起着桥梁的作用。桥的一边是身体四肢和躯干,另一边是大脑。身体的反应由脑干传给大脑,大脑的指令由脑干传达给身体。脑干具有调节人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所以,脑干是人赖以活命的重要部位。
知识链
指导同学阅读“知识链”,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实际用
请同学们谈一谈生活中应如何爱护、保护脑。
小结全课: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都学到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要求大家能描述脑的位置。识别大脑、小脑和脑干的位置,描述脑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想一想: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一样吗?谁查阅有关资料了,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补充:抽象思维、语言、计算能力主要由左半球决定;形象的感知、时间概念和空间定位、对音乐的鉴别能力主要由右半球决定。)
认真听讲、积极思索、或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脑的功能的材料或奇闻异事。
仔细观察模型,分清脑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位置,结构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脑干位于脑底部,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
回忆脊髓结构: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外周。观察大脑纵剖面,发现大脑的灰质在外周,白质在中央,与脊髓不同。外周的灰质叫大脑皮层。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出大脑皮层表面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白质中的神经纤维把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连在一起。
通过观察、知道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学生阅读资料、积极讨论。学生答:与人的各种知觉有关。
事先搜集材料编好台词,通过角色扮演向其他同学说明五大中枢的主要功能。
分析材料后得出小脑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
同学发表意见。
同学进行分析,说明。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很容易地分析出脑干具有调节人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总结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
阅读“知识链”准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不完全一样。根据课外查阅的资料,简单说明理由。(如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回答。)
补充材料一:
1987年,瑞士一位受伤的男银行职员,内脏、四肢全部损坏,而大脑却完好无损。同时有一位受伤的女芭蕾舞演员,她的大脑已死亡,但其他器官完好。医生们提出一个“改头换面”的方案,专家们把男人大脑植入女子的颅腔内,并把二人细如蛛丝的神经纤维一根根接起来。结果,大脑可以依稀记起撞车的情景。从此这个“男人”便开始驾驭一个女人的身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科学院的斯宁德教授给一只兔移植了一颗猫头获得成功。这棵植入的猫头能指挥兔体。不仅猫性十足,还能捕鼠呢。
补充材料二:
据统计,人的大脑约有1011~1012个神经元。人脑中还有比神经细胞多10~50倍的神经胶质细胞。大脑皮层的总面积2200厘米2,每天能记录8600条信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比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每秒钟大脑约进行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课件9张PPT。第四章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二、条件反射脑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思考:阅读P81 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大脑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人体的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小脑小脑具有使功能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脑干与脊髓相连接,具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生命中枢”)条件反射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式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含义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会消退吗?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总是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能引起动物产生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消退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建立。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在时间上把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后,当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建立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会消退吗?阅读并思考: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
(建立)
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直至消退。
(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意义有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反射,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例如:红绿灯、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人类特有的反射思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课堂小结 大脑
1、脑 小脑
脑干
概念
2、条件反射 建立与消退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