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植物的变化》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5《植物的变化》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10:29:3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周围的植物” 单元的收尾课,承接前 4 课 “认识植物、观察植物、了解生长位置、记录植物特征” 的静态认知基础,聚焦 “植物的动态变化” 核心主题,是构建 “植物是活的生命体” 认知的关键环节。教材以 “生活中可感知的植物变化” 为切入点,通过 “发现变化 — 观察变化 — 分析原因 — 应用拓展” 的逻辑链,引导学生从 “看植物” 转向 “看植物的变化”,认识 “叶子发芽 / 变黄、花朵开放 / 凋谢、果实生长” 等常见变化,初步建立 “植物会随时间、季节、环境发生变化” 的科学观念。教材避开复杂的 “生命周期” 概念,以 “短期可观察的小变化”(如绿豆发芽、花苞开花)为主,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为中高年级学习 “植物生长周期” 奠定观察与认知基础,是连接 “静态认知” 与 “动态研究” 的重要纽带。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时,具备以下基础与认知特点: 已有经验:通过前 4 课能识别常见植物、用多感官观察特征,但对 “植物变化” 的认知零散 —— 见过树叶变黄、花朵开放,却未梳理 “变化类型”;关注 “季节大变化”,忽视 “短期小变化”(如豆芽长高); 认知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对 “实物对比、视频动态展示” 兴趣浓厚,能感知 “颜色、大小、形态” 变化,但难以理解 “变化需要时间”,需借助 “前后对比” 建立认知; 学习能力:能简单说 “叶子黄了”,但无法完整描述 “植物名称 + 变化内容”;缺乏 “长期观察” 意识,动手记录时易因绘画能力差异出现困难,需教师简化任务、分层指导。
核心素养分析
1.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与对比,知道植物会发生 “叶子发芽 / 长大 / 变黄、花朵开放 / 凋谢、果实生长” 等变化,初步建立 “植物是活的,会随时间、环境变化” 的科学观念。 2. 科学思维 通过 “对比植物变化前后的样子”(如 “花苞 vs 开花”“未发芽绿豆 vs 发芽绿豆”),学习 “找不同” 的比较思维,能说出 “植物哪里变了”,培养初步的观察对比与逻辑表达能力。 3. 探究实践 能参与 “绿豆发芽对比观察”“画变化对比卡” 活动,学习 “用放大镜看细节、用简单线条记录变化” 的方法,提升 “发现变化、记录变化” 的探究能力。 4. 态度责任 感受 “植物变化的自然之美”,体会植物与生活的联系;在观察中养成 “耐心等待、如实记录” 的科学态度,愿意主动关注身边植物的变化,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植物常见变化(叶子发芽 / 变黄、花朵开放 / 凋谢、果实生长),能说出 2-3 种变化例子; 通过对比,说出植物变化前后的不同(如 “花苞小而紧,开花后大而展”)。
教学难点
理解 “植物变化需要时间”,突破 “看不到即时变化就是没变化” 的认知误区; 用完整句子描述 “植物名称 + 变化内容”(如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
教具准备
植物变化视频(绿豆发芽、花朵开放、树叶落叶)、实物对比(未发芽绿豆 / 发芽绿豆、花苞 / 开花的花、绿叶 / 黄叶)、PPT(季节植物变化图:春发芽、夏开花、秋落叶)、“变化对比卡” 模板 每人 1 张 “变化对比卡”(画有 2 个空白圆圈,标注 “之前”“之后”)、彩色蜡笔、放大镜、泡发绿豆(部分发芽,每组 1 小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实物对比演示:拿出 “未发芽绿豆” 和 “发芽绿豆”,“紧紧的花苞” 和 “开放的花”,提问:“这两组东西看起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是怎么来的?” 引导聚焦主题:当学生说出 “绿豆长芽了”“花苞开花了”,追问:“植物还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就当‘植物变化小侦探’,寻找植物的变化秘密!” 板书课题:《周围的植物 —— 植物的变化》,带领学生念 2 遍,强调 “今天要找植物‘变’的地方”。 学生活动 观察实物,兴奋回答:“绿豆有小芽,花苞变大了!”; 分享生活经验:“我见过树叶变黄掉下来!”“妈妈的月季花开了!”; 跟着念课题,对 “找变化” 充满兴趣。 设计意图 用 “实物对比” 直观呈现 “变化”,唤醒生活记忆,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植物会发生哪些变化?(5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变化视频:播放 2 分钟短视频(绿豆发芽、向日葵开花、枫叶变红落叶),提问:“视频里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还见过哪些植物变化?” 梳理变化类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贴图片卡片,分类梳理: 叶子变化:发芽→长大→变黄 / 变红→落叶; 花的变化:花苞→开花→凋谢; 果实变化:小→大,绿→红 / 黄。 聚焦核心问题:“这些变化是一下子发生的吗?我们怎么才能看到植物的变化?” 学生活动 看视频,边看边说:“绿豆长芽了!枫叶变红了!”; 补充生活例子:“小番茄从绿的变成红的!”; 思考 “怎么看变化”,期待观察活动。 设计意图 用视频拓宽认知,用图片卡片梳理 “变化类型”,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意识,明确探究方向。 (二)探索:观察绿豆发芽变化,画对比卡(12 分钟) 教师活动 明确任务:发放 “变化对比卡”“绿豆”“放大镜”,讲解任务:“用放大镜观察‘未发芽绿豆’和‘发芽绿豆’,在对比卡‘之前’画未发芽绿豆(圆圆的绿圈),‘之后’画发芽绿豆(绿圈 + 白白小芽),和同桌说说‘绿豆哪里变了’。” 示范指导:在黑板画对比卡 ——“之前:○(绿)”“之后:○(绿)+┊(白)”,提醒:“用简单线条画,不用涂太复杂!” 巡回指导:帮助绘画弱的学生画轮廓,引导完整表达:“绿豆从圆圆的、没芽,变成有白白小芽的样子。” 学生活动 用放大镜观察绿豆,兴奋说:“我的绿豆芽好长!”; 画对比卡:“之前” 画绿圈,“之后” 画绿圈加白短线; 同桌交流:“绿豆长了白白的小芽,这就是变化!” 设计意图 用 “短期可观察的绿豆发芽” 突破 “变化需要时间” 难点;“画对比卡” 简化记录任务,兼顾不同绘画能力学生,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三)研讨:植物为什么会变化?(5 分钟) 教师活动 邀请分享:请 2-3 名学生拿对比卡上台,说:“你观察到绿豆怎么变了?还知道哪些植物有这样的变化?” 探讨原因:展示 “春柳发芽、夏荷开花、秋枫变红” 图片,提问:“这些变化和什么有关?(提示:春天暖和,夏天热)” 引导说出 “季节变了,植物就变了”“浇水、晒太阳会让植物发芽开花”。 总结:“植物是活的,会随时间(几天 / 几个月)、季节、环境(浇水、晒太阳)变化,有的变得快,有的变得慢,耐心观察就能发现!” 学生活动 上台分享:“我的绿豆长了白芽,黄豆发芽也是这样!”; 思考原因:“春天暖和,柳树就发芽了!”; 跟着念:“植物是活的,会慢慢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分享巩固认知,用季节图片引导分析变化原因,落实科学观念,突破 “完整描述变化” 难点。 (四)拓展:寻找身边的植物变化(3 分钟) 教师活动 教室任务:“看教室的绿萝,选一片小叶子贴个小贴纸,3 天后再看,看看叶子有没有变大?” 家庭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找小区里的植物,拍现在的样子(或画下来),过几天再看,记录它有没有变化,明天分享!” 学生活动 给绿萝叶子贴贴纸,说:“我要看看它会不会变大!”; 兴奋回应:“我要观察奶奶家的月季花!” 设计意图 将观察延伸到课后,培养 “长期观察” 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属于植物变化的是?( ) A. 玩具车掉漆 B. 绿豆长芽 C. 石头变脏 春天,柳树的叶子会?( ) A. 发芽 B. 变黄 C. 掉落 植物变化和下列哪项关系不大?( ) A. 季节 B. 时间 C. 玩具多少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植物是活的,会慢慢变化。( ) 植物的变化都是一下子发生的。( ) 秋天,树叶变黄掉落是植物的变化。( ) 参考答案 选择题:1. B 2. A 3. C 判断题:1. √ 2. × 3. √ 设计意图 检测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强化 “植物变化” 的科学观念,题目简单直观,符合一年级认知。
四、课堂小结 儿歌总结:“小植物,真神奇,发芽开花又落叶;春天暖,芽儿冒,夏天热,花儿笑;秋天凉,叶变黄,冬天到,等春到;耐心看,仔细找,植物变化真不少!”(带领做动作:发芽比 “小芽”,开花比 “开花”) 提问回顾:“植物会发生哪些变化?观察变化要怎么做?” 学生活动 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兴趣浓厚; 齐声回答:“植物会发芽、开花、落叶!观察要耐心!” 设计意图 用儿歌 + 动作帮助记忆,小结约 95 字,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强化知识与态度目标。
板书设计
1.5 周围的植物 —— 植物的变化 一、植物的常见变化(贴图片卡片) 叶子:发芽→长大→变黄 / 变红→落叶(柳芽、枫叶、落叶图) 花:花苞→开花→凋谢(月季花苞、开花、凋谢图) 果实:小→大,绿→红(小番茄、大番茄图) 二、变化的秘密 需要时间:快(绿豆发芽,几天);慢(大树长高,很久) 和环境有关:季节、浇水、晒太阳 三、观察任务 教室:绿萝贴贴纸→3 天后看叶子 家庭:拍植物照片→记录变化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素材选择贴合认知:用 “绿豆发芽”“花苞开花” 等短期变化素材,符合一年级 “即时感知” 需求,85% 的学生能通过对比说出变化特点,有效突破 “变化需要时间” 难点; (2)多感官互动提升参与:整合 “实物观察、视频、画图、小组交流”,调动多感官参与,尤其是 “绿萝贴贴纸” 任务,让学生课后仍关注植物,强化 “长期观察” 意识; (3)态度渗透自然:通过 “如实画绿豆变化”“耐心等 3 天观察”,自然渗透 “尊重事实、耐心观察” 态度,部分学生主动提醒同伴 “按实际画”,体现目标落实。 2. 不足之处 (1)变化原因引导浅:仅停留在 “季节、浇水” 表面,未引导思考 “为什么暖和会发芽”,部分学生对 “变化原因” 理解模糊; (2)个体差异关注不足:15% 绘画弱的学生无法准确画对比卡(如小芽画成短线),教师因时间有限未能逐一辅导,记录卡未体现 “对比” 效果; (3)时间分配失衡:探索环节因学生涂色过细耗时 15 分钟,压缩研讨时间,仅 2 组分享,未充分展示不同发现。 3. 教学建议 (1)深化原因引导:增加 “对比实验”—— 两组绿豆(一组浇水晒太阳,一组不浇水放阴凉),3 天后展示差异,引导思考 “浇水晒太阳提供了什么”,建立 “环境与变化的内在联系”; (2)优化分层指导:提前准备 “对比卡范例”(印未发芽 / 发芽绿豆轮廓),发放给绘画弱的学生;培训 “小助手” 协助同伴,实现 “生生互助”; (3)调整时间与要求:探索环节调为 15 分钟,明确 “用简单线条勾轮廓,只涂主体不涂背景”;研讨环节定 “每组 1 分钟分享,说 1 个变化发现”,确保多组展示,提升互动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1.5《周围的植物 —— 植物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

1.5《周围的植物 —— 植物的变化》
这两组东西看起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是怎么来的?
新知导入
聚集
探究新知
我们种的植物,种子会发芽,长出嫩叶,接着茎秆长高,还可能开花、结果,不断成长变化。
叶子变化:发芽→长大→变黄 / 变红→落叶;
花的变化:花苞→开花→凋谢;
果实变化:小→大,绿→红 / 黄。
画植物得突出独特外形、颜色才好认。家里像绿萝、多肉这些,养护时要适量浇水、给足光照。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植物变化的是?( )
A. 玩具车掉漆 B. 绿豆长芽 C. 石头变脏
2.春天,柳树的叶子会?( )
A. 发芽 B. 变黄 C. 掉落
3.植物变化和下列哪项关系不大?( )
A. 季节 B. 时间 C. 玩具多少
A
B
C
(二)判断题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1.植物是活的,会慢慢变化。( )
2.植物的变化都是一下子发生的。( )
3.秋天,树叶变黄掉落是植物的变化。( )
×


课堂总结
小植物,真神奇,发芽开花又落叶;春天暖,芽儿冒,夏天热,花儿笑;秋天凉,叶变黄,冬天到,等春到;耐心看,仔细找,植物变化真不少!”植物会发生哪些变化?观察变化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1.5 周围的植物 —— 植物的变化
一、植物的常见变化(贴图片卡片)
叶子:发芽→长大→变黄 / 变红→落叶(柳芽、枫叶、落叶图)
花:花苞→开花→凋谢(月季花苞、开花、凋谢图)
果实:小→大,绿→红(小番茄、大番茄图)
二、变化的秘密
需要时间:快(绿豆发芽,几天);慢(大树长高,很久)
和环境有关:季节、浇水、晒太阳
三、观察任务
教室:绿萝贴贴纸→3 天后看叶子
家庭:拍植物照片→记录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