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期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题二
一、单选题
1.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外耳道
2.以下对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共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
B.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针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D.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所捕食,草、兔、鼠、狐四种生物构成了( )
A.一条食物链 B.两条食物链 C.三条食物链 D.四条食物链
4.脑干内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其中包含(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心跳和呼吸中枢 D.运动中枢
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人体三种血管的出血状态,依次为喷出、流出和渗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静脉出血的状态 B.图甲出血时应在b侧止血
C.图乙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 D.图丙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
6.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直奔食堂,看到了饭菜的颜色,手指感觉到了饭碗传递来的温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铃声,是在耳蜗内产生了听觉
B.铃响直奔食堂是非条件反射
C.饭菜的颜色,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
D.接受馒头温热刺激的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中
7.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作传染病,下列选项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①麻疹 ②水痘 ③近视 ④贫血 ⑤伤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8.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推门的动作。下列有关推门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推门动作的完成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
B.骨骼肌两端的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C.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D.推门动作虽然简单,也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二、实验探究题
9.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1)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2)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三、综合题
10.根据如图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是[ ] 。
(3)图中[ ] 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运动的产生是在 的支配下,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 的活动。
11.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首要渠道。但是,我国居民的近视情况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人,近视率高居世界第1位。专家提示,了解眼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近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形成视觉的过程是:图4(外界反射光线)→[⑤] →房水→③→玻璃体→①→(神经冲动)→ (填序号)→ 的视觉中枢。
(2)近视主要是由于图4中的 (填序号)曲度增大,影响到成像位置,最终影响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纠正,可以通过配戴 透镜来完成。
(3)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看静止物体或看近物时间过长等,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据此,请给小伙伴们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 。
12. 2023年12月,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武侯区隆重举行,精彩纷呈的比赛让人目不暇接。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能与人对打的“智能机器人”模型(如图一所示);图二是人体手臂的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兴趣小组在设计该机器人的手臂时,依据的是图二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结构模式;图一中的轻质铝材相当于模拟图二中的 (填编号)。
(2)当乒乓球飞来时,监控摄像头将信息传到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B进行 (填“收缩”或“舒张”),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A进行 (填“收缩”或“舒张”),这样“智能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屈肘,完成接球动作。
(3)图一中,组成“智能机器人”机械手臂的轻质铝材之所以能灵活转动,主要是依靠起支点作用的 ,以及两个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提供了 ;该机器人能准确地判断来球,是依靠中央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 系统。
(4)通过实地观看运动员的比赛,同学们发现:打乒乓球不仅仅只依靠屈肘和伸肘运动,还需要其它关节和器官的协同运动,这样才能做到有攻有守,进退自如。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很快发现了“智能机器人”存在的各种问题。你认为该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针对这个问题,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建议: 。
1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孩子们跑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各学校积极致力于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下图表示人体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⑤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米饭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分解为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原因有 ;进行⑤过程时,膈肌、肋间肌 (填“收缩”或“舒张”),吸入的氧气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除图中所示路径外,代谢废物还可通过 (填器官)排出体外。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在 系统的调控下,有赖于图中所涉及的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充足的睡眠对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 (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幼年时期该激素分泌不足,将会导致生长迟缓,易患 。
(3)为号召全体同学都能踊跃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运动氛围,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个简短且富有感染力的运动宣传口号 。
四、资料分析题
14.阅读下面有关寨卡病毒病的资料,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寨卡病毒也称兹卡病毒,它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至人的。寨卡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皮疹、关节痛及结膜炎(红眼)。这种疾病通常以轻度症状持续几天到一个星期后自愈。疾病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因本病死亡较罕见。
(1)从上述资料可知,寨卡病毒是引起该病的 。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
①为防止疫情扩大,防疫人员在公共场所喷洒杀虫喷雾
②接种寨卡病毒疫苗
③饭前便后勤洗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3)医务人员正在研制预防寨卡病毒疫苗,将来人们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寨卡病毒,这种免疫类型是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从免疫的角度上说,注射的疫苗属于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 。
五、读图理解题
15.下图1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2为人呼气时膈肌运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1中,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填编号)。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活动为缩手反射,则编号③所指的结构位于 内。
(2)图2表示的是人的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此时肋骨间的肌肉也处于舒张状态,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气体就被呼出。
(3)有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此反射(咳嗽反射)属于 反射。
六、实践探究题
16.“睛”彩人生,珍“Eye”永远。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的相关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如图可以模拟正常眼球成像及调节原理。
(1)该模型中水透镜代表眼球结构中的 ,光屏代表眼球结构中的 。
(2)模拟成像过程中,当“F光源”向右移动时,若保持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则需推动模拟睫状体的注射器,使得水透镜曲度变 (填“大”或“小”),才能出现清晰物像。
(3)另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还请视力正常的成年志愿者在弱光照下阅读,测定阅读前0分钟、阅读30分钟和60分钟时眼球的前后径,结果如图2。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弱光照阅读后的眼球前后径变 (填“长”或“短”)。
(4)若长期不注意科学用眼(如上述实验中的近距离、弱光下看书),相关结构不易恢复调节功能,会导致远处物体的反射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从而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近视镜—— 加以矫正。
(5)日常生活中,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出一条即可)。
七、实验分析题
17.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病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病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病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病
(1)某人因和炭疽病患者接触而患病。从传染病流行环节来看,这个人患病前属于 。
(2)为了防止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医生建议注射由脱毒病菌制成的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3)实验中的脱毒病菌属于 。
(4)根据巴斯德的实验,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绵羊不再患炭疽病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绵羊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了能抵抗炭疽杆菌的 。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绵羊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与强毒病菌结合,使病菌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八、实验操作题
18.某班同学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时,通过做“换水实验”模拟流感的传播过程,步骤如下:
第一步:一位同学领取装有氢氧化钠溶液(一种碱性溶液,能让pH试纸变色)的烧杯,其他同学领取装有清水的烧杯。
第二步:每人吸取1滴管自己烧杯中的液体,找一位同学作为换水对象,把自己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对方烧杯,进行多次“换水”。
第三步:用pH试纸检测,统计试纸变色的人数,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试纸变色。
(1)如果用pH试纸模拟流感抗原检测试纸,试纸变色即为检测结果“阳性”,则氢氧化钠模拟引起流感的 ,领取氢氧化钠溶液的同学和领取清水的同学分别模拟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
(2)实验结果表明,传染病具有的特点是 和 。
(3)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中和溶液的碱性。如果领取清水的同学在“换水”实验前在烧杯中滴加盐酸,则进行多次“换水”后,用试纸检测几乎没有试纸变色。“往清水中滴加盐酸”模拟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和 能力;心情愉悦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遇到挫折时,你调节情绪的正确方式是:
(写一种,合理即可)
19.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下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 (填数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增强。
(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
实验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
二 分别滴加 ?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
三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不接种细菌并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10℃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
①细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 上的过程。
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则表中“?”处应填入 。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 (填字母)。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2.【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3.【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4.【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5.【答案】C
【知识点】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6.【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7.【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8.【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9.【答案】(1)抑菌圈的直径
(2)避免酒精挥发,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3)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知识点】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0.【答案】(1)关节软骨
(2)关节囊
(3)③关节腔
(4)神经系统;关节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1.【答案】(1)角膜;②;大脑皮层
(2)③;凹
(3)不要长时间看书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12.【答案】(1)乙;①
(2)收缩;舒张
(3)轴承;动力;神经
(4)关节太少,肌肉太少,轴承太少,不够灵活,只能做平面运动,只能防守,不会进攻,只能左右移动,不能前后移动,不够只能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增加关节,增加肌肉,增加轴承,让手臂可前后左右运动,使运动更加灵活,加装万向轮,让机器人可以灵活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3.【答案】(1)葡萄糖;小肠很长,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收缩;扩散;皮肤
(2)神经;生长激素;侏儒症
(3)运动点燃激情,健康成就未来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
14.【答案】(1)病原体
(2)C
(3)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规划
15.【答案】(1)①;脊髓
(2)增大
(3)会厌软骨;简单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6.【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大
(3)长
(4)前方;凹透镜
(5)不在强光下看书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近视、远视
17.【答案】(1)易感人群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
(4)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8.【答案】(1)病原体(病毒);传染源;易感人群
(2)传染性;流行性
(3)保护易感人群
(4)社会适应;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自我安慰 (写一种,合理即可)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19.【答案】(1)④
(2)温室效应
(3)原核;厨余垃圾;3;等量;A组和B组;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