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50 米跑:站立式起跑
周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90% 以上学生能说出站立式起跑的 3 个基本要点,85% 以上学生能做出正确的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
健康行为 通过模仿练习、分解示范,体验站立式起跑的预备动作,初步建立动作表象。
体育品德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守练习秩序,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德育目标 培养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运动习惯。
教学重点 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前倾、重心前移、手臂前伸)。
教学难点 体重心的合理分配(不前倾过度、不后仰)。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队列练习:原地踏步、齐步走(各 1 分钟,培养纪律性)。关节活动:头部运动(低头、抬头、左右转)、肩部绕环、膝关节绕环、踝关节绕环(各 2 组,每组 8 次,预防运动损伤)。趣味热身:“小火车跑”(学生成纵队,手搭前一人肩膀,慢速跑 30 米,激活下肢肌肉)。三、基础部分认识姿势:示范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距起跑线约一脚长,后脚再往后一脚长)屈膝、身体稍前倾(像 “坐小椅子” 一样,背部不驼背)两臂自然前伸(掌心向下,指尖指向终点)④ 眼睛看向前方 3-5 米处(不低头看脚)边示范边讲解口诀:“前后脚,屈膝站;身体倾,臂前伸;看前方,准备跑!”分解练习,纠正动作① 静态姿势练习: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按照口诀摆出预备姿势,教师逐个检查,重点纠正 “重心后仰”“两脚距离过近” 的问题(如用手轻推学生背部,引导前倾;用脚帮学生调整前后脚距离),停留 30 秒后放松,重复 3 组。② 小组互查练习:4 人一组,一人摆姿势,另外三人对照口诀检查(“他的脚是不是前后站?身体有没有前倾?”),每组轮流练习 2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③ 动态启动练习:学生摆好预备姿势后,教师喊 “预备 —— 走!”,学生缓慢向前走 5 米(不快速跑,重点体会 “从预备姿势自然启动”),重复 4 组,避免启动时身体突然前倾摔倒。四、小游戏:“小兔子出发” 游戏规则:学生扮演 “小兔子”,在 10 米跑道起点摆好站立式预备姿势,教师吹口哨后,从预备姿势出发,慢速跑到终点(标志桶处),先到达且姿势正确的 “小兔子” 获得 1 张贴纸。分 5 组进行,每组 5 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教师在终点观察动作,及时表扬姿势标准的学生。五、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听指令开始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50 米跑:站立式起跑
周次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90% 以上学生能熟练做出站立式起跑的 “预备 — 跑” 连贯动作,80% 以上学生启动时能做到 “快速蹬地、重心跟上”
健康行为 通过连贯练习、速度游戏,提升起跑后的加速能力,体会蹬地发力的感觉。
体育品德 敢于挑战自我,在小组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比赛规则。
德育目标 培养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运动习惯。
教学重点 “预备 — 跑” 的连贯衔接(听到信号后快速蹬地启动)。
教学难点 启动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随惯性自然前倾加速。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慢跑:沿操场慢跑 2圈,保持匀速。专项热身:“高抬腿跑”(原地进行,膝盖抬高至腰部,30 秒 / 组,2 组)、“小步跑”(快速交替抬脚,脚掌轻触地面,30 秒 / 组,2 组),激活下肢爆发力。反应练习:教师喊 “向左 / 向右 / 向前跳”,学生快速做出反应(1 分钟,提升反应速度,为起跑做准备)。三、基础部分环节 1:复习预备姿势,衔接启动动作① 集体复习:学生在跑道上集体摆出预备姿势,教师喊 “预备 ——”,学生保持姿势 5 秒,再喊 “跑!”,学生快速向前跑 10 米,重复 3 组,教师强调 “跑” 的信号发出后,后脚要用力蹬地(像 “踩弹簧” 一样)。② 个体指导:针对上节课姿势不标准的学生,再次单独纠正(如重心、脚的距离),确保每个学生能正确衔接 “预备” 和 “跑” 的动作。环节 2:加速练习 ——“冲刺 20 米”教师讲解:“启动后,我们要慢慢加快速度,像汽车‘加速’一样,跑到 20 米终点时达到较快速度。”① 分组练习:5 人一组,在 20 米跑道上练习,教师用小红旗发令(“预备 —— 挥旗跑!”),学生从站立式起跑开始,完成 20 米加速跑,每组练习 3 次,教师观察并提醒:“后脚蹬地再用力一点!”“加速时不要仰头!”② 分层练习:将学生分为 “快速组”“中等组”“进步组”,“快速组” 可尝试稍微加快启动速度,“进步组” 重点巩固动作连贯性,教师对 “进步组” 进行一对一指导。环节 3:游戏 ——“小组接力赛”规则:4 人一组,每组在 20 米跑道起点排成纵队,第一个学生用站立式起跑完成 20 米跑,到达终点后绕标志桶返回,与第二个学生击掌,第二个学生再出发,依次接力,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要求:必须用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姿势出发,击掌后才能开始跑,禁止抢跑。比赛进行 2 轮,教师在起点观察起跑姿势,在终点提醒安全(避免学生碰撞),赛后表扬遵守规则且动作标准的小组。四、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听指令开始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50 米跑:站立式起跑
周次
课时数 第三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85% 以上学生能完整完成 50 米跑(从站立式起跑开始,到终点冲刺),75% 以上学生能做到起跑快、中途加速、终点不减速。
健康行为 通过完整 50 米跑练习、达标测试,综合运用前两节课的技能,提升奔跑耐力和速度。
体育品德 体验 50 米跑的乐趣,树立 “坚持到底” 的运动精神,学会正确看待测试成绩。
德育目标 培养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运动习惯。
教学重点 站立式起跑、中途加速、终点冲刺的完整衔接。
教学难点 50 米跑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抬头、摆臂自然、步幅适中),不中途减速。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动态热身:慢跑 1 圈(200 米)→ 高抬腿跑 50 米 → 弓步压腿(左右腿各 10 次)→ 快速摆臂练习(原地快速摆臂,30 秒 / 组,2 组),充分激活全身肌肉。模拟练习:学生在起跑线前,做 3 次 “预备 — 跑” 的启动动作(不跑完整程,重点找出发力感觉)。三、基础部分环节 1:50 米跑完整练习① 教师示范:完整示范 50 米跑(从站立式起跑开始,中途加速摆臂,终点冲刺时身体稍前倾、手臂后摆),边示范边讲解:“起跑后加速跑 20 米,中间 20 米保持速度,最后 10 米全力冲刺,不要减速!”② 分组练习:5 人一组,在 50 米跑道上练习,教师用口哨发令(“各就位 —— 预备 —— 跑!”),每组练习 2 次,教师在跑道旁提醒:“摆臂要自然,不要左右晃!”“最后 10 米再快一点!”③ 问题纠正:针对练习中出现的 “中途弯腰”“摆臂过大”“冲刺减速” 等问题,集中讲解纠正,如邀请姿势正确的学生示范,让其他学生模仿。环节 2:50 米跑达标测试① 测试规则讲解:学生按学号分组,每组 5 人,听到发令后从站立式起跑开始跑 50 米,教师用计时器记录成绩,跑完全程后到指定区域休息,禁止在跑道旁围观(避免干扰他人)。② 测试实施:教师安排 5 名小助手(成绩较好的学生)协助记录成绩,每人负责 1 条跑道,教师统一发令、监督姿势,确保测试公平。对紧张的学生给予鼓励:“别害怕,像平时练习一样就好!”③ 成绩反馈:测试结束后,当场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对达到《三年级体育达标标准》(男生 12 秒以内、女生 13 秒以内)的学生,发放小奖品;未达标的学生,教师单独指导,分析原因(如启动慢、中途体力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如多练习高抬腿提升爆发力)。环节 3:趣味拓展 ——“障碍跑接力”规则:在 50 米跑道上设置 2 个 “障碍”(用标志桶代替,学生需绕桶跑),4 人一组接力,第一个学生用站立式起跑出发,绕障碍跑完全程后接力,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目的:在趣味中巩固 50 米跑技能,提升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练习。四、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听指令开始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