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2《五人墓碑记》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溷(hùn)藩
阉(yān)党
蓼(liǎo)洲
曷(hé)故
B、废祠(cí)
傫(lèi)然
冏(jiǒng)卿
湮(yān)没
C、皦皦(jiǎo)
猝(cù)发
逡(qūn)巡
缙(jìn)绅
D、缇(tí)骑
户牖(yǒu)
赀(zī)财
社稷(jì)
[解析]
B(傫lěi)
2、下列各个短语中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旌其所为
众不能堪
蹈死不顾
矫诏纷出
A、表彰
能够
顿足
纠正
B、表彰
忍受
踏上
假托
C、旗帜
忍受
顿足
纠正
D、旗帜
能够
踏上
假托
[解析]
B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
B(B本来。A、固执,顽固;C、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D、使动用法,使……坚固)
4、下列句中有词的活用、通假字、成分省略等语法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去今之墓而葬焉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⑥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⑦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A、①④⑤/③/②⑥⑦
B、①⑤⑥/③/②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⑦/③⑤/②⑥
[解析]A(①“活”,使动用法;④“墓”,名词作动词,修墓;⑤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第二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③“倍”通“背”;②省略“之”;⑥省略“于”;⑦省略“之”)
5、下列加线词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解析]D(D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其它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牓①,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迁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②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魏忠贤乱政》)
注:(①牓,bǎng,匾额。②閧,hōng,同哄。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土民索德顺昌
德:感激
B、颜色不变
颜色:脸色
C、恳其疏救
疏:给皇帝上奏议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说无用的话
[解析]D(插嘴说话)
7、下列各句与“将谁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谁为哀者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不能容于远近
[解析]B(B宾语前置。A是定语后置,C是介词结构后置,D是被动句)
8、以下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
①此特意中事耳
②旨出朝廷,乃东厂耶
A、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还是出自东厂呢
B、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还是出自东厂呢
C、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
D、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
[解析]D
9、“对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笑”说明他神态坦然,同时也对家人安慰,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B、“笑”表现了镇定自若的心态,他不愿看到举家号恸,使他心烦意乱。
C、“笑”是对家人的讥笑,关键时刻没有骨气,使他心烦意乱。
D、“笑”是对东厂逮人的蔑视,表现了正义凛然的精神。
[解析]C(“笑”是他为了安慰家人,让他们不要为他担心)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D(选段没有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就谈不上事、理、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