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节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百年孤独(节选)》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以及在《百年孤独》中的具体应用,如通过 “失眠症” 的隐喻探讨记忆与遗忘的主题。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尔克斯如何将魔幻元素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百年孤独(节选)》,学生能够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提升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鉴赏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艺术手法,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并尝试运用类似的创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讨小说中魔幻与现实的并存情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拉丁美洲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需深入理解 “魔幻现实主义” 在《百年孤独》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掌握如何通过魔幻手法反映现实生活,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学生需分析概括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理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
(3)学生需通过探究马孔多小镇的 “孤独” 主题,理解作者对拉丁美洲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
研读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主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场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背景)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这是一部由加西亚 马尔克斯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故事。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闻名于世。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想先听听大家对这篇节选的初步感受。(学生可能会说:离奇、不可思议;神奇;荒诞、夸张但真实;充满象征意味……)
介绍魔幻现实主义
效果:通过学生的自我感受,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继续:大家的感受很丰富,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 XX 页,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现实生活,融合了荒诞的手法,将现实与超自然的现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真实的感觉。这种文学风格在拉丁美洲非常流行,并且受到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同时吸收了本地的印第安文化和传统。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具有鲜明的反殖民、反帝制、反封建和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善于借鉴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和发展。
二、感知情节,感受深思熟虑的魔幻
了解主要人物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XX 页,阅读课文中的 “本文主要人物表”。
(学生阅读并理解主要人物的身份和世代关系)
教师:好,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些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人物: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建立者,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乌尔苏拉(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的妻子,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等。
复述故事
教师:了解了主要人物后,请同学们复述一下整个故事的情节。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故事)
故事情节:《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划分结构层次
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结构层次。请大家看课本第 XX 页,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并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5 段),介绍马孔多的环境 — 闭塞落后,介绍了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第二部分(6-7 段),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的吃土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这一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8-14 段),丽贝卡带来的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
探讨象征意义及魔幻特点
教师: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哪些情节表现了魔幻的特点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失眠症:马孔多的居民失眠症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它暗示了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预言:如奥雷里亚诺的预言,他仿佛能够看到未来的事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如人们得了失眠症之后,“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
三、分析形象,领略匠心独运的魔幻
分析布恩迪亚的形象
教师:从文中看,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布恩迪亚:他是一个身材健壮、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极富号召力和探索精神的男人。
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有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极有责任心: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易于接受新事物: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分析乌尔苏拉的形象
教师:乌尔苏拉在《百年孤独》中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乌尔苏拉:她不愿意与现实生活妥协,在一次次历史关头担当重任,从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屈服。在旁人无法治愈丽贝卡的吃土症的困境中,乌尔苏拉采取 “药物治疗加上皮带抽打” 的手段,不但让丽贝卡在几个星期显出康复的迹象,还让丽贝卡把她视为家庭成员中最亲近的人。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症面前,一开始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而乌尔苏拉 “将丽贝卡或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用从母亲那里学过的对草药的认识,开展了草药治疗。她以全部的心力经营着整个家族。
她为孩子们的 “孤独入骨”、“守旧顽固” 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表现出对布恩迪亚家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孤独多病的远方表亲丽贝卡。
分析丽贝卡的形象
教师: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丽贝卡:丽贝卡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吃土: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 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四、探讨主题,探究富有内涵的魔幻
讨论文中的 “孤独”
教师: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 “孤独” 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观点一:马孔多是 “孤独” 的。它位置偏僻,难以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 “孤独” 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孤立和排斥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
课后作业:
(1)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百年孤独(节选)》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选取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任意一位成员,撰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形象分析。
(2)围绕 “孤独” 这一主题,谈谈你对《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理解,以及这种手法如何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