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统编版新教材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的开展
百日维新
(宣传思想)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
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
(失败)
戊戌政变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序幕)
公车上书
(高潮)
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的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阅读课本和下列材料,思考公车上书的原因。
材料一:康有为的呐喊
诸位!昔日洋务诸公,师夷长技,造枪炮、练水师,以为可保家国。可今日呢?台湾已割,北洋水师灰飞烟灭!这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只学那船坚炮利,不改这腐朽制度,终究是缘木求鱼!
材料二: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公车上书的概况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二:
时间地点
发起人
诉求
结果
影响
1895年 北京
康有为 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这次上书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代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材料二:
维新派也被称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是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派别。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强学会
南学会
阅读课本和图片,归纳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材料二: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什么影响?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严复:《国闻报》
观点:主要宣传变法图强
影响: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材料研读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人物扫描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对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变官制。这是因为官制作为政治体制的基础,其变革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才的选拔、使用和管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光绪帝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
三、百日维新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二)戊戌变法的开始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开始的标志
因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历史上也称为百日维新
三、百日维新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
每项变法诏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见,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良运动?
打击了旧官僚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新式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三、百日维新
【问题思考】结合内容思考,变法会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
教育: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军事:裁减绿营
旧官僚
旧读书人
八旗兵
【问题思考】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诏令的贯彻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变法的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三、百日维新
学史崇德
戊戌政变时,出生于官宦世家的谭嗣同拒绝出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在行刑前,正气凛然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倒在屠刀之下,年仅33岁。
谭嗣同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赴死?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中的“贼”指的是什么?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谭嗣同希望以血唤醒国人,激励更多后来者关心国家命运,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三、百日维新
(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思考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有何启示?
材料一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只依靠着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材料二 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材料三 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①无群众基础,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启示: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百日维新
(六)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阅读课本和下列材料,归纳戊戌变法影响。
材料: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①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知识拓展
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类别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地位
结果
启示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救亡图存,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道路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知识拓展
本课小结
1895年
1897年
高潮
发展
序幕
失败
甲午战败
胶州湾事件
百日维新
组学会、办报刊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