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2《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
。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文本研习。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
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 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简介:
乔治 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新人文主义的先驱,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著有《科学史导论》。他的一生为消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做出过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五、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节)阐述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8节)批评某些偏见,阐述对待东方科学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9-10节)西方要善于学习东方的科学。
六、问题探讨: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
明确:东方科学是种子,是母亲;西方科学是父亲。即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2、古希腊有什么“覆辙”?
明确: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
3、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
明确:(1)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2)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
(3)说明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辉煌,也会慢慢衰亡,从而使人们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4、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明确:第一问: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第二问:“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
5、为什么西方文化离不开东方文化?
明确: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理念可以拯救西方文化。因为西方科学实验偏于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思想。而离开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
这种局限表现为:其一,许多思想领域不能使用它;其二,
“科学方法”容易被错误地应用。
6、“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明确: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7、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确: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七、写作特点:
1、运用计较的说理方法。
把两个或两类事物作比较,确定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本文在阐述事理时,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文章的第五段拿美国文明有理由骄傲同只有300年历史记载的渺小作比较,观点鲜明。
2、善用修辞,词语生动。
本文虽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语言很生动,形象。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很形象地表明了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
八、小结: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作者针对美国社会轻视东方科学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九、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