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16: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自北魏以来,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双方这一迫切要求的是(  )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宗
D.元世祖
2.《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指的是(  )
A.
B.
C.
D.
3.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秀才数以百万。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材料表明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C.为历朝发掘培养了人才
D.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4.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
A.优秀人才的辅佐
B.互相借鉴经验
C.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D.社会的统一安定
5.如表反映的史实是(  )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6.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这番举措(  )
A.完善了科举
B.巩固了边疆
C.加深了汉藏情谊
D.促进了中日交流
7.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A.文化繁荣
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
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
8.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殖民者盗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的中国文物(见图),其上印有“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字样。由此判断这件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
A.东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9.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接近五万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开放的文化政策
B.统治者的提倡
C.经济的繁荣发展
D.唐朝人口众多
10.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11.“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由此可见,岳家军(  )
A.作战英勇
B.爱护百姓
C.物资充裕
D.战术先进
12.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3.如图所示遗址所示机构的职能是(  )
A.调解民族关系
B.管理海外贸易
C.负责纸币发行
D.兴修水利工程
14.“□□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处应填写(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5.元世祖时期,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这一举措(  )
A.消除了游牧民族特色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C.使大批农田变为牧场
D.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16.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和“八股取士”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政府机构
D.选拔优秀人才
17.“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壮举发生在(  )
A.唐太宗时期
B.明太祖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康熙帝时期
18.如下所示示意图反映的史实是(  )
金门出发→包围赤嵌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郑和七下西洋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巡视东北
19.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评价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雅克萨之战
C.大兴“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20.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货币与以前的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2)图二所示文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上述两幅图片反映了宋朝社会哪两个领域的发展?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期海防松弛,
( http: / / www.21cnjy.com )倭患严重,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地方官无力还击,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
材料二: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侵略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侵略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雅克萨,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侵略军。
﹣﹣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材料一中的“倭患”、材料二中的“侵略”分别是由哪个国家造成的?这反映出明清时期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为解决这一危机,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在蓬莱、浙江都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这些纪念馆、纪念碑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五年(641年),唐以宗女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公主下嫁弄赞,弄赞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公主厌恶吐蕃人以红色涂面的陋习,弄赞下令暂时停止,同时他本人也脱去毡裘,被服中国的绸缎,渐渐染上华风。他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
材料二:中央政府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该地区的行政事务,该地区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
材料三:五世达赖到北京,受到顺治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1)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史实对该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三中的“中央政府”分别指哪一王朝?
(3)根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自北魏以来,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双方这一迫切要求的是(  )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宗
D.元世祖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的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2.《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指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隋炀帝”“此项工程耗资巨大”“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这里所说的是隋朝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因而才有了题干中的说法.A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B是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C是隋朝时期修建的赵州桥;D是明长城.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材料和图片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3.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材料表明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C.为历朝发掘培养了人才
D.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创建与影响.
【解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材料中所说的“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表明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即为历朝发掘培养了人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要注意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结束过程.
 
4.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
A.优秀人才的辅佐
B.互相借鉴经验
C.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D.社会的统一安定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解答】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所以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解决,难度中等.
 
5.如表反映的史实是(  )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表格所提供的时间、人物、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等内容可知其反映的史实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唐朝社会从此由盛转衰.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安史之乱”的在位皇帝、时间、影响.
 
6.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这番举措(  )
A.完善了科举
B.巩固了边疆
C.加深了汉藏情谊
D.促进了中日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识记唐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解答】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和汉族一视同仁.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在今新疆地区,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巩固了边疆的统治.
故选B.
【点评】识记唐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准确识记唐太宗和武则天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
 
7.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A.文化繁荣
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
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理解文化交流的特点.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经济、文化影响很大.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故选C.
【点评】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8.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殖民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盗走的中国文物(见图),其上印有“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字样。由此判断这件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
A.东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雕版印刷术.识记唐朝的《金刚经》.
【解答】唐朝时期的《金刚经》,雕印于8
( http: / / www.21cnjy.com )68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题目图片即是《金刚经》中的图画.这部作品,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故选B.
【点评】准确识记唐朝的《金刚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接近五万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开放的文化政策
B.统治者的提倡
C.经济的繁荣发展
D.唐朝人口众多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解答】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传至今的作品接近五万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开放的文化政策、统治者的提倡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唐朝人口众多和诗歌繁荣没有关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10.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辽、金的之间和议,把握和议的影响.
【解答】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故选B.
【点评】把握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和概况和议的共同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由此可见,岳家军(  )
A.作战英勇
B.爱护百姓
C.物资充裕
D.战术先进
【分析】本题考查了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目给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掳掠”.考查的是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爱护百姓的史实.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2.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和明朝农作物的引进.
【解答】宋代江南地区的农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较快,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产量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到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
故选A.
【点评】识记宋代和明朝农作物的引进,明确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13.如图所示遗址所示机构的职能是(  )
A.调解民族关系
B.管理海外贸易
C.负责纸币发行
D.兴修水利工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市舶司.
【解答】由图所给遗址名称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考查宋朝设置市舶司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海外贸易与市舶司的相关史实.
 
14.“□□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处应填写(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统一.
【解答】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300多年的分裂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统一.
 
15.元世祖时期,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这一举措(  )
A.消除了游牧民族特色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C.使大批农田变为牧场
D.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元世祖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即位之初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还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16.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和“八股取士”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政府机构
D.选拔优秀人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解答】明朝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负责对官吏百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是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明朝的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是君主专制加强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故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加强君主专制.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需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7.“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壮举发生在(  )
A.唐太宗时期
B.明太祖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康熙帝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由太仓的刘家港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可知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和作用.
 
18.如下所示示意图反映的史实是(  )
金门出发→包围赤嵌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郑和七下西洋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巡视东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1661年,郑成功率军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一面指挥舰队驶进荷军盘踞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之间的海湾,切断两座城堡的联系;一面命令数千步兵迅速登陆,包围赤嵌楼,断绝城里的水源,最终荷军投降.郑军围攻台湾城,荷军头目揆一不听警告,后来,一支荷兰舰队前来增援.郑成功指挥舰队迎击,大获全胜,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故选C.
【点评】准确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19.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评价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雅克萨之战
C.大兴“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根据材料“人口几乎占人类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于世,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界”等字眼可以判断,材料中国的“帝国”是指我国的清朝前期,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自己“隔绝于世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20.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建筑﹣﹣故宫.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紫禁城、两个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兴盛与衰败”可知是故宫.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两朝皇帝与王朝灭亡直接相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清建筑﹣﹣故宫.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货币与以前的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2)图二所示文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上述两幅图片反映了宋朝社会哪两个领域的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交子”.
(2)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罗盘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解答】(1)由图一判断是货币“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交子”.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2)图二是宋朝的罗盘针.宋朝的罗盘针应用于航海上,用来指示方向的.
(3)图一“交子”属于经济领域方面的;图2罗盘针属于科技方面的.
故答案为:
(1)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发展.
(2)指示方向.
(3)经济;科技.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地方官无力还击,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
材料二: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侵略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侵略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雅克萨,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侵略军。
﹣﹣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材料一中的“倭患”、材料二中的“侵略”分别是由哪个国家造成的?这反映出明清时期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为解决这一危机,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在蓬莱、浙江都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这些纪念馆、纪念碑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面临的外部危机.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答】(1)材料一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倭患”是由日本造成的.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材料二中的“侵略”是由沙俄造成的.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这说明明清时期面临的共同危机是外来国家的侵略.
(2)根据材料一“戚继光受命浙东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倭”可知,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根据材料二“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侵略军.”可知,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所以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措施是武力反击外来侵略;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
(3)在蓬莱、浙江都建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建立这些纪念馆、纪念碑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传承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等.
故答案为:
(1)日本、沙俄;外来国家的侵略.
(2)武力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等.
(3)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传承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等.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五年(641年),唐以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文成公主下嫁弄赞,弄赞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公主厌恶吐蕃人以红色涂面的陋习,弄赞下令暂时停止,同时他本人也脱去毡裘,被服中国的绸缎,渐渐染上华风。他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
材料二:中央政府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该地区的行政事务,该地区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
材料三:五世达赖到北京,受到顺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1)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史实对该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三中的“中央政府”分别指哪一王朝?
(3)根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文成公主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嫁弄赞”可知,“弄赞”指的是松赞干布.由材料一“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
(2)由材料二中关键词“宣政院”可知,中央政府指的是元朝;由材料三中关键词“顺治皇帝”“康熙帝”可知,中央政府指的是清朝;
(3)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元朝通过设置机构的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清朝通过册封的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它们都促进了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
(2)元朝,清朝.
(3)和亲;设置机构;册封.共同作用: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