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2年
1949年
清王朝
中华民国
1919年
鸦片战争
溥仪退位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学习中国近代史把握“四条线索”“两个阶段”。“四条线索”即屈辱史(列强不断侵华)、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探索史(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发展史(政治、经济、思想等在不断发展),“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单元框架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西方列强,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也大肆进行领土扩张,趁机吞并大片中国领土,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逐步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与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危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汇报人:Kimi
汇报日期:2025/01/01
第1课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的经过等史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从鸦片战争结果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学习,能够分析出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素养。
素养目标
01.
导言:天朝上国的迷梦
目录
CONTENTS
02.
碰撞的背景:中英贸易失衡与鸦片输入
03.
转折点: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04.
战争进程 (1839-1842)
05.
丧权辱国的结局:《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06.
深远影响:中国的巨变
目录
CONTENTS
01.
反思:历史的镜鉴
02.
延伸思考/课堂讨论
01
导言:天朝上国的迷梦
天朝上国的迷梦与危机
清帝国的现状
19世纪前期,清帝国疆域辽阔,封建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部世界巨变缺乏了解。
外部世界的巨变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英国等国急需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清帝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其对这些变化毫无察觉,未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内部的社会矛盾
清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如和珅等贪官污吏横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人口压力巨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统治者的盲目自信
统治者自认为是‘中央帝国’,对西方列强的威胁毫无警惕,这种盲目自信使得清帝国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时毫无准备,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01
02
03
04
02
碰撞的背景:中英贸易失衡与鸦片输入
19世纪前期,中英贸易存在严重失衡。英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滞销,而中国茶叶、丝绸等商品大量出口英国,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在印度种植鸦片并走私到中国。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白银外流,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人民身心健康受损。清政府内部也因鸦片问题产生了‘驰禁派’与‘严禁派’的争论。
中英贸易失衡与鸦片危害
中英贸易失衡与鸦片输入
沉迷鸦片的清朝人
中英贸易失衡与鸦片危害
03
转折点: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1
2
3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
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他深知鸦片的危害,决心采取果断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林则徐禁烟的背景
林则徐到任后,勒令外商交出鸦片,包围商馆,最终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了大量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这一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禁烟行动的过程
英国将林则徐的禁烟行动视为对其利益的侵犯,通过国会决议,决定对华发动战争。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反应
知识拓展
纽约 林则徐广场
为纪念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6月25日),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改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04
战争进程 (1840-1842)
战争进程
1.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进攻厦门
革职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议和
1.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后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5月底,广州三元里群众反抗英军,英军四方逃窜。
战争进程
2.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厦门、定海、宁波先后失守。
英军直逼江宁(南京),清政府屈服。
1842年,英军进攻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陈化成战死。英军占领镇江。
清政府战败求和
战争进程
鸦片战争的进程
战争的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到1841年1月,英军封锁广州,攻占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道光帝动摇,将林则徐革职,派琦善议和。这一阶段清政府的犹豫不决使得英军有机可乘,战争形势逐渐对清政府不利。
战争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1841年1月到1842年8月,英军扩大侵略,攻占多个重要地点,最终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战败的关键原因包括战和不定、指挥混乱、装备和技术代差、政治腐败以及社会凝聚力不足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惨败。
01
02
05
丧权辱国的结局:《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1.《南京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 南 京 条 约 》
损坏了领土完整
加重人民负担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破坏了我国关税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条件
使侵略者实现对华的商品输出
丧权辱国的结局:《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附件及其他条约
①1843年,强迫签订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②1844年,被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项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丧权辱国的结局:《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这些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领事裁判权的损害
《南京条约》的附件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其中领事裁判权的条款使得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社会性质、经济结构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后续连锁反应
《南京条约》的签订还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06
深远影响:中国的巨变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对比
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战前的中国 战后的中国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思想观念 “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政治状况 领土、主权完整、 民族独立 领土受损、主权受侵犯
(2)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1)社会性质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4)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深远影响:中国的巨变
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社会性质的巨变
1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冲击,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结构的变化
2
思想文化方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萌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同时,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思想文化的冲击
3
07
反思:历史的镜鉴
从鸦片战争中学到的教训
历史教训
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包括封闭导致落后的危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防是安邦基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是核心力量。这些教训警示我们要不断开放创新,增强国家实力。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和平的环境中努力发展科技,增强国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1
02
08
延伸思考/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与延伸思考
林则徐的作用和地位
如何评价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他是一位坚定的禁烟英雄,他的行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对‘改变发展方向’的理解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应如何理解?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历程。
《南京条约》的损害
《南京条约》中哪一条款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最大?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等条款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历史对比与警示
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当今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段历史给我们哪些警示?当今中国繁荣昌盛,科技发达,国防强大,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1.(2024·广西·模拟预测)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1919年5月4日,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2024·广西百色·二模)观察如表,导致新旧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C.通商口岸被迫开放
D.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我国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课堂练习
3.(2024·广西钦州·二模)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4.(2024·广西桂林·二模)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
课堂练习
5.(2024·广西南宁·模拟预测)福建土布原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开市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而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现象表明《南京条约》签订后( )
A.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 B.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C.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清朝丧失了领土主权
6.(2024·广西梧州·一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传统自然经济的一统天下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性质 C.特点 D.影响
课堂练习
7.(安徽宣城·阶段练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汇报人:Kimi
汇报日期:2025/01/01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