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争气》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场
1.看拼音,写词语
zhēng qì tóng dì zhōu xué xí kè běn fù xí
( ) ( ) ( ) ( ) ( )
kǔ xīn zhōng yú chéng gōng yán jiū fā míng
( ) ( ) ( ) (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诸位(zhū zhǔ) 细菌(jūn jǔn) 尝试(cháng cáng)
纠缠(chán√ cán) 研究(yán yǎn) 终于(zhōng zōng)
3.辨字组词
争( ) 气( ) 学( ) 课( ) 复( )
净( ) 汽( ) 字( ) 棵( ) 夏( )
苦( ) 终( ) 成( ) 研( ) 发( )
若( ) 冬( ) 城( ) 开( ) 友( )
4.查字典填空
“研” 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研”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细磨,碾;②深入地探求。在 “研究” 一词中,“研” 的意思是(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或词语
一( )课本 一( )实验 一( )成果 一( )难题
( )的学习 ( )的研究 ( )的精神 ( )的童第周
6.按要求写句子
(1)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为中国人争光。(改为转述句)
童第周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扩句,至少扩两处)
他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改为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
童第周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二、阅读小天地
(一)课内阅读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 17 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奋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 100 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1.用 “﹏﹏” 画出童第周学习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句子。
2.童第周是怎样发奋学习赶上来的?用 “____” 在文中画出来。
3.从 “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童第周怎样的心理?
从童第周的学习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外阅读
勤奋的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学数学。
白天,华罗庚在店铺里帮父亲算账、接待顾客,一有空就拿出数学书来看;晚上,等店铺关门后,他就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演算数学题,常常到深夜。有一次,顾客来买东西,他正沉浸在数学题中,竟然忘了接待,还差点算错账。父亲生气地骂了他,可他依然坚持学习数学。
后来,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被发现,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他更加勤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研究数学。经过不懈努力,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华罗庚小时候是怎样自学数学的?
3.父亲为什么会生气地骂华罗庚?
4.华罗庚的哪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写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读了华罗庚的故事,你认为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三、思维拓展营
在《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在中学阶段通过努力赶上了其他同学。想一想,在之后的大学或研究阶段,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怎样 “争气” 克服困难呢?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编写一段小故事。
童第周 “一定要争气” 的精神激励着很多人。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 “争气” 才能克服的困难?请写一写你当时的经历和感受。
《一定要争气》同步练习答案
一、基础演练场
争气;童第周;学习;课本;复习;苦心;终于;成功;研究;发明
zhū√;jūn√;cháng√;chán√;yán√;zhōng√
争气 / 干净;生气 / 汽车;学习 / 写字;课本 / 一棵;复习 / 夏天;苦心 / 若干;终于 / 冬天;成功 / 城市;研究 / 开心;发明 / 朋友(答案不唯一)
Y;yán;石;4;②
本;次;项;道;刻苦;认真;争气;勤奋(答案不唯一)
(1)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为中国人争光。
(2)勤奋的童第周克服了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答案不唯一)
(3)他成功地把实验完成了。 实验被他成功地完成了。
(4)难道童第周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二、阅读小天地
(一)课内阅读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
体会到童第周不服输、有骨气,下定决心通过努力证明自己,为自己和中国人争光的坚定心理。(答案不唯一)
我学到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答案不唯一)
(二)课外阅读
4
白天,他在店铺里帮父亲算账、接待顾客,一有空就拿出数学书来看;晚上,店铺关门后,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演算数学题,常常到深夜。
因为有一次顾客来买东西,华罗庚沉浸在数学题中,忘了接待,还差点算错账,所以父亲生气地骂了他。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意思是勤奋可以弥补笨拙的不足,这是很好的训诫,付出一分辛苦,就能收获一分才能。
我认为他成功的关键是对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懈的自学精神和后来更加勤奋刻苦的努力。(答案不唯一)
三、思维拓展营
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有外国同学看不起他,说 “中国人在科研领域很难有成就”。童第周听后,心里既生气又坚定,暗下决心一定要争气,用成果证明中国人的实力。研究中,他遇到了实验数据反复出错的难题,连续几周都在实验室里忙碌,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反复调整实验方案,查阅大量资料。有一次,为了观察一个关键的细胞变化,他在显微镜前连续守了十几个小时,终于捕捉到了重要数据。最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外教授和同学们的认可,那位曾经看不起他的同学也主动向他道歉。童第周看着自己的研究报告,心里默念:“我做到了,中国人一定能行!”(答案不唯一)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 60 分,同桌嘲笑我说 “你肯定学不好数学”。我听了很不服气,决定一定要争气。之后,我每天放学回家都先复习数学,遇到不懂的题就请教老师和同学,周末还会做额外的练习题。有一次遇到一道特别难的几何题,我想了半个小时都没头绪,差点放弃,但一想到要争气,就又重新拿起笔分析。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下次考试我考了 92 分,超过了同桌。那一刻,我特别开心,也明白了只要肯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