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伯牙鼓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大情境:乘着想象的翅膀,踏上艺术之旅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以“琴棋书画觅知音”为主题,开启艺术之旅啦!艺术之旅第一站《文言文二则》,我们先来欣赏《伯牙鼓琴》。
①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②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③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④用风箱等扇(风)。⑤发动。⑥凸起。⑦形容凸起的程度高⑧姓。⑨弹。
注释
伯牙鼓琴
七弦古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方法
学习方法
1.借助注释
2.借助插图
3.组词法
4.联系上下文
.……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
基本释义:
1.表示感叹的语气。
2.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
善哉
悠哉
学习生字
上下结构
书写时注意“鬼”字的书写。
巍峨
巍然屹立
学习生字
和弦
基本释义:
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弹性以发箭:弓~。
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线。
3.钟表等的发条。
琴弦
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出节奏
☆ ☆☆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yī yū xī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哉、乎:语气助词
课文理解
《荀子》: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乎
汤汤乎
课文理解
巍巍太山 汤汤流水… …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桃夭》
《诗经 蒹葭》
《诗经 采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皑皑白雪 茫茫沧海 皎皎明月
清风徐徐 芳草茵茵 秋雨潇潇… …
伯牙鼓琴志在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课文理解
巍巍太山之志向
汤汤流水之胸怀
伯牙的琴声里有怎样的画面?善听的锺子期听到了这样的曲子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高山、蜿蜒的高山……
浩荡的流水、波澜壮阔的流水、波涛汹涌的流水……
想象一下:伯牙听到锺子期的话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子期能从我弹奏的乐曲中听出我心中的所想、所感,我真是太高兴了,子期真是我的知音啊。
品味“知音”之情
读着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词?
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样的知音呢?
伯牙 锺子期
国籍 (楚国)晋国 楚国
身份 著名音乐家 上大夫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衣
身为楚国著名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
乐曲高妙。
资料袋
知音
知情
知志
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课后拓展
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