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梅岭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 ) 诸君( ) 烽烟( ) 血雨腥风(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yán luó( )。
(2)后死诸君多努力,jié bào( ) 飞来当纸钱。
(3)投身革命即为家,xuè yǔ xīnɡ fēnɡ( )应有涯。
(4)qǔ yì chénɡ rén( )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虑不得脱
(2)旋围解
(3)此去泉台招旧部
(4)血雨腥风应有涯
(5)取义成仁今日事
4.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5. 下面对诗句中运用的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 此头须向国门悬。(用典,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表达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
C. 血雨腥风应有涯。(“血雨腥风”借喻战争,照应首章“百战多”和次章“烽烟正十年”)
D.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反问,表现了诗人虽面临死境但视死如归的豪情)
6.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7.根据提示填空。
(1)《梅岭三章》中“ ”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
(3)《梅岭三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句子是: , 。
(4)引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典故,表达陈毅革命不成功,死不瞑目的是: , 。
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诗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
9.学习本文后,九年级(1)班举行了以“忆革命征程,谱爱国赞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参照下面的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弘扬革命精神”书法展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你选择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参加诗歌朗诵,请明确朗诵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清新 婉约 激越 明快
忧郁 豪壮 凄凉 悲伤
(3)你作为学校团委成员,去邀请语文老师李老师参加“弘扬革命精神”书法展的开幕式。书法展开幕时间是下周五下午2点,地点是学校多媒体会议大厅,见到李老师,你应该怎么说?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10.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1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甲】无题①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释】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时,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乙】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丙】我是中国人(节选)
闻一多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的种族是一条大河,
我们流下了昆仑山坡,
我们流过了亚洲大陆,
我们流出了优美的风俗。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
五岳一般的庄严正肃,
广漠的太平洋的度量,
春云的柔和,秋风的豪放。
联系【甲】诗,说说“大地红”的意思。
请结合【甲】【乙】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16.小语和小文准备把这三首诗作为相同主题的一组来朗读,请你给这一主题命名。
阅读艾青的两首诗(节选),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乙】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抒情诗《大阳》和《火把》情思浓郁地表现祖国、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 热情地赞美光明;艺术上, 他注重诗雄浑、朴素隽永的艺术风格。
B.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火把”。“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火把”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C.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D.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是在 1978 年以后,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18、【甲】诗中“它”指什么?这首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诗中“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杂忆
冰心
一九八○年的后半年,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静独时居多。这时,身体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
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
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都
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读书
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
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她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
此后是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
再大一点,我又看了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记得我反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的小点心,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母亲看见了,说,“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
父亲的“野”孩子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
回福州的那一年,伯母,叔母都说:“四妹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自此我始终没扎耳朵眼!
不但此也,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把剪刀和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地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父亲经常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我们骑着马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父亲还教我打枪,我背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烟台是我们的!
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海边散步,在沙滩上,我们面海坐下,夕阳在身后慢慢落下,红霞满天。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
一天,父亲沉默地坐着。我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
父亲却摇头慨叹地:“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
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的……”
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父亲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
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呵。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呵!”
他又谈到他参加过的中日甲午海战:开战的那一天,他身旁的战友就被敌人的炮弹打穿了腹部,肠子都被打溅在烟囱上!炮火停歇以后,父亲把在烟囱上烤焦的肠子撕下来,放进这位战友的遗体的腔子里。“这仇不报是不行的!”父亲看着我说,“我在巡洋舰上的时候,常常到外国去访问。我觉得到哪里我都抬不起头来!你不到外国,不知道中国的可爱,离中国越远,就对她越亲。……”
在这长长的谈话中,我记得最牢,印象最深的,就是“烟台是我们的”这一句。
许多年以后,除了威海卫之外,青岛、大连,我都去过。英国、日本、意大利……我也到过,那时我没有觉得抬不起头来。我觉得做新中国的人民是光荣的!
“烟台是我们的”,这“我们”二字,除了十亿我们的人民之外,还特别包括我和我的父亲!
(节选自《冰心散文·往事》 有删改)
20. 文章开篇两段文字亲切自然,情意浓浓。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21.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22. 忆及童年读《大卫·考伯菲尔》的情景时,作者说“我自己是幸福的”。她体会到的“幸福”有哪些?
23. 文中说“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父亲是如何“惯”我“野”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24. 文章再现了作者与父亲海边散步的情景。从父亲的“愤激”之态和“倾吐”之言中,你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5.深刻而清晰的童年杂忆,饱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1、jīng zhū fēng xīng 2、(1)阎罗 (2)捷报 (3)血雨腥风 (4)取义成仁 3.(1)估计 能够 (2)不久、随即 (3)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4)边际 (5)取 成全、实现 4.D 5.D 6.C 7.(1)断头今日意如何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4)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8.(1) 示例:“招”这个动词,写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空牺牲的英魂招集起来的情形,空间广阔,声势浩大,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斩”这个动词,写毙敌干脆利落,表现出巨大的威力,充分展现了诗人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自由花”比喻人民解放、革命成功,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1) “追忆革命征程”故事会 “谱写爱国赞歌”征文比赛 (2)激越 豪壮
(3)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团委的×××,代表学校邀请您参加“弘扬革命精神”书法展开幕式,时间是下周五下午2点,地点是学校的多媒体会议大厅。敬请届时光临。
10.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11.C
12.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13.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14.“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15.【甲】诗表现出陈毅同志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乙】诗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救国救民的革命精神。
16.示例:爱我中华
17、B
18、太阳,本诗蕴含着诗人对光明(或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9、“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奋斗的激情;(或答出“色彩”“细节”也可,答出描写角度即可。)“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胜利的喜悦。(“声音细节”也可。答出描写角度即可。)
20. 内容:病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思想、感情、健康成长的帮助和影响。
结构:为下文回忆与父母的往事做铺垫。
21.形象地写出了书库对我的巨大的诱惑力,以及我多书籍(读书)的痴爱。
202 母亲帮助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父亲给予了我自由和民主,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感。
23. 从小穿男装;不扎耳朵眼;不穿紧鞋;带我骑马打枪。
24. 勇敢,有思想的爱国军人。
25.对母亲将自己引入文学殿堂的感谢;对父亲的自由民主与爱国情感培养的感激;对国家的热爱和身为新中国的人民的光荣和自豪;对快乐、开朗、健康童年生活的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