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铁及其化合物--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4 16: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铁及其化合物--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指南针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认识的结果。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
A.Fe B.FeO C. D.
2.赭石为一种中国传统药物,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有“赭,赤色也”、“苦、寒、无毒”的描述,根据上述性质,其主要成分可能为( )
A. B. C. D.
3.氯化铁溶于水,得到___________色溶液
A.蓝 B.紫红 C.棕黄 D.浅绿
4.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 B.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FeO
C.完全反应后,所得液体属于混合物 D.稀硫酸中所含的微粒仅为和
5.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溶液 通入适量
B 溶液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C 溶液 铁屑,过滤
D 溶液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6.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变红,这是因为( )
A.可将还原 B.可将KSCN氧化
C.可将氧化 D.可将KSCN还原
7.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B.铁高温时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D.可用除去溶液中含有的
8.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9.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且氧化性:,在溶有和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溶液中一定无
B.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则溶液中一定有,也可能有
C.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D.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和
10.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恰好使其中的全部转变为,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1.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12.证明某溶液中含有而不含有的实验方法是( )
①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②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③滴加溶液,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④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为了暂时妥善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常加入少量的铁粉
B.某溶液若加入KSCN溶液,无变化,但通入后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C.欲检验溶液是否全部变质,可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紫色是否褪去
D.将适量铁粉放入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和的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4.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可以用如下流程进行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溶”中不能用生锈的铁屑
B.“氧化”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制备”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转化”中使用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利于晶体析出
15.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溶液腐蚀覆铜板,并回收Cu和循环利用溶液。实验室模拟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液1中一定不含
B.Y是稀硫酸
C.Z可以是氯气或溶液
D.根据该流程可以判断出氧化性强于
16.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2:1
C.取滤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为黄色
D.其制备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填空题
17.当人体缺铁时,往往需要服用补铁剂,人体能吸收的是+2价铁元素。查看一些补铁剂的主要成分,了解其中铁元素的价态。
(1)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检验补铁剂中的铁元素
(2)天然食品中含有的大多是+3价铁元素。为了使+3价铁元素转化为+2价铁元素并被人体更好地吸收,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请查阅资料寻找办法。
18.资料:Ⅰ.部分植物吸收铁元素主要通过3个蛋白酶系统进行:①蛋白酶系统通过分泌大量的氢离子将土壤酸化,使难溶性的溶解释放;②由螯合还原酶(FRO)和NADPH脱氢酶组成还原系统,释放的与植物体内的螯合剂形成螯合物后自由进出细胞质体,由还原系统将螯合物转换成螯合物;③转运蛋白(IRT)系统能将螯合物跨膜运输到根部,再由其他转运蛋白输送到各个细胞供机体利用。Ⅱ.可与植物体内的螯合剂形成螯合物。
(1)由信息可知,植物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利用下列铁肥,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酸性条件下,下列试剂可将转化为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KI C.S D.
(3)某实验小组欲检测土壤中铁元素的价态,请给出合理的实验方法。
①土壤中是否存在:________。
②土壤中是否存在:________。
19.现有下列物质:①新制氯水、②铁、③铜。
(1)将转化为,可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将转化为,可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
20.把1.1 g铁、铝混合物溶于的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磁性,因此能够被用作指南针的指针材料,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赭石颜色为红色,主要成分可能为,故选A。
3.答案:C
解析:A.蓝色通常与水溶液有关,如硫酸铜溶液,A不符合题意;
B.紫红色常见于高锰酸钾溶液等,与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溶于水时,形成水合离子,呈现棕黄色,C符合题意;
D.浅绿色是水溶液的特征颜色(如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
解析:A(√)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具有氧化性,二者可发生反应,因此向溶液中通入适量可除去杂质。
B(×)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较高价态),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与Cu发生反应,可将转化为,但引入了杂质。
C(×)均可与Fe反应,溶液中含有,不能用铁屑除杂。
D(×)加入NaOH溶液,均会形成沉淀,且引入了杂质。
6.答案:C
解析:氯水会与发生反应:,其中的被氧化成,而KSCN遇到发生反应,溶液显红色。
7.答案:D
解析:
8.答案:A
解析:A.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故还原铁粉即Fe变质,故A选项正确;
B.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但溶液中可能含,不能说明铁粉未变质,故B选项错误;
C.滴加氯水时可能把溶液中存在的氧化成了,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则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C选项错误;
D.若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被氯水氧化成了,但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A选项。
9.答案:C
解析: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为铜离子只反应一部分,则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则三价铁离子恰好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三价铁离子只反应一部分,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A错误。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因为三价铁离子先与铁粉反应,所以一定不含三价铁离子,一定含有二价铁离子,B错误。若铁粉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C正确。若铁粉有剩余,则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由反应可知,吸收0.025mol,恰好使其中的全部转变为,则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依据题意,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则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原混合物中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0.1mol=1:2,从而得出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即为,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故还原铁粉即Fe变质,故A选项正确;
B.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但溶液中可能含,不能说明铁粉未变质,故B选项错误;
C.滴加氯水时可能把溶液中存在的氧化成了,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则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C选项错误;
D.若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被氯水氧化成了,但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A选项。
12.答案:B
解析:①先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溶液中可能、均存在,故①错误;
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原溶液中不含,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可知被氧化为,证明溶液只含有而不含有,故②正确;
③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证明含亚铁离子,故③正确;
④只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只能检验是否存在,不能验证亚铁离子存在,故④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铁粉有还原性,可以防止被氧气氧化,A项正确;
B.可以与反应得到血红色物质,若一开始无变化,加入氧化剂后溶液变红,则说明一开始只能是,B项正确;
C.有还原性,若溶液中还有残余,则可将高锰酸钾溶液还原褪色,C项正确;
D.根据可以看出,若此时和浓度相等(即假设现在有3个和3个),则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项错误;
答案选D。
14.答案:D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酸溶”时会反应生成铁离子,而流程中铁屑酸溶后也要氧化成铁离子,故可以用生锈的铁质,A错误;
“氧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制备的反应中,氯化铁作还原剂,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错误;
饱和KOH溶液中钾离子浓度较大,利于晶体析出,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得到滤液1时加入了过量,发生反应:,滤液1中一定不含,A正确;由思路导引知Y应为稀盐酸,若用稀硫酸会引入杂质,B错误;由思路导引知可以被氯气或溶液氧化为,C正确;根据可知,氧化性:,D正确。
16.答案:B
解析:A(√)溶液A中含,为防止被氧化,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可看成,,则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1:2。
C(√)钠的焰色为黄色,滤液中含,则取滤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为黄色。
D(√)溶解后加NaOH发生反应,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制备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7.答案:(1)检验铁元素的价态,可以考虑先观察其水溶液颜色的方法:含的溶液为浅绿色,含的溶液为棕黄色。然后可以用和NaOH溶液反应或KSCN溶液反应观察产物颜色的方法鉴别检验:与NaOH生成不稳定的白色絮状沉淀,该白色沉淀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和KSCN溶液作用没有颜色变化,而与NaOH溶液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与KSCN溶液作用呈血红色
(2)为使铁元素被人体较好地吸收,即要将+3价铁元素还原为+2价铁元素,可以考虑加还原剂,但该还原剂必须对人体健康无害,如加入Fe粉
解析:
18.答案:(1)A
(2)BD
(3)①取土壤加入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合理即可);②取土壤加入桸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酸性溶液,若溶液褪色,则含(合理即可)
解析:(1)分析题给信息可知,植物可直接利用,而需要转化为才能被利用,A项中铁元素为+2价,B、C、D项中的铁元素均为+3价,故A项符合题意。
(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需要加入还原剂。具有强氧化性,A项不符合;具有还原性,可以将转化为,B项符合;S是弱氧化剂,不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中硫元素为-2价(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可以将转化为,D项符合。
(3)①检验可用KSCN溶液,实验方法为取土壤加入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②检验可以利用的还原性,如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方法为取土壤加入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酸性溶液,若溶液褪色,则含。
19.答案:(1)①
(2)②③
解析:(1)将转化成需加入强氧化剂如氯水等;
(2)将转化成需加入还原剂如Fe、Cu等。
20.答案:(1)0.08 mol
(2)0.02 mol;0.01 mol
解析:(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
(2)设1.1 g混合物中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
则有,解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