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05:59:56

文档简介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悬想的艺术手法
2、 品读诗歌表达的感情,提升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二篇,它出自《古诗十九首》。《古
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对于《诗经》的四言,五言诗虽只增加了一个
字,但诗歌的音韵、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此诗,对于学生了解诗歌的演变是有帮助
的,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
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魅力。
(二)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首
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
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
诗,皆在其下。”
古诗原意是古代人所作是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
{#{QQABDQQ14ggY0BSACT5KAwlICgoQkIKhLUoMRQAauA4DyIFABAA=}#}
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
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活动一:正字音,明大意
诵读的是学古诗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我们走进文本,体会情感的最直接途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问: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答:度过江水去采那朵芙蓉花。蓝草生长的沼泽地呢,长满了芳草。采的莲花要送给谁呢?
我所思念的人啊,他在远方。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又感觉长路漫漫,无边无际。漂泊一乡两
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一至终老。
活动二:析内容,品感情
问: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啊,我们做一道填空题。
你认为这是一首( )的诗歌。
小提示:可以从内容,情感,语言,读后感受等角度做出一些你的判断和评价。
要求: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 答:他们认为这是一首思念人的诗。依据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荷花之后我想
要把它送给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他在远方。这一句用了设问,一问一答,结构上是
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把人从采莲的欢愉
当中拉回现实,转入悲伤。采了送给谁呢,要送的对象在远方。抒发了独自怀远的忧伤。古人
有以花草赠亲朋的这样一个习俗,表达自己的一个思念或者是祝福。所以从这一句可以把它理
解为这是思念人的诗。
追问:既然有采花的人,也有送花的人,请大家来思考,你觉得采花的人以及想他想要送
花的那个人他们哪个是男,哪个是女呢
答:男送女。因为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般都是男生送给女生花。
答:女送男。在古时候一般是男子外出游学、宦游、征战,而女子在家。
{#{QQABDQQ14ggY0BSACT5KAwlICgoQkIKhLUoMRQAauA4DyIFABAA=}#}
总结:不管采花的人是男还是女,这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的,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这
两个人是处于一个异地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思念人的诗。
2 答:他们认为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旧乡就可以理解为是
自己的故乡,回头看着自己的故乡,觉得非常的漫长,无边无际,因此可以把这理解为一首思
念家乡的诗。“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
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
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3.答:这边同学给的答案是一首忧伤的诗。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他们童心却要离居,只能忧伤到老。
但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忧伤又有些美好的诗,虽然不能在一起,虽然异地,但因为有对方
的想念,所以这份动人的情谊又让人觉得很美好。但是依然彼此思念,彼此牵挂,甚至彼此相
爱。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还能让人
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
老”之“忧伤”。
这是一首含蓄的诗。人的情感很强烈,思念也很强烈,但表达的却很节制。
通过这样子的一个解读,我们找到了很多的答案,解读的非常丰富,也非常的多元,是因
为我们解读的角度不同,对,结论就不同。
活动三:探手法,体成就
问: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小组合作讨论在,每首诗句的前面给
他补充一个主语。
(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女子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男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女子 男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答:第一句第二句是女子,第三句是男子,第四句是两者共同。这个我们还是尊重了中国
{#{QQABDQQ14ggY0BSACT5KAwlICgoQkIKhLUoMRQAauA4DyIFABAA=}#}
古代文化的一个自觉的现象,全都是男子外出打拼,女子的话,那环顾望旧乡的就是女子。如
此一来,诗歌的作者若是女子的话,前面两句就是女子在家的一个实写的状况,而环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呢,则是虚写,他想象的他的爱人远方望着旧乡,望着他的一个现情景。
答:若认为男子是抒情主人公,男子想念女子,所以就回忆起了当时女子在家乡财富蓉送
给远方的他的一种情形。按照这样的说法这首诗实写的部分就是男子望旧乡,而虚写的部分就
是女子涉江采芙蓉。
【诗歌手法】
在这首诗当中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也是虚实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叫做悬想,也叫
做对写。悬想,也叫对写。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的情形,多见于游子怀乡思人的诗
歌。
特点: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
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婉转曲达。
答题模板
运用悬想的写法,实写了(),虚写(想象)了(),含蓄而又炽烈的表达了()对()的
()之情。
【拓展练习】
月夜
杜甫
今夜鄌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
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找出诗中的思念的双方,两个地点。思考一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身在长
安的杜甫想念远在鄌州的妻子。虚写了妻子在夜里,房中独自望月,思念远在长安的自己,表
达自己对妻子的想念之情。
【分角色朗读诗歌】
(六)总结
涉江采芙蓉用悬想的手法,温和含蓄,而且语言优美,尤其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女子采莲的美好画面,清新优美,而如此优美的场景却更反衬出同心而
{#{QQABDQQ14ggY0BSACT5KAwlICgoQkIKhLUoMRQAauA4DyIFABAA=}#}
离居,忧伤以终老的伤感,人惆怅,让人难过,意境悲惨。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七、 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优点:
1.设置问题较好,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可以让学生领悟感情。
2.让学生补充每一句的主语设计巧妙。
缺点:
1.引入不够精彩,不能与第一部分连贯。
2.文本挖掘的还不够深入,对诗歌的主题有待深入探究。
3.各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过渡较为生硬。
{#{QQABDQQ14ggY0BSACT5KAwlICgoQkIKhLUoMRQAauA4DyIFABAA=}#}(共13张PPT)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涉江采芙蓉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活动一:正字音,明大意
这是一首( )的诗歌。
提示:可以从“内容、情感、语言、读后感受”等角度做出判断评价。
活动二:析内容,品感情
1.这是一首思念人的诗。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在远方。采了一朵芙蓉花,想要送给她,她却不在身边。
设问,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
古人折柳寄思的习俗。
2.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故乡,觉得漫长又遥远,看不到也望不着。望故乡的方向,想念家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3.这是一首忧伤的诗。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他们童心却要离居,只能忧伤到老。
这是一首忧伤又有些美好的诗,虽然不能在一起,但是依然彼此思念,彼此牵挂,甚至彼此相爱。
小组讨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请在括号里补上主语。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活动三:探手法,体成就
女子
女子
男子
男子 女子
悬想,也叫对写。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的情形,多见于游子怀乡思人的诗歌。
特点: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
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婉转曲达。

答题模板
运用悬想的写法,实写了(),虚写(想象)了(),含蓄而又炽烈的表达了()对()的()之情。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找出诗中的思念的双方,两个地点。思考一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身在长安的杜甫想念远在鄜州的妻子。虚写了妻子在夜里,房中独自望月,思念远在长安的自己,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想念之情。
【拓展延伸】
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分角色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