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氯及其化合物--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所含的微粒种数最少的是( )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5%的碳酸氢钠溶液 D.新制氢氧化铜
2.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水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新制氯水不具有消毒功能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
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在瓶口出现白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产生蓝色的烟
D.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称量2.0 g NaOH固体,并溶解 观察钾盐的焰色试验 测新制氯水的pH 洗涤烧杯并转移至容量瓶
A.A B.B C.C D.D
6.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增大
7.现有久置氯水、K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鉴别它们的试剂是( )
A.溶液 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习题课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
B.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C.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
9.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有多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浓盐酸制备时,盐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还原性
B.与浓盐酸制备时,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分别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等量时转移电子数也相同
D.不能用盐酸酸化溶液
10.某同学在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漂白性
B.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C.该实验说明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D.将新制氯水放置几天后溶液酸性减弱
11.某同学在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现象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因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试纸
B.该实验说明扩散速度比HClO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12.用强光照射密闭广口瓶中的新制氯水,使用传感器测得的某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该数据可能是( )
A.氯水的pH B.溶液中的浓度
C.瓶中气体的压强 D.溶液的导电能力
13.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下列现象与结论不符的是( )
A.氯水呈淡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分子
B.将氯水滴到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ClO
C.将氯水滴到碳酸氢钠粉末上,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存在
D.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存在
14.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
C.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D.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15.某些含氯物质常用作饮用水的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强。25 ℃时氯气-氯水体系中、HClO和三种微粒数占三种微粒总和的百分数与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滴加少量石蕊溶液,先变红,后红色消失
B.用强光照射氯水,溶液酸性增强,杀菌能力减弱
C.为了达到氯水最大的杀菌效果,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
D.往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因此氯水中含有HClO
16.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氯水的性质。
实验1:常温下,用pH计测量氯水的pH,测得数值为4.5。
实验2: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的红色褪去。
实验3: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4: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粉末,产生无色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
B.实验2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实验3说明氯水中存在
D.实验4说明次氯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
二、填空题
17.A、B、G、H是单质,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为______,某同学将一小块B和一块铁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两条)。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A常用于合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工业生产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若用分别代表其各自的元素,(常温下为气体)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消毒剂,其中一种制备的原理是利用与盐酸反应,同时生成气体[产物中物质的量之比]、E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84”消毒液、漂白粉和等都是有效的消杀试剂。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气与烧碱溶液制备“84”消毒液的原理:_______。
(2)使用漂白粉漂白,只需取适量漂白粉溶于水即可,漂白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漂白粉的保存要注意密封,为了判断一份久置的漂白粉是①没有失效,②部分失效,③完全失效。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已知:溶液呈碱性;;。
a.甲同学取适量漂白粉样品,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结论为①,乙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你认为的结论是______(填标号)。
A.②
B.③
C.①或②
D.①②③均有可能
b.乙同学改用滴加稀盐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取少量漂白粉样品配成溶液,滴在pH试纸上,最终试纸变白。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从①②③中选填)。
(4)目前普遍使用代替及次氯酸盐作为广谱抗菌消毒剂,因为它安全、低毒,高效。还可以将剧毒的NaCN转化为无毒物质,产物是氯化钠和两种常见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84消毒液”是一种家用消毒剂,其中含有、、等离子。
(1)将通入溶液可制备“84消毒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的乙醇溶液)混合并不能增强消毒性能,因为乙醇能被氧化。乙醇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
(3)向“84消毒液”中滴入1 2滴酚酞溶液,溶液先显红色后又褪去。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的相关性质,设计了如图的一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通入水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图1中,通入后,从集气瓶A、B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从化学实验的安全环保角度考虑,你认为还应增加的装置是__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图2中三组实验,不会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_(填标号)。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D
解析:自来水是用消毒,发生反应为:
,放在阳光下晒一下,见光分解,使盐酸挥发,反应为,以免将金鱼致死,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A.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能和铁反应,故氯水不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错误;
B.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B错误;
C.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氧气,C错误;
D.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HCl,HCl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处有白雾出现,A错误;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大量的氯化钠固体,即可看到生成白烟,B正确: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的烟,C错误;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产生棕黄色的烟,D错误。
5.答案:B
解析:A(×)NaOH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将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
C(×)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
D(×)移液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6.答案:B
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分子,A项错误;
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具有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于HClO具存漂白性,可使红色褪去,B项正确;
光照新制氯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项错误;
新制氯水久置后,HClO分解变为HCl,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A(×)久置氯水的溶质为HCl,溶液与久置氯水、KCl溶液、新制氯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B(×)酚酞溶液只能鉴别出NaOH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遇久置氯水显红色,遇NaOH溶液显蓝色,遇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遇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题给四种溶液。
D(×)饱和食盐水与题给四种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
8.答案:B
解析:A(×)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或足或。
B(√)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酸化,排除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再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
C(×)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为,也可能为AgCl等,不能说明溶液中有。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为,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9.答案:C
解析:实验室中可用、、、等强氧化剂代替与浓盐酸反应制取,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A(√)与浓盐酸制备:,,HCl表现酸性;,HCl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B(√)C(×)与浓盐酸制备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每生成2个分子转移2个电子。与浓盐酸反应:,每生成5个分子转移10个电子,故分别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等量时转移电子数不相同。
D(√)若用盐酸酸化,溶液,则盐酸与,反应生成,造成损失,且会产生有毒气体。
10.答案:C
解析:A(×)不具有漂白性,与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B(×)D(×)大招解法与发生反应,HClO不稳定,见光会分解生成HCl和,氯水久置后主要成分为HCl,酸性增强,失去漂白性,pH试纸变色后不会被漂白。
C(√)滴加新制氯水的区域变成白色,而周围变成浅红色,可说明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11.答案:B
解析:A.氯气分子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浅红色,可说明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故B正确;
C.次氯酸的漂白性不具有可逆性,加热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故C错误;
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2.答案:A
解析:A.强光照射过程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pH值减小,A正确;
B.强光照射过程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溶液中的浓度增大,B错误;
C.光照射过程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瓶中气体的压强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大,C错误;
D.强光照射过程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氢离子、氯离子浓度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解析:A.氯气为黄绿色、可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氯水呈淡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故A正确;
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将氯水滴到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故B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将氯水滴到碳酸氢钠粉末上,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存在氢离子,故C正确;
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硝酸银溶液不能用盐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A正确;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B正确;
C、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正确;
D、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不正确。
答案选D。
15.答案:D
解析:A(√)氯水具有酸性,次氨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指示剂,故向氯水中滴加少量石蕊溶液,先变红,后红色消失。
B(√)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用强光照射氯水,次氯酸分解生成和HCl,溶液酸性增强,杀菌能力减弱。
C(√)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强,图中pH为时HClO微粒数所占三种微粒数总和的百分数最大,杀菌能力最强。
D(×)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往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氯水中有。
16.答案:D
解析: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极少)]。
A(√)氯水的pH为4.5,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
B(√)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化银,则说明氯水中存在。
D(×)次氯酸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之间,其酸性小于碳酸的,产生无色气体是因为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
17.答案:(1)次氯酸钠实验法、比较法
(2);
(3)
(4)①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②;
(5)
解析:
18.答案:(1)
(2)
a.Da.D;b.②
(4)
解析:(1)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能与和空气中的反应生成HClO而起漂白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若遇空气中的和水蒸气发生变质,会生成。甲同学取适量漂白粉样品,滴加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则生成的气体中混有HCl,HCl可与反应,会干扰的检验,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是否有生成,则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均有可能。b.乙同学改用滴加稀盐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漂白粉样品中含有;取少量漂白粉样品配成溶液,滴在pH试纸上,最终试纸变白,说明漂白粉样品仍具有漂白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漂白粉部分失效。
(4)由将剧毒的NaCN转化为无毒物质,产物是NaCl和两种常见气体,可知产物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
(2)羟基
(3)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溶液变红,褪色是因为次氯酸根水解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解析:(1)将通入NaOH溶液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的乙醇溶液)混合并不能增强消毒性能,因为乙醇能被氧化。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羟基。
(3)向2mL"84消毒液"中滴入滴酚酞溶液,溶液先显红色后又褪去,显红色原因是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褪色是因为次氯酸根水解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20.答案:(1)
(2)干燥的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尾气吸收装置;(合理即可)
(3)C
解析:(1)将通入水中生成HCl和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题图1中通入干燥的,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干燥的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有毒,从化学实验的安全环保角度考虑,还应增加尾气吸收装置,可以用碱液吸收多余的,如使用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大招解法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极少)]。题图2中,A中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放出;B中和反应放出;C中NaOH和反应生成NaCl、NaClO、,不生成气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