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2《五人墓碑记》共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句知识
2、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分析并学习本文对比论述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字词句知识
2、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时设置:3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简介作者和背景,朗读,积累字词
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背景
1、简介作者,除课外注解补充:自幼苦学,所读书必手抄7遍,并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为人崇尚节义,富于正义感,在本文中就能看出;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其文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是明末重要文学家之一。
2、简介文中涉及的人物“周公”:苏州吴县人。进士,为官清廉。曾任吏部官职,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虽有人事大权,仍一身清廉,两袖清风。被罢官离京时,只有“行李一肩”,官民叹为稀有。为人正直,忌恶如仇,敢于和阉党作斗争。天启5年,东林党人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在家的他激于大义,竟以款待,还将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此事被缇骑汇报给魏忠贤,导致后来被罢官。周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新任江苏巡抚毛一鹭等人又以周参与贪污为由,借皇帝诏书,又逮捕周顺昌。周在苏州家居时,对地方民众之事极其关心,并力陈地方官,对穷苦书生大力扶助,所以深受苏州人民的爱戴。后死于京城监狱,崇祯元年昭雪,谥号“忠介”。
3、五烈士事迹简介:周顺昌被捕时,一向好打抱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香火,沿途高喊群众,市民马杰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市民万余人尾随。缇骑拔剑威胁群众,马杰大骂魏忠贤,其他人也上前仗义陈词,缇骑上前刺人,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怒不可遏,争夺武器,受伤,围观民众鼓噪追打,两缇骑当场被打死,毛一鹭逾墙避厕所而逃。几天后阉党准备大规模屠杀苏州市民,五人主动投案。此后,苏州市民为表抗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此后魏忠贤为免大的事态,嚣张气焰也有所收敛。
二、朗读课文
注意读音:蓼(liǎo)、魏阉(yān)、曒(jiǎo)、缇骑(tíjì)、匿(nì)、詈(lì)、缙绅(jìn)、逡巡(qūn)、缳(húan)、谥号(shì)、冏(jiǒng)、嗟夫(fú)、矫诏(jiǎozhào)、扼腕(wàn)、逮捕(dài)不少变(shāo)
三、疏通第1段,积累字词
1、疏通
焉——激于义——除——旌——亦盛矣哉——
(兼词,于之。被。整理。表扬。省略主语“场面”。)
2、翻译
(这五个人,是在周公蓼洲被逮捕时,激于大义而死的。到如今,吴郡的贤明士大夫向当局申请,就把魏忠贤废祠的地基加以清理,用来埋葬他们。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四、疏通第2段,积累字词
1、疏通
墓而葬焉——
止十有一月——凡——疾病——不足道——众——
(墓,修墓,名次活用为动词;焉,他们。止,仅仅;有,通“又”。大凡。名词活用为动词,得病。说
。形容词,多。)
2、翻译
(这五人的死亡,离开今天的建墓埋葬,只有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十一个月中,富贵的人,意气激昂、志得意满之辈,由于疾病而死亡,死去以后就此湮没、不再值得称道的,也已多得很了,何况是民间的没有名声的人呢!但独独这五个人仍然光明昭著,这是什么缘故呢?)
五、疏通第3段,积累字词
1、疏通
三月之望——行为士先——堪——仆之——抚吴者——私人——所由——使——相逐——
(十五(既望——十六,朔——初一,晦——月末)。行,品行;为,成为;士,读书人;先,表率。忍受。使动。任巡抚。心腹。由所,由他。指使。指代性副词,他们。)
2、翻译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的那天,是在天启七年丁卯三月十五。我们复社中那些在行为上为读书人做榜样的人,为他宣扬正义,聚集钱财,乃送他北行,哭声震天动地。来逮捕他的锦衣卫官校手按剑柄,跑到群众面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了,就把他们打得跌倒在地。当时以中丞的官衔而担任吴地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于他的指使,当地人民正对他满心痛恨,于是趁他厉声呵责之时,鼓噪起来,上前追逐,中丞躲藏在厕所的篱笆内才得以幸免。其后他们就以吴地人民暴乱申报朝廷,处死五人: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也就是现在高居于墓中之人。)
六、朗读,预习下文。
第二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
一、复习,指名翻译第1、2、3段
二、朗读4、5、6、7段
三、疏通第4段,积累字词
1、疏通
颜色——发五十金——函之——全乎为五人也——
(脸上的表情。拿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盒装。完整。)
2、
翻译
(然而这五人临刑时,意气自得,喊着中丞的姓名斥骂着,在谈笑中从容就义。砍下的头挂在城上,脸色毫无改变。有贤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人的头颅,用盒子保藏起来,最后与尸体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坟墓中是完整的五个人。)
四、疏通第5段,积累字词
1、疏通
不易其志——激昂大义——难于猝发——谓——
(改变。被动句,省略“于”。突然,短时间。认为。)
2、翻译
(唉,在那个阉人魏忠贤乱政时,为官作吏而能不改变自己操守的,虽以天下之大,又能有几个人呢?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有听到过儒家经典的训诫,却能被大义所激昂,身蹈死地而毫不顾惜,这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伪造的诏书纷纷下达,整个天下都在逮捕所谓“钩党”,最后由于我们地区的这一次发愤抗击,才让阉党不敢再株连、迫害别人,魏忠贤这个阉党总头目也犹豫畏缩,害怕大义,谋朝篡位的阴谋不敢贸然发动,待到圣人——崇祯皇帝即位而在路上上吊自杀,这不能说不是由于这五个人的力量吧。)
五、疏通第6段(部分),积累字词
1、疏通(未完)
容于远近——不知所之——辱人贱行——视……固何如哉——荣于身后——斯固百世之遇也——
令五人——
(被
。动词,到,往。辱,使动;行,行为。视,比;固,本来。荣耀。斯,这;固,语气副词,的确;遇,际遇。假如。)
第三教时
要点:疏通完6、7段,积累字词;分析文章写法
过程:
一、复习,指名翻译第4、5、6段
二、疏通完第6、7段,积累字词
1、疏通
老于户牖之下——尽其天年——吏使之——安能屈——发其志士之悲——
(老死在家中。尽,过完;天年,天命。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那样。安,怎么;屈,使动,使屈身
。发,抒发;悲,悲叹。)
2、翻译
(由此看来,当今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人,一旦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惩罚,有人脱身逃走,而不能被远处或近处的人所容留,也有的剪掉头发、关起门来、假装发疯而不知走向何处,他们使自己的为人受到侮辱,品行变得卑贱,与这五个人的死亡相比,其轻重究竟如何呢?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于朝廷,被赠授美好嘉奖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得以增高其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逢的遭遇呀!否则,使这五个人保全其头颈而老死于家中,那么虽然能活满其自然的寿数,但人们都能役使他们,又怎能使豪杰一流人为之倾倒,在墓门前握腕痛惜,抒发其志士的悲感呢?因此,我与同社 诸 君子哀伤此墓仅有墓碑而为它写了这篇《墓碑记》,也是想要说明生死之间的巨大意义以及一个平民的死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
三、练习
翻译4句:
(1)独五人之曒曒,何也(惟独这五个人死得光明显耀,什么原因呢)
(2)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不能认为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怎么能使豪杰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扼腕,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是用它来阐明死于生的重大意义,以及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
四、分析文章的写法
同学自由组合,完成详细提纲,准备班级交流。
1、简介五人之死
2、议论,赞扬五人之死的价值
用三种人的平常之死对比衬托五人之死
3、具体介绍五人之死的经过
4、介绍五人之死时的情景
5、议论赞扬五人之志和正面赞扬死的意义
用缙绅明哲保身对比衬托五人激昂大义
6、赞扬周公和五人之死的荣耀,点明写作目的
先用今之高爵显位辱人贱行对比衬托五人之死的百世之遇
又用假设的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两种不同的际遇
7、交代同社的几个贤士大夫
四、朗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