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一年级体操 第14课时 大单元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 一年级体操 第14课时 大单元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9-03 10: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体操》第14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4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综合提升内容,重点学习“跑步变齐步变跑步”的反向复合衔接技术,即“加速-匀速-减速-再加速”的多节奏循环转换。通过“障碍穿越”情境,将“多节奏变向”与“障碍规避”结合,是从“单向转换”到“双向循环”的能力进阶。教材通过分解“减速缓冲-步频调整-重心起伏-方向回正”的动作链,强调“反向节奏控制”“身体弹性”“障碍预判”等细节,帮助学生建立“动态节奏转换”的身体感知,为后续复杂运动技能迁移和身体协调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感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齐步-跑步-齐步”复合衔接,对“节奏转换”有一定理解,但“跑步-齐步-跑步”反向衔接时易出现“方向回正偏差”“步频波动大”“身体僵硬”等问题。该年龄段学生对“动态节奏”的感知依赖“动作记忆”和“视觉反馈”,需通过“分解示范”“节奏口令”和“障碍游戏”突破难点。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反向变向时的重心起伏”“步频与方向的同步调整”“障碍预判与节奏配合”三个细节,通过“标记辅助”和“游戏挑战”帮助学生建立“双向循环节奏”的身体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跑步变齐步变跑步”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减速缓冲-步频调整-重心起伏-方向回正”的反向衔接过程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以“1-2-1,齐步!1-2-1,跑!”节奏完成“跑步变齐步变跑步”,全程步频从170-180→116-122→170-180步/分,反向变向时身体重心“先降后升”,步幅30→35-40→30-35厘米,变向角度45°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反向变向的队列连贯性,无“方向摇摆”“抢前”或“掉队”
健康行为
1. 了解“反向节奏转换”在运动中的抗干扰作用,愿意在练习中主动调整呼吸与步频
2. 学会在快速变向中利用“重心起伏”缓冲冲击力,避免因“急停急起”导致关节损伤
3. 通过“障碍穿越”情境,体验“动态节奏”带来的运动挑战性与身体弹性发展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观察、灵活应变的态度,主动预判“障碍位置”与“节奏转换点”
2. 学会在反向变向中关注同伴位置,保持队列同步,培养“团队配合”意识
3. 通过“障碍穿越”游戏,体验“动态节奏”带来的挑战与自我突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反向复合衔接要领:
(1)“跑步变齐步变跑步”:
口令“1-2-1,齐步!1-2-1,跑!”,“齐步!”时摆臂从“紧凑”转为“自然”,步频170-180→116-122步/分;“跑!”时摆臂从“自然”转为“紧凑”,步频116-122→170-180步/分
(2)反向变向控制:
反向变向时身体重心“先降后升”(跑步→齐步时重心下降缓冲,齐步→跑步时重心上升启动),步幅30→35-40厘米(齐步)→30-35厘米(跑步),最后一步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屈缓冲,变向角度45°
(3)节奏循环:“跑步-齐步-跑步”三个阶段的步频、步幅、摆臂协调转换,形成“减速-缓冲-加速-再启动”的完整节奏链
2. 动态重心与方向同步:反向变向时身体转向与步频、步幅、重心起伏同步,避免“先转向后调整”或“步频与方向脱节”
难点
1. 反向变向时的重心起伏:“跑步→齐步”变向时重心快速下降缓冲,“齐步→跑步”变向时重心快速上升启动,需通过“慢动作分解”和“标记辅助”强化
2. 多节奏循环连贯性:“跑步-齐步-跑步”三个阶段的步频、步幅、摆臂协调转换,需通过“口令节奏卡”和“数步练习”突破
3. 障碍预判与节奏配合:在障碍前提前调整节奏,避免“被动减速”或“节奏断裂”,需通过“障碍标记”和“游戏挑战”强化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分解示范法、节奏训练法、游戏竞赛法、标记辅助法、障碍教学法
教具准备
“节奏口令卡”(2张,分别写“1-2-1,齐步!”“1-2-1,跑!”)、秒表2块、地面标记线(粉笔画,30厘米、35-40厘米、45°变向箭头、障碍点标记)、小沙包(每人1个)、玩具“障碍信号旗”1面、体操垫4块(用于缓冲区标记)、标志桶4个(用于障碍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5分钟】 一、“障碍穿越”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侦察兵们,我们已经学会了'齐步-跑步-齐步'的战术衔接,如果前方出现'反向障碍'(如'左转后遇障碍'),需要'先减速-绕过障碍-再加速',这需要什么本领?(引导学生回答"反向节奏衔接")今天我们就学习'跑步-齐步-跑步'的反向复合衔接!"
2. 带领学生做"直线跑步5米→变齐步5米→变跑步5米→立定"的分解练习,强化初步感知
3. 检查队列:"请大家保持一路纵队,反向变向时注意'方向对准箭头',间距1米,像'灵活的侦察兵'一样绕过'障碍物'!"
(2)、情境引入反向衔接
1. 出示玩具“障碍信号旗”,做“挥动红旗”动作,提问:"看到红旗我们要'反向穿越障碍',今天我们就学习'跑步-齐步-跑步'的反向节奏转换!"
2. 示范“跑步-齐步-跑步”对比动作:"大家看,这是正向穿越,这是反向穿越,我们来学'从跑步到齐步再到跑步'的反向衔接!" 1. 齐答“反向节奏衔接”
2. 跟随口令做“跑步-齐步-跑步”分解练习,初步感受反向衔接过程
3. 调整队列,观察地面“变向箭头”和“障碍标记”
4. 观察“障碍信号旗”和教师示范,理解“反向穿越”的情境意义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整齐完成分解练习:☆☆☆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说出“反向衔接”的关键节奏点:☆☆☆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跑步-齐步-跑步”的分解衔接,创设“障碍穿越”情境,引入“信号旗”和“障碍标记”辅助,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为“反向节奏衔接”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分解,学习反向衔接
【15分钟】 一、分解示范“跑步-齐步-跑步”要领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跑步-齐步-跑步”分解动作(正面、侧面、反向面),强调:"反向穿越障碍要'灵活、快速、安全',我们来分解学习:"
2. 分解讲解“反向衔接”要领:
(1)口令节奏:“1-2-1,齐步!1-2-1,跑!”,“齐步!”时为反向减速点,“跑!”时为反向加速点,障碍点处完成“齐步变跑步”
(2)身体控制:
① 跑步变齐步:反向变向时重心向下缓冲(膝盖微屈,前脚掌着地),步幅30→35-40厘米,摆臂从“紧凑”转为“自然”(前摆至腰侧,后摆至背后)
② 齐步变跑步:反向变向时重心向上启动(膝盖微屈,蹬地发力),步幅35-40→30-35厘米,摆臂从“自然”转为“紧凑”(前摆至胸前下,后摆至腰侧)
③ 变向角度:约45°,与“反向箭头”标记对齐,避免“直线转向”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反向变向时'重心不起伏',会像'踩在石头上'一样僵硬;如果'步频突变',会像'断了节奏'一样撞向障碍。我们要像'弹簧'一样,变向时'先降后升',节奏'先慢后快'!"
(2)、分解练习与节奏强化
1. 节奏分解练习:
(1)“节奏口令卡拍手”:出示“1-2-1,齐步!”和“1-2-1,跑!”节奏卡,学生边拍手边念口令,重复10次
(2)“数步反向练习”:“1-2-1,齐步!(数1-2-1)1-2-1,跑!(数1-2-1-2)”,边数边做原地反向变向(45°),重复5次
2. 原地动作练习:
(1)“重心起伏”:“1-2-1,齐步!”(全脚掌着地,重心下降)→“1-2-1,跑!”(前脚掌蹬地,重心上升),反向变向时手摸体操垫(缓冲区),重复10次
(2)“步频步幅”:在30厘米、35-40厘米、30-35厘米标记线间做“跑步→齐步→跑步”,观察步幅变化,重复5组
3. 完整动作练习:
(1)“障碍穿越”:在地面障碍点(标志桶)处,做“跑步走→变齐步→绕过障碍→变跑步走”,全程步频从170-180→116-122→170-180步/分,重复3组
(2)“负重反向穿越”:每人拿小沙包,做“跑步-齐步-跑步”障碍穿越,感受“负重时重心起伏”的稳定性,重复2组
4. 小组互查:"两人一组,一人持节奏卡喊口令,另一人做'跑步-齐步-跑步'障碍穿越,观察'重心起伏'和'节奏连贯性'"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分解要领
2. 跟随口令做“节奏卡拍手”和“数步反向”练习
3. 做“重心起伏”“步频步幅”原地练习,强化节奏记忆
4. 在标记线上做完整障碍穿越练习,观察步幅变化
5. 拿小沙包做负重障碍穿越练习,小组互查动作规范度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跑步-齐步-跑步”的分解动作:☆☆☆
2. 能在口令下完成反向衔接,步频从170-180→116-122→170-180步/分:☆☆☆
3. 能保持反向变向角度45°,步幅30→35-40→30-35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节奏分解-原地练习-标记辅助-负重练习”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反向衔接的重心起伏和节奏转换,降低学习难度。“节奏卡”“反向箭头”和“障碍标记”辅助能有效培养方向控制和节奏记忆,小组互查培养观察能力,为后续“障碍穿越游戏”做好技术铺垫。
三、游戏竞赛,巩固技能
【15分钟】
四、放松总结
【10分钟】 一、游戏“障碍迂回大挑战”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侦察小队”,每组10人,1人当“指挥官”(持“障碍信号旗”),9人当“侦察兵”(分散站在起点线后),场地设4个标志桶(间距5米,形成“8字障碍路线”)
2. 游戏规则:"听到'出发信号'(教师鸣哨),'侦察兵'从起点出发,按'跑步→齐步→跑步'节奏绕过3个标志桶(45°反向变向),最后返回起点,最快完成3轮的小队获胜!'指挥官'需观察'侦察兵'是否'先减速后加速',违规者(如撞桶、节奏断裂)需重新开始"
3. 安全提示:"变向时注意观察'标志桶'位置,避免碰撞;减速时膝盖微屈,重心下降缓冲"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指挥官要'鸣哨清晰','侦察兵'要'先减速绕过障碍,再加速前进',像真正的侦察兵一样'穿越雷区'!"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反向变向偏离”的“侦察兵”提醒:"第三组注意,'标志桶'在右后方,反向变向时'重心先下降再上升',步频跟上节奏!"
3. 对配合默契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二组'侦察兵'反向穿越又快又稳,节奏连贯,像'障碍大师'一样,'指挥官'指挥清晰,配合得像'精英小队'一样!" 二、放松活动:“全身弹性放松操”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穿越障碍结束啦,大家来'晃一晃身体、甩甩腿、揉揉膝盖、活动脚踝',放松一下!"(动作:身体波浪、弓步压腿、膝盖环绕、脚踝转动)
2. 配合呼吸:"吸气时想象身体充满弹性,呼气时放松肌肉"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圈坐,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答"跑步-齐步-跑步"反向衔接)大家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2. 总结:"小侦察兵们今天的'障碍穿越'越来越灵活了,不仅能反向节奏转换,还能保护自己和同伴!回家后可以和家人玩'跳绳反向跳'游戏,看看谁的'反向衔接'最标准!" 1. 明确游戏角色(指挥官/侦察兵)和规则
2. “侦察兵”听信号做“跑步-齐步-跑步”反向障碍穿越,“指挥官”鸣哨指挥
3. 绕过标志桶后返回起点,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4. 跟随教师做全身弹性放松动作,调整身体状态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反向衔接快速、准确:☆☆☆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反向衔接”的关键节奏点:☆☆☆
设计意图 通过“障碍迂回大挑战”游戏,将反向衔接与“穿越障碍”情境结合,在竞争中巩固方向控制和节奏转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五、课后延伸
【5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和家人玩'跳绳反向跳'游戏:家人当'指挥官',你根据'口令'做'跑步-齐步-跑步'反向变向(如'1-2-1,齐步!1-2-1,跑!'),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自己的'重心起伏'和'节奏连贯性'。"
2. "对着镜子练习'跑步-齐步-跑步',按'口令节奏-重心起伏-步频步幅'的要领,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记录'反向变向是否准确'。"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节奏转换'现象,如'跳绳加速-减速-再加速'或'骑自行车过弯-直线',记录它们的'节奏变化'和'身体反应',明天分享。"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玩“跳绳反向跳”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对生活中“动态节奏转换”现象的观察能力,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和家人玩“跳绳反向跳”游戏,根据“口令”做“跑步-齐步-跑步”反向变向,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并记录:
(1)反向变向角度是否约45°,与“反向箭头”标记对齐
(2)步频是否从170-180→116-122→170-180步/分,节奏是否连贯
(3)反向变向时重心是否“先降后升”,有无“身体僵硬”
2. 对着镜子练习“跑步-齐步-跑步”,按“口令节奏-重心起伏-步频步幅”的完整动作链,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纠正“反向变向偏离”或“节奏断裂”的问题。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节奏转换”现象,如:
(1)跳绳:加速时“跑步”(跳速提升),减速时“齐步”(跳速降低),再加速时“跑步”(跳速提升)
(2)骑自行车过弯:减速“齐步”(慢骑),过弯后加速“跑步”(快骑)
(3)记录“节奏变化”(如步频、力度)和“身体反应”(如呼吸、重心)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时选择平整、宽敞的地面,避免在光滑或有障碍物的地方“反向变向跑”,防止摔倒或扭伤脚踝。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反向变向角度、重心起伏和节奏控制是“反向衔接”的核心,反向偏离会导致动作变形,这些都是“动态节奏转换”的关键要领。
2. 对着镜子练习能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动作细节,家人的帮助可及时纠正“反向偏离”“节奏断裂”等问题,强化动作记忆。
二、拓展观察
3. 生活中的“动态节奏转换”与体育动作原理一致,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现象联系,加深对“节奏连贯性”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联系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贯穿有效:通过“障碍穿越”情境和“信号旗”“标志桶”辅助,将反向衔接与侦察兵任务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角色扮演心理,课堂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练习反向动作。
2. 分解示范清晰:采用“口令节奏-重心起伏-步频步幅”分解步骤,配合“反向箭头”“障碍标记”和“数步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方向控制和节奏转换细节,大部分学生能在3-4次练习后基本掌握反向衔接。
3. 游戏巩固有趣:“障碍迂回大挑战”游戏将技术练习与团队任务结合,学生在竞争中关注方向、节奏和重心配合,同时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约2-3名学生在“反向变向时步幅过小”,需要增加“步幅标记线”(如30-35厘米),强化步幅记忆。
2. 节奏协调:个别学生“口令与动作不同步”,需要增加“数步口令”(如“1-2-1,齐步!1-2-1,跑!”),强化节奏记忆。
3. 重心控制:部分学生“反向变向时重心起伏不明显”,需要增加“体操垫缓冲区”标记,强化重心感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