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练习--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练习--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22: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单选题
1.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兔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不变 D.上升后又下降
2.下列关于家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多放些花草一定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B.冬春季节不宜开窗,以防流行性感冒病毒等随空气进入室内引发 感冒
C.为了创造良好的家居环境,一定要购买高档家具和进行豪华装修
D.良好的家居环境表现在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有良好的日照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氮气 D.二氧化硫
4.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数量与植物数量变化的模式图。该图无法说明的是(  )
A.生产者的数量决定消费者的数量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D.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5.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酸雨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D.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6.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怎样变化 (  )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上升后又下降
7.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的有(  )
①工厂排放大量的有害烟雾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滥砍森林④工厂排放出的污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是()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 D.热带草原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B.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C.海洋和河流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10.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由于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各种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草、鹰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和系统
D.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B.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C.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D.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C.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13.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玉米种子萌发率 91% 13% 2%
A.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B.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14.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儿,也吃昆虫;有的田鼠危害牧草,和田鼠又是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有人将草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昆虫和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一块草场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C.虫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大量繁殖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直保持不变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蛇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D.在非洲大量使用DDT与亚洲没有关系
1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17.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稳定的 C.不变的 D.增强的
18.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C.草原上不能放养牲畜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19.如图所示曲线不能正确表示的选项是(  )
A.该曲线可表示某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狼后,一段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
B.该曲线可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能力的变化
C.若该曲线可表示某温室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则b点表示傍晚时分
D.若该曲线可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肺泡容积的变化,则在ab段时,人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且膈顶部下降
20.草原上,夏季雨水充沛,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后,野兔的数量下降,草又多起来。其原因是(  )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 B.草大量减少野兔饿死
C.兔子减少了生育数量 D.草比原来长得快
二、综合题
21.“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
(1)图1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   。
(2)园内有很多种植物、昆虫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和种植单一植物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增强。
(3)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____。
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 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
C.需带土移栽 D.移栽后大量施肥
(4)植物在开花结果期,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   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图2),该图   (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5)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
22.根据下面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和   。
(2)该图中有   条食物链,由它们共同构成   ,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   。
(4)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角度分析,蛇的数量一定比田鼠的数量   。
(5)图中的箭头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23.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动调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稻作文化。“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的一种农业生态模式。而今人们又因地制宜,建立“稻蟹共生”、“稻鸭共作”等新型种养模式,稻田养殖处处彰显了生态智慧。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贮存能量的   物。鸭、青蛙、昆虫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   者。
(2)请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有鸭的一条食物链   。
(3)引鸭入田,鸭的排泄物可被土壤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水稻的根收利用,减少肥料使用,同时可利用鸭与昆虫以及鸭与杂草的   关系来控制昆虫和杂草的数量,这叫“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   。
(4)如果大量捕捉稻田中的野生青蛙,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请简要分析原因:   。
2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的部分是   和   。
(2)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3)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   。
(4)此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
(5)此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6)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   流动的。
(7)草原中存在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8)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存在   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还存在   关系。
25.在生态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
(2)分析如图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推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假如图中的狐狸被全部捕杀,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主要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
(3)一般地,构成成分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在食物网中能够   的生物越多,因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2.【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3.【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7.【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答案】D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11.【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13.【答案】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4.【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富集
16.【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17.【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2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答案】(1)太阳;分解者
(2)植物→昆虫→小型鸟类;自动调节
(3)A;B;C
(4)光合;②
(5)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22.【答案】(1)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2)3;食物网;农作物→田鼠→蛇
(3)农作物;蛇
(4)少
(5)能量的流动方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23.【答案】(1)水稻、杂草;有机;消费
(2)水稻→昆虫→鸭
(3)微生物;捕食;环保、节约成本等
(4)如果青蛙减少,昆虫数量增加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24.【答案】(1)非生物部分;细菌真菌
(2)草
(3)消费者
(4)5;草→鼠→蛇→鹰
(5)太阳
(6)食物链;食物网
(7)分解者
(8)捕食;竞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25.【答案】(1)食物链和食物网;二氧化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受空间和食物的限制
(3)相互替代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