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第2课 灵动的生命-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第2课 灵动的生命-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8-08 21:19:32

文档简介

《灵动的生命》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基本语言。
技能目标:尝试泥塑造型,掌握雕塑的语言,探究生活中实物材料的新生命,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有创意地设计、制作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雕塑创造的乐趣,增强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审美感悟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运用雕塑语言表现空间与体积。
教学难点:雕塑语言的创新性表现及审美表达。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范作、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雕塑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直接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感悟
围绕雕塑的语言、表现形式,从传统到现代雕塑的创作过程展开。让学生从作品赏析、材料感受、方法探究、体验感悟、构思创造、实践展示等环节,从生活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层层递进,开启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雕塑生命的体验中领悟艺术创造的魅力及其规律。
(二)思考探究
艺术家们是如何让雕塑绽放生命的呢?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材质?哪些雕塑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
(三)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合作的手段、个人的感受、材质的肌理等,归纳材料的创意体现和审美价值:材料肌理的特质美、构成效果的装饰美、易于操作的亲和美、富于想象的创造美。小组讨论,用手边的不同材料,合作拼装一件小雕塑或用陶土为同学塑造肖像。
(四)展示分享
班级展示作品,小组交流创意、制作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难题,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小结
点评学生的作品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组内未完成作品的同学。
课件25张PPT。灵动的生命波嘉尼小姐现代雕塑 雕塑是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情感的,它比绘画来得更加直接、可亲。 《波嘉尼小姐》
布朗库西(法国)
大理石雕 《十四岁的芭蕾舞女》
德加(法国)
高98厘米 青铜雕塑 真的塔勒坦布芭蕾短裙,头发用缎带扎起,少女舞者仰着头,以一种傲视的姿态站立着,德加真实地再现了传统芭蕾的精髓。 亨利 · 摩尔不仅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而且从原始艺术中吸取灵感,把原始艺术稚拙的风格与现代艺术的单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而又神秘的气息。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的作品贾柯梅蒂的作品 雕塑是造型艺术,是以特定物质材料创造出有体积的立体形象。
手捏、刀刻、粘贴等都是雕塑的表现手段,也是雕塑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 多姿多彩的材料和多样变化的手法,给予了雕塑体积语言无穷表现力,使雕塑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 不同材质有着不同的体量感:
花岗石坚硬质朴;
大理石纯净甜美;
金属高贵坚贞;
青铜高雅抒情;
陶土稚拙敦厚;
木头温暖纯朴……
丰富多彩的材料有着各自的表现力,使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质地、从心灵到直觉全方位展现了雕塑之美。现代雕塑的材质 前期的准备越充分,工作时就越方便。方法一:
先准备一个铁丝支架,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确定骨架的形状,在骨架中扎上若干小十字,以便增加强度,然后根据构图进行细致塑造。 因泥巴是软的,所以要借助内部的骨架为支撑,才能细致塑造。方法二:
将泥团捏成所需的大致形状,运用工具进行深入刻画,完成整体塑造。 手是最好的塑造工具,手捏塑的基本方法:
  捏、搓、拍、抹、刮、挖、削等。注意人物的形体、动态。 注意保持雕塑整体造型的生动性,避免出现某个局部塑造过于突出的现象。 多种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雕塑的语言。
制作步骤:
 设计草图
 选择制作方法
 抓住整体外形
 细部刻画
 整理完成
要求:
根据武侠人物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尝试运用捏、粘、压、划、刻、抹等技法,捏制一个小泥人。
1. 可以夸张、变形。
2. 形象生动有趣。
3. 大胆创意,个性张扬。 利用学校网络,展示学生的泥塑作品,有效呈现美术立体课堂。 现代雕塑兼具空间和时间的审美观念,不断突破古典雕塑的种种规范。 1969年英国行为艺术家们创造了所谓的“活体雕塑”。它通过真人涂绘,配以肢体语言,并从古希腊神话人物的雕塑中发现灵感,将一种能动的静态美加入其中,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活体雕塑 一件件熟悉的金属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拥有了新的生命。材料的生命 线材缠绕 普通的材料,只要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就会成为一件艺术品,获得别样的生命。石头绘画 熟悉的鹅卵石,可以成为你的新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