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第7课 霓裳之舞-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第7课 霓裳之舞-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8-08 21:15:03

文档简介

《霓裳之舞》
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的功能、分类和制作方法,认知服装的文化意义。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3、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服装的构成及设计。
教学难点:
服装流行元素的变化。
教学准备:
颜料、画笔、纸材、线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讨论: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虽然每天都穿着服装,但对服装设计又了解多少呢?
欣赏一段三宅一生服装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表演。揭示课题:霓裳之舞。
(二)新授课程
1.赏析探究
(1)服装有哪些功能?
服装是人类特有的造物方式,它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服装的物质功能,人们穿着服装遮体、避寒、挡风和防晒;另一个是服装的非物质功能,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2)服装的演变
起源——过去——如今——未来学生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进行探究。
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展示图片。
2.探究分析
(1)一件服装是怎样构成的?
(2)服装如何进行分类?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
民族、职业、面料、工艺制作、年龄、性别、尺码、配饰等。
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表演服、学生装。如:购买者首先关注的是符合自己的年龄、职业、身份……
3.欣赏感悟
思考:服装大师风格独特的设计作品与我们传统观念的服装之间有何差异?三宅一生具有雕塑般美感的服装设计体现了他对服装艺术的理解。创造性设计的思维不仅仅在服装自身元素的创意突破上有所体现,还跳出了服装个体,对“服装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创意尝试。
三宅一生所做的最大贡献,是从东方服装文化与哲学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
学生通过对服装风格、样式、材质、颜色、功能的系统分析了解了差异性,也了解了服装设计的材料要素及色彩要素。
4.讨论体验
(1)“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不仅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还可以美化人的外在形象,提升人的内在气质。那么应该怎样设计服装呢?设计服装时,要想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款式新颖、材料适当、色彩搭配和谐。
(2)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校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校服是展现一个学校和个体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文化方式。
服装是最能够形成时尚风潮的产品,能够代表一个社会、时代、经济和文化的特征,直接而有效地表达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展示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出席APEC的图片,唐装的流行,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5.探讨思考
如果让我们设计一款学生装,我们又将设计什么样的款式和色彩以体现中学生的时代风采呢?
(1)校服设计应有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校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形成对待“时尚”的正确观念。
(2)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点款式——外形、领、袖、腰色彩——实用、意象
教师演示简单的设计步骤图。
6.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完成一套夏季服装。
基本要求:完成一套校服设计小样,款式新颖、色彩和谐。
个性要求:利用废旧纸材,完成一套环保服装的设计制作,并举行服装秀。
7.展示评价
分小组展示服装,评出最受欢迎的设计师。
课件23张PPT。霓裳之舞霓裳之舞   有着古老历史的服装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今天,服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服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物质功能:如遮体、避寒、防晒、挡风等说说我们日常穿着的服装都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吗?
非物质功能: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民族、身份、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统一的校服vs撞衫的“尴尬” 中国皇帝龙袍 阿拉伯妇女服饰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造型、面料、图案、配饰都能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服装设计——美观和实用的平衡 服装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艺术设计活动,涉及到美学、人体工程、设计、材料、工艺和营销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科学、艺术、技术的应用性设计。
服装板型——A、H、V、X、T多彩的服装设计作品多彩的服装设计作品尝试主题性设计:花与裙子你在设计中是怎样运用花朵元素的?创意与元素的巧妙运用——中国风画龙点睛的配饰归纳设计思路: → 造型款式 →
主题灵感 → 色彩设计 → 综合设计(平面)
→ 面料选择 →
设计→ 制作 →服装成品 (立体)
尝试主题性服装设计分组练习:以简单的线条表现手法辅以文字说明,尝试主题性的服装设计。寻找身边的材料,尝试服装制作课件20张PPT。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右衽窄袖。
周代始创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通常作为礼服穿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尔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益丰富。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战国曲裾深衣 直裾单衣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 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
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短襦、长裙、披帛 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男子衣着
圆领袍衫,文官衣长至足裸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襕衫: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有一横接口,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衣服此时已有纽扣的使用。展脚幞头、大袖襕袍。褙子:直领对襟,前襟不施纽袢,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膝下、齐裙至脚几种。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马褂:清代在长衣外袍衫外,上身都另穿一件马褂。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列宁装的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因为革命领袖列宁所钟爱,所以被称为“列宁装”。在以裙装为主的苏联东欧的女性中,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男装上衣,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 假领子的诞生是一项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看重零碎的布头不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就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喝胸部以下部分。这一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行头顿时可以翻出花样。
的确良:当时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全国。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
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的没钱买衣服,随后,一种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后来恰好叫“韩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