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0:0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授课: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梳理文章内容,拟小标题;
懂得串联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关注基本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02
02
03
03
01
01
题 型
例题示范:
《男孩与纽扣》
他是个不太聪明的男孩,对二分之一与三分之一谁大谁小的问题,他一见就发晕。上了中学,老师曾多次给他父母暗示,读书不会在他身上发生奇迹。高考那年,全班落榜三人,其中就有他。
父母决定让他跟一个师傅学裁剪技术,他学得很认真。师傅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裁缝,因为十个学员中,他钉的纽扣最结实。
他确实是个不错的裁缝,他不仅纽扣钉得牢靠,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他在裙腰的内侧加小口袋,让穿裙子的人有地方放手机和零钱。他把丁恤衫的领子去掉,他把童装的口袋移到胸前。总之,当学徒期间,他把老板滞销的服装给改造卖光了。师傅说他是天才。
两年后,真有一家“天才服装店”诞生了,它在广场的一角。那个男孩跟师傅一样,既剪又卖。顾客起初是亲戚和邻居,由于他的纽扣钉得总是很结实,后来又发展到亲戚的邻居和邻居的亲戚。
一天,几位退休老人在广场上扭秧歌,扣子掉了,男孩自告奋勇,义务服务。后来老人的队伍扩大,发展成秧歌队,他成了秧歌队的义务工--免费钉纽扣,免费做秧歌服。老人为了感谢他,每次晨练,都挂一面“天才服装秧歌队”的旗子。老人秧歌队成为广场上的一道风景,先是被围观,后是被电视台采访,再后来是作为市里的形象使者到省里、到首都参加文化节。随着秧歌队的扬名,“天才服装店”也声名远播。
男孩开始雇人,开始成立公司。现在天才服装公司已是一家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它的商标是一枚纽扣。
1.文章写了男孩成长路上的五件事,请为每件事都拟写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
①划分文章层次,梳理内容,理解层次大意。通读文章可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通过梳理内容,可知其大意为男孩高考落榜;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通过梳理内容,可知其大意为男孩学裁剪技术,被师傅评价为天才;第三部分为第四自然段,通过梳理内容,可知其大意为男孩开了一家服装店,凭借自己的手艺获得顾客的认可;第四部分为第五自然段,通过梳理内容,可知其大意为男孩成为秧歌队的义务工,免费为老人钉纽扣、做秧歌服,使服装店声名远播;第五部分为第六自然段,通过梳理内容,可知其大意为男孩雇人,成立服装公司。
思路解析 :
②提取关键信息,提炼小标题。根据梳理的每个层次的内容大意,可提取出如“高考”“落榜”“跟一个师傅学裁剪技术”“'天才服装店’诞生了”“免费钉纽扣,免费做秧歌服”“成立公司”这些关键信息并提炼成简洁的短句,因此这五个部分的小标题可为“高考落榜”“学裁剪技术”“开店”“义务服务”“开公司”。
1.文章写了男孩成长路上的五件事,请为每件事都拟写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髙考落榜
学裁剪技术
幵店
义务服务
开公司
2.请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
①读文章,理解小标题的内容。通读文章可知,文章一共可以提出五个小标题,分别是“高考落榜”“学裁剪技术”“开店”“义务服务”“开公司”,其中,第一个小标题写的是男孩因为成绩不好,高考落榜;第二个小标题写的是男孩学裁剪技术,成为一个不错的裁缝,被师傅评价为天才;第三个小标题写的是男孩开了一家服装店,凭借自己的手艺获得顾客的认可;第四个小标题写的是男孩成为秧歌队的义务工,随着秧歌队的扬名,他的服装店也声名远播;第五个小标题写的是男孩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公司发展得很好。五个小标题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一个学习并不是很好的男孩,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取,最终做出了一番成绩的故事。
②用通顺的话将小标题连起来概括文意。注意句子要完整流畅。
2.请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男孩在高考落榜后跟一个师父学裁剪技术,获得了师傅的高度评价,后来他开了一家“天才服装店”,凭借自己的手艺得到了顾客的认可,还在老人秧歌队当义务工,随着秧歌队的扬名,“天才服装店”也声名远播,最后男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服装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的故事。
3.结合文中的基本要素,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
①找出文中的基本要素,如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通读全文,可知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男孩;起因是男孩还是学生时,学习成绩不好,高考落榜后,父母决定让他学裁剪技术;经过是男孩在当学徒期间,凭借自已的手艺和创意,把老板滞销的服装给改造卖光了,被师傅评价为天才,后来开了一家“天才服装店”,凭借自己的手艺得到顾客的认可,还成了老人秧歌队的义务工,随着秧歌队的扬名,“天才服装店”也声名远播;结果是男孩自己开了公司。
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要素串联起来。将从文中找出的主要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用通顺简洁的话语连起来,即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的基本要素,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男孩因高考落榜,父母决定让他学裁剪技术,由于有创意、手艺高超,他被师傅评价为天才,后来他开了一家“天才服装店凭借自己的手艺得到了顾客的认可,还在老人秧歌队当义务工,随着秧歌队的扬名,“天才服装店”也声名远播,最后男孩开了自己的公司的故事。
自 主 练 习:
巧计护送八路军(节选)
有酒窝的八路军叔叔在雨来和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恢复得挺快,没几天就要去找部队。可村子的周围都有鬼子的岗哨,很难出村。怎么办呢?他们想了半天,想不出好办法。
突然,雨来看见了爸爸的羊皮袄,那里的羊毛毛茸茸的,又想到三钻儿是给地主于大肚子放羊的,羊圈就在地主的院子里。雨来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送八路军叔叔出村的好办法:让八路军叔叔把爸爸的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夹在羊群中出村。
妈妈说这个办法不行,敌人很容易发现。八路军叔叔想了想,把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试了试说,这办法可以。他没别的办法了,就决定采取雨来的办法。
夜深了,雨来轻手轻脚地来到地主于大肚子的后院去找三钻儿。
……
几十只羊东倒西歪还在沉睡。雨来和三钻儿打打这只羊的屁股,踹踹那只羊的脚,费了挺大劲才把羊赶出羊圈。
坏了,羊群从火堆旁边经过时,羊儿们被吓得跑起来,都躲着火堆跑。雨来用鞭子使劲抽了两下,一只羊被打疼了,咩咩地叫起来。
打盹的鬼子们被惊醒了,一个鬼子端着枪喝道:“什么的干活?”
“放羊的!”雨来用鞭子指着羊群答道。
“什么的放羊,不准!快回去!”
这可怎么办,雨来急死了。
雨来想了想,地主于大肚子在城里当了团总,为日本效劳,就用鞭子指了指地主家的门,理直气壮地说:“这羊是于团总家的,于团总。”
“什么的,团总,回去!”鬼子不知道什么团总,还是不准走。
雨来假装哭了起来,嘴里嚷着:“我说不来,于大奶奶非叫我出来放羊,她说见了皇军的翻译官一提于团总就行!”
翻译官问道:“你说羊是于团总家的,哪儿写着哪?”
“你打听打听,除了于团总家,谁家有这么多羊?”
翻译官跟鬼子兵咕哝了几句日本话,鬼子一挥手,翻译官说道:“滚吧!小兔崽子!”
雨来挥起鞭子便抽了一下,羊群撒开四只蹄子奔跑起来,八路军伤员安全地出了村。
——(选自《小英雄雨来》,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义是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响声,在文中指雨来为了不惊动他人,动作小心谨慎。
本义是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在文中指雨来想到了蒙骗敌人的借口,因而说话时表现得有气势,不畏惧。
2.雨来是如何巧妙护送八路军出村的?(    )(多选)(3分)
A.雨来让八路军披着羊皮袄伪装成羊。 B.雨来利用了鬼子的善心。
C.雨来巧用了地主家的羊群和他的身份。 D.雨来勇敢地顶撞鬼子。
A、C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雨来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内容。(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
语言
聪明机智
短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包围了村子,雨来让八路军披上爸爸的羊皮袄夹在羊群中伪装成羊,自己机智地应对鬼子的阻拦,最后将八路军安全护送出村的故事。
(一)小英雄雨来(节选)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叽叽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二)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叫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现顺平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出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地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寇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告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他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就这样,王朴英勇地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1.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雨来
王朴
面对鬼子的威胁,始终不肯说出八路军的东西的下落
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坚强不屈
2.读短文(一)和短文(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短文(一)中的“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凶狠,同时衬托出雨来的勇敢无畏。 (   )
(2)短文(二)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王朴的英雄形象。 (   )
(3)短文(一)中的“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从侧面写出了鬼子的凶狠毒辣。 (   )

×

3.关注短文(二)中的基本要素,简要概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野场村寻找八路军的东西,王朴面对日寇的威胁,坚决不从,始终没有说出八路军的东西的下落,最后英勇地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的故事。
4.读了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除了雨来、王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写出3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两篇短文,我感受到了小英雄们的英勇、伟大,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也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我还知道张嘎、王二小、李爱民这些抗日小英雄。
真 题 检 测:
成 长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四年级期末测试题,有改动
(一)小约翰只买一根香肠
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待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其中有一个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人们叫他“约翰”。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他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不够买两根。”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咕:装上两块钱。
(二)小约翰不要馈赠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谢谢您,我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话说得不卑不亢,倒使我有点儿尴尬。我琢磨:这里的孩子们平时的开销都很大,约翰如此节俭,也许是因为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是因为他的家庭经济不太好。
(三)小约翰正在努力成长
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第四天,大雪继续下着。我偶然抬起头,从玻璃窗向外看,只见铺着厚厚白雪的马路上,驶来一辆汽车,停在靠东的居民点。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妇女从汽车里走出来,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子也下了汽车。男孩子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投完这个居民点,又把汽车开到了另一个居民点……
第五天,雪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帽子,又来面包房买香肠了。我看到他的穿戴,心里一亮,问他:“昨天,不就是你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送报吗 走在你前面的那个妇女是……”
“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
“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
他告诉我:“八十元。节日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说着,他仍然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我,仍旧买一根意大利香肠和一听可乐。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他的成长。
1.文章第三部分画“ ”的句子描写了约翰送报纸的场景,结合句子,你认为他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的孩子。(2分)
2.“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他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够买两根。’”句子中的“盯”换成“看”字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苦耐劳
不好。“盯”和“看”都表示看的意思,但是“盯”更能体现出约翰想要再买一根香肠吃的心理与一直克制欲望的坚定意志,这个字体现了约翰的懂事、节俭、克制。
3.请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过与约翰类似的成长经历吗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主要写了小约翰每次来店里只买一根香肠,并且不要“我”额外赠送给他的另一根香肠。后来看到他在大雪天送报纸,“我”才明白他正在努力地成长为一个男子汉的故事。
4.在我成长的路上,父母会让我通过做家务取得报酬。虽然做家务很累,但是他们会鼓励我,让我坚持下去并引导我学会合理利用零花钱。
让我们争做榜样好少年!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四年级期末测试题,有改动
材料一:
我们从小就知道“劳动最光荣”,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于是,我随机采访了一些人,听到了一些声音:
小鹿:劳动太辛苦了,我才干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所以我只偶尔做家务
小城:我每天学习的时间都不够,哪里有空做家务。再说,好多家务我都不会做。
小语奶奶: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只要成绩好就行,劳动嘛,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
小文妈妈:让他做家务却经常帮倒忙,没有一点责任心,还得我在一旁监督,不如我自己做。
材料二: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郑主任引用了一位教育学家的话进行解释,“在家务劳动中,孩子的双手在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提升智力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率为86.92%,不做家务的孩子优秀率只有 3. 17%。
郑主任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培养责任感:做家务时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能培养自信心……也就是说,做家务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还能让孩子的人格更健康。
材料三:
通过一个学期的劳动实践,小鹿对照四年级家庭劳动清单,填写了家庭劳动评价表:
1.读材料一,“我”为什么要进行随机采访 ( )(2分)
A.为了了解中国孩子劳动的现状。
B.为了了解中国孩子劳动时间短的原因。
C.为了了解中国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
D.为了了解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劳动的态度。
2.材料二第一自然段中,郑主任引用教育学家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为了说明( )(2分)
A.做家务让孩子人格更健康。
B.做家务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C.做家务让孩子更优秀。
B
B
3.如果将材料二推荐给材料一中的人阅读,你会推荐给谁 请说明理由。
我会推荐给__________阅读。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鹿在家积极参加劳动。读材料三,下列哪项劳动成果不是他完成的 ( )(2分)
A.晚餐真丰盛,特别是鸡蛋羹,美味嫩滑。
B.阳台上的万年青长出来了。
C.小鹿的书包上挂着一个小香袋
D.书柜上摆放着分类有序的课外书。
小语奶奶
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做家务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小语奶奶阅读材料二后,可以意识到艰苦奋斗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使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鼓励孩子自食其力。
A
5.对照材料三的评价表,你能帮小鹿完成自我评价吗 (先说优点,再提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家庭劳动中,我对自己的事情参与程度较高,也因此掌握了不少劳动技能,值得表扬。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尽量多试做一些事情,并且坚持不懈地做到完美。
授课:xx
感 谢 您 的 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