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童真时光》教学设计
课题 童真时光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童真时光”为主题,重在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时期的动画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技术下的动画片表现形式,结合高清图及相关视频,讲解水墨、剪纸、木偶等动画片形式的表现力和特色,强化学生对多样化表现形式的认识和理解。既有美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体验,教材整体有趣新颖。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欣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如摄影、设计、媒体艺术等,了解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能够辨识水墨动画片的笔墨韵味、剪纸动画片的镂刻工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特征,初步掌握用图像叙事的表现方法。2.创意实践:运用“视觉暂留”原理,动手设计连续动作序列,培养通过图像分解与组合实现创意表达的综合能力。3.审美感知:感知动画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初步形成对动态图像艺术的审美判断力。4.文化理解:了解中国动画片独创形式的文化渊源,感悟动画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价值观,建立对中华优秀动画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艺术感知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动画片表现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紧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动画片的核心特点。认识不同时代下动画片的特色。
难点 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次性让学生了解认识艺术形式比较难,不能更细致全面地掌握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相关内容。
材料准备 高清的艺术作品图片以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动画片是小朋友的最爱,也是父母的儿时记忆。和爸爸妈妈聊一聊,看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和我们喜欢的动画片有何不同。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不同时代的经典动画片对比维度父母的经典《大闹天宫》我们的经典《疯狂动物城》艺术形式手绘动画
艺术家用画笔在纸上绘制了十多万张画稿。3D电脑动画
在电脑中建立模型,由软件计算生成画面。视觉风格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融合京剧脸谱、水墨画背景,充满东方韵味。现代奇幻风格
动物毛发逼真,城市景观宏大精致,色彩鲜艳。代表角色孙悟空
勇敢无畏、神通广大、反抗权威的传统英雄。朱迪兔 & 尼克狐
平凡小人物通过坚持努力和智慧合作,实现梦想。共同精神真诚与善良、 勇敢与坚持、 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活动一:分享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讨论其运用了哪种艺术形式。出示图片: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与“神笔马良”木偶回答:我喜欢的动画片是《神笔马良》,它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影片通过水墨的深浅变化和柔和的笔触,让画面看起来像一幅会动的中国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传统的韵味,非常美丽。我喜欢的动画片是《小猪佩奇》,它运用了简洁可爱的二维动画艺术形式。画面色彩明亮,角色和背景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绘制,看起来非常清晰、有趣又容易理解。活动二:欣赏动画片《鹿铃》中小女孩的形象,说说它运用了哪种艺术形式。出示图片:鹿铃(动画片)1982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鹿铃》是一部根据美丽传说改编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回答:我欣赏动画片《鹿铃》中小女孩的形象,它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创作的。画面中的小女孩、小鹿和山水背景都像用毛笔勾勒渲染而成,墨色浓淡相宜,充满了柔和灵动的韵味,就像把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变成了会动的故事。观察与发现:《渔童》是哪种形式的动画:□水墨动画 □剪纸动画√□木偶动画 □皮影动画 出示图片:渔童(动画片)1959 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小知识动画片的种类动画片主要种类有: 水墨动画 (如水墨画能动)、 剪纸动画 (彩色剪纸拍成)、 木偶动画 (木偶演戏)和 电脑动画 (软件制作)等,每种都有独特趣味。动画片的表现形式1.水墨动画 :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作画,通过墨的浓淡表现层次,画面柔和诗意,充满中国传统韵味(如《小蝌蚪找妈妈》)。2.剪纸动画 :将彩纸剪成角色、景物,通过逐帧移动剪纸并拍摄完成,色彩鲜艳,轮廓清晰,有民间剪纸风格(如《葫芦娃》)。3.木偶动画 :用木偶、黏土等立体人偶,通过人工调整动作逐帧拍摄,画面有实物质感,生动可爱(如《神笔马良》木偶剧)。活动三:探究动画片是如何“动”起来的,绘制手翻书让角色动起来。动画大师用画笔塑造了深入人心、性格各异的角色,这些妙趣横生的动画角色带领我们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出示图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动画片的主要任务是让形象“动”起来,而且要动得自然、顺畅、合理。它是将一张张逐渐变化的静态画面经过逐格拍摄后放映出来的。出示图片:动画连续动作、不同的人物表情小知识动画片是怎么动起来的?(观看视频)思考与探究:1. 想一想,表现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几个画面。表现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两个画面,比如画一个球从落下到弹起,最少要用两幅图才能看出动感。2. 你知道还有哪些制作“动图”的方法?常见的动图制作方法有:手绘多张连续变化的图画快速翻动(如手翻书动画);用剪纸、木偶逐帧移动拍摄(如《渔童》剪纸动画);或用电脑软件将多张图片合成动态序列(如PPT、Photoshop一键生成动图)。翻书动画又名“手翻书”,是有多张连续动作图片的小册子。它借助“视觉暂留”现象让人感觉图像动了起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动画手法。(出示图片)什么是“视觉暂留”?视觉暂留 是人眼的一种生理现象:当物体消失后,其影像仍会在视网膜上短暂保留约0.1~0.4秒。小知识视觉暂留动画和电影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快速连续播放静态画面(如每秒24帧),让大脑将残影与后续画面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流畅的动态错觉。这就是所有动画能让画面“动起来”的科学基础。小技巧1.动作要“慢慢变” :画连续动作时,每张图只改一点点(比如画摆手,第一张手向左,第二张微微向右,第三张完全向右),播放时动作就更流畅自然!2.简单试试翻书动画 :在笔记本角落画一个小球,每页稍微移动位置(如从左到右),快速翻页——小球就像自己滚起来啦!试试吧!二、艺术欣赏出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通过观察静态画面,想象并描述动态过程,理解动画原理。例:小松鼠在森林蹦跳时突然发现松果→兴奋地跑过去捡起松果→紧紧抱住并开心地跳起来→张开嘴巴发出“哇!”的欢呼声! 观察和赏析动画片作品。完成活动一。完成活动二。学习小知识。完成活动三。学习小知识。学习小知识。学习小技巧。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赏析动画片,初步认识不同时期的动画片艺术形式等,进行本课主要研究内容引入。完成分享内容,学会初步分析动画片的艺术形式。图文举例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不同形式的动画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画片种类以及表现形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提升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动画片的原理,并依据原理进行创作,调动课题参与度。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动画片原理,加深印象。引导学生了解视觉暂留的原理及其运用,拓宽视野。提醒学生注意小技巧,以便对本课内容进行实践练习。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5-37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时光动画师"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在本次课堂中首先让儿童优先欣赏动画片,再由教师梳理共性知识如动画片表现形式、制作原理等内容,避免“标准答案式”灌输,并在赏析中强化从动画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巧,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强化“审美—创造”的转化,让儿童将课堂审美延伸到生活中,避免课程“结束即遗忘”。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亲手体验动画原理,制作一个会动的翻书动画吧。2.和同学交换翻书动画,猜猜彼此画的是什么动作!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童真时光一、赏析不同年代的动画片二、了解动画片的艺术形式三、探究动画片的原理四、进行作品欣赏五、动画片原理实操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动画的“祖先”:从古代玩具到现代科技走马灯(宋代) :中国古代的灯笼,内贴剪纸图案,蜡烛热气推动旋转,影子投在灯壁上宛如动态故事——这就是最早的“动画”雏形!手翻书(19世纪) :西方称“Flipbook”,用笔记本画连续动作,快速翻页形成动画,是电影诞生前人们的趣味玩具。现代动画 :电脑技术让动画更强大!如《疯狂动物城》用3D建模,《海洋之歌》用数字化手绘,但原理仍和翻书动画一样哦!2.不同时代的动画片特点动画片一开始是画在纸上的简单小短片,像老版的《米老鼠》。后来画家们把动画越画越精美,还发明了水墨动画,像《小蝌蚪找妈妈》。接着为了在电视上天天播放,出现了《黑猫警长》这样一集一集的故事。再后来电脑帮忙做出了《玩具总动员》这种立体动画。现在什么技术都有了,动画片风格各种各样,越来越精彩。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实现“资源落地”与“课堂创新”的关键,需适配儿童的认知水平,避免复杂操作。展示高清作品图(如放大绘本插画的细节,让儿童看清“拼贴的纹理”);并播放艺术家创作视频、动画短片。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三级目标,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动画片,拓展儿童对动画片文化背景、表现形式的认知,培养包容性审美,同时鼓励儿童在实践练习中融入个人创意,避免机械复制,提升原创能力。不足:创作动画片本身的艺术性在非专业人士上有所欠缺,不能良好地凸显出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童真时光
(人教版)三年级
上
第一单元 第2课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艺术欣赏
04
实践练习
05
知识拓展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评价
08
课后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审美感知
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动画片独创形式的文化渊源,感悟动画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价值观,建立对中华优秀动画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感知动画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初步形成对动态图像艺术的审美判断力。
运用“视觉暂留”原理,动手设计连续动作序列,培养通过图像分解与组合实现创意表达的综合能力。
能够辨识水墨动画片的笔墨韵味、剪纸动画片的镂刻工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特征,初步掌握用图像叙事的表现方法。
01
新知导入
01
新知导入
动画片是小朋友的最爱,也是父母的儿时记忆。和爸爸妈妈聊一聊,看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和我们喜欢的动画片有何不同。
02
新知讲解
不同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对比维度 父母的经典《大闹天宫》 我们的经典《疯狂动物城》
艺术形式 手绘动画
艺术家用画笔在纸上绘制了十多万张画稿。 3D电脑动画
在电脑中建立模型,由软件计算生成画面。
视觉风格 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融合京剧脸谱、水墨画背景,充满东方韵味。 现代奇幻风格
动物毛发逼真,城市景观宏大精致,色彩鲜艳。
02
新知讲解
不同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对比维度 父母的经典《大闹天宫》 我们的经典《疯狂动物城》
代表角色 孙悟空
勇敢无畏、神通广大、反抗权威的传统英雄。 朱迪兔 & 尼克狐
平凡小人物通过坚持努力和智慧合作,实现梦想。
共同精神 真诚与善良、 勇敢与坚持、 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 02
新知讲解
活动一:分享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讨论其运用了哪种艺术形式。
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与“神笔马良”木偶
02
新知讲解
我喜欢的动画片是《神笔马良》,它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影片通过水墨的深浅变化和柔和的笔触,让画面看起来像一幅会动的中国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传统的韵味,非常美丽。
02
新知讲解
我喜欢的动画片是《小猪佩奇》,它运用了简洁可爱的二维动画艺术形式。画面色彩明亮,角色和背景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绘制,看起来非常清晰、有趣又容易理解。
02
新知讲解
活动二:欣赏动画片《鹿铃》中小女孩的形象,说说它运用了哪种艺术形式。
鹿铃(动画片)1982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鹿铃》是一部根据美丽传说改编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02
新知讲解
我欣赏动画片《鹿铃》中小女孩的形象,它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形式。画面中的小女孩、小鹿和山水背景都像用毛笔勾勒渲染而成,墨色浓淡相宜,充满了柔和灵动的韵味,就像把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变成了会动的故事。
02
新知讲解
观察与发现:
《渔童》是哪种形式的动画:
□水墨动画 □剪纸动画
□木偶动画 □皮影动画
√
渔童(动画片)1959 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的种类
动画片主要种类有: 水墨动画 (如水墨画能动)、 剪纸动画 (彩色剪纸拍成)、 木偶动画 (木偶演戏)和 电脑动画 (软件制作)等,每种都有独特趣味。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1.水墨动画 :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作画,通过墨的浓淡表现层次,画面柔和诗意,充满中国传统韵味(如《小蝌蚪找妈妈》)。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2.剪纸动画 :将彩纸剪成角色、景物,通过逐帧移动剪纸并拍摄完成,色彩鲜艳,轮廓清晰,有民间剪纸风格(如《葫芦娃》)。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3.木偶动画 :用木偶、黏土等立体人偶,通过人工调整动作逐帧拍摄,画面有实物质感,生动可爱(如《神笔马良》木偶剧)。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活动三:探究动画片是如何“动”起来的,绘制手翻书让角色动起来。
动画大师用画笔塑造了深人人心、性格各异的角色,这些妙趣横生的动画角色带领我们走进真善美的世界。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的主要任务是让形象“动”起来,而且要动得自然、顺畅、合理。它是将一张张逐渐变化的静态画面经过逐格拍摄后放映出来的。
动画连续动作
不同的人物表情
02
新知讲解
动画片是怎么动起来的?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思考与探究:
1. 想一想,表现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几个画面。
表现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两个画面,比如画一个球从落下到弹起,最少要用两幅图才能看出动感。
手翻书装置
02
新知讲解
思考与探究:
2. 你知道还有哪些制作“动图”的方法?
常见的动图制作方法有:手绘多张连续变化的图画快速翻动(如手翻书动画);用剪纸、木偶逐帧移动拍摄(如《渔童》剪纸动画);或用电脑软件将多张图片合成动态序列(如PPT、Photoshop一键生成动图)。
02
新知讲解
翻书动画又名“手翻书”,是有多张连续动作图片的小册子。它借助“视觉暂留”现象让人感觉图像动了起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动画手法。
“费纳奇镜”小制作
02
新知讲解
什么是“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 是人眼的一种生理现象:当物体消失后,其影像仍会在视网膜上短暂保留约0.1-0.4秒。
02
新知讲解
视觉暂留
动画和电影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快速连续播放静态画面(如每秒24帧),让大脑将残影与后续画面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流畅的动态错觉。这就是所有动画能让画面“动起来”的科学基础。
小知识
02
新知讲解
小技巧
1.动作要“慢慢变” :画连续动作时,每张图只改一点点(比如画摆手,第一张手向左,第二张微微向右,第三张完全向右),播放时动作就更流畅自然!
02
新知讲解
小技巧
2.简单试试翻书动画 :在笔记本角落画一个小球,每页稍微移动位置(如从左到右),快速翻页——小球就像自己滚起来啦!试试吧!
03
艺术欣赏
04
实践练习
通过观察静态画面,想象并描述动态过程,理解动画原理。
学习活动
例:小松鼠在森林蹦跳时突然发现松果→兴奋地跑过去捡起松果→紧紧抱住并开心地跳起来→张开嘴巴发出“哇!”的欢呼声!
05
知识拓展
动画的“祖先”:从古代玩具到现代科技
走马灯(宋代) :中国古代的灯笼,内贴剪纸图案,蜡烛热气推动旋转,影子投在灯壁上宛如动态故事——这就是最早的“动画”雏形!
05
知识拓展
动画的“祖先”:从古代玩具到现代科技
手翻书(19世纪) :西方称“Flipbook”,用笔记本画连续动作,快速翻页形成动画,是电影诞生前人们的趣味玩具。
05
知识拓展
动画的“祖先”:从古代玩具到现代科技
现代动画 :电脑技术让动画更强大!如《疯狂动物城》用3D建模,《海洋之歌》用数字化手绘,但原理仍和翻书动画一样哦!
05
知识拓展
不同时代的动画片特点
动画片一开始是画在纸上的简单小短片,像老版的《米老鼠》。后来画家们把动画越画越精美,还发明了水墨动画,像《小蝌蚪找妈妈》。
05
知识拓展
接着为了在电视上天天播放,出现了《黑猫警长》这样一集一集的故事。再后来电脑帮忙做出了《玩具总动员》这种立体动画。现在什么技术都有了,动画片风格各种各样,越来越精彩。
不同时代的动画特点
06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独创的水墨动画的特点是什么?( )
A. 角色用剪纸制作 B. 画面像会动的中国水墨画
C. 用电脑3D技术建模 D. 角色是木偶演的
2、动画能“动起来”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 )
A. 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 B. 纸张快速翻动的声音
C. 电脑自动生成动作 D. 摄影机快速旋转
B
A
06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3、以下哪种动画是用剪纸逐帧拍摄的?( )
A. 《小蝌蚪找妈妈》 B. 《渔童》
C. 《冰雪奇缘》 D. 《》
4、制作翻书动画(手翻书)时,最少需要画几张连续变化的画面才能让角色“动起来”?( )
A. 1张 B. 2张
C. 10张 D. 100张
B
B
06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鹿铃》中小女孩的形象是用电脑3D技术制作的。
2、表现一个简单的动作(如举手)至少需要10张画面。
3、动画片只能用手绘的方式制作。
4、木偶动画是用真实的木偶模型逐帧拍摄的。
5、“视觉暂留”是指眼睛看到图像后,影像会暂时保留一段时间。
√
X
X
X
√
07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时光动画师"成长记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我的小星星
动画知识小专家 能说出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不同形式的特点 ☆☆☆☆☆
观察与分析能力 能分析动画中动作的连贯性,理解“视觉暂留”的作用 ☆☆☆☆☆
创意实践能力 能设计简单动作序列,尝试用手翻书或数字工具制作动图 ☆☆☆☆☆
课堂参与小达人 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模仿动画动作并描述动态过程 ☆☆☆☆☆
合作探索之星 小组活动中能协作完成动画探究任务,分享工具和创意 ☆☆☆☆☆
08
课后作业
1、亲手体验动画原理,制作一个会动的翻书动画吧。
2、和同学交换翻书动画,猜猜彼此画的是什么动作!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