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氧化还原反应--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浓硫酸作干燥剂 B.金属钠的冶炼
C.小苏打中和胃酸 D.二氧化碳灭火
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产物可能有,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如表所示(忽略溶液中的)。则x、y分别等于( )
所含离子
个数 13a 8a x a y
A.a、3a B.3a、a C.2a、2a D.a、a
5.铵明矾常用于食品、医药和污水处理,高温条件下可分解为氧化铝和多种气体。下列对气体产物的预测合理的是( )
A. B.
C. D.
6.已知氧化性:,向含a个的溶液中加入含b个的溴水,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
B.当时,发生离子反应:
C.当时,反应后的溶液中数目之比为1:1:5
D.当时,发生离子反应:
7.已知离子方程式_______(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4
B.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C.当有1个还原剂被氧化时,转移24个电子
D.氧化产物为和
8.高铁酸钾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制备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已知: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B.中Fe显+6价
C.由上述反应可知,的氧化性强于
D.X为,Y为
9.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10.可以发生反应:(未配平),已知:F为-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还原产物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生成1个转移1个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4
11.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1)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该反应中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为;(2)向亚氯酸钠()固体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该反应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1)和(2)的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HClO B. C. D.
12.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我国古代文明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技术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湿法炼铜:
B.火法炼锌:
C.硝土和草木灰制硝石:
D.黑火药爆炸:
14.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
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
15.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三氟化溴有强氧化性和强反应活性,是一种良好的非水溶剂,遇水立即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0.5mol被氧化时,生成0.1mol氧气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当转移电子6mol时,生成的还原产物为1mol
D.当生成2.7molHF时,被还原的为0.2mol
二、填空题
17.有人认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将你的观点和理由与同学交流讨论。
18.对进行多角度分类研究并预测其性质。
(1)从组成特点分析,属于_____(填“氧化物”“酸”或“盐”)。
(2)从Mn元素具有的化合价角度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_____性。
(3)已知:在强酸性条件下一般被还原为,KSCN溶液遇显红色。
①将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推测反应后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填标号)。
a. b. c.S d.
②向2 mL新制的溶液中滴加1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酸性,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含氮污水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通常将其中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或生物质而去除。
(1)厌氧氨氧化脱氨的机理如图:
①理论上参与Ⅰ、Ⅱ中反应的个数比为_______时,氮的脱除效果最好。
②废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对氨的脱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当溶解氧质量浓度在之间时,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大,氮的脱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有:氧气浓度越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越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将厌氧氨氧化与铁氨氧化、铁型反硝化耦合的新型脱氨过程如图所示。已知:铁氨氧化过程中,转化为;铁型反硝化过程中,转化为;易分解产生气体。
①过程(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不宜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型脱氮过程相比厌氧氨氧化脱氮过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离子个数之比为5∶2
D.若有2个参加反应,则转移10个电子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的Al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
B(√)的Fe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成,又可以被还原成Fe,故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C(×)的Cl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不能作氧化剂。
D(×)的S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不能作氧化剂。
2.答案:B
解析:A.
Ca在和CaO中均为+2价,C在和中均为+4价,O均为-2价。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
Mg从单质(0价)变为MgO中的+2价(被氧化),C从中的+4价变为单质C(0价)(被还原)。存在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C.
Na在和NaOH中均为+1价,O和H的价态未变。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Cu在和中均为+2价,Cl、的价态未变。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答案:B
解析:
4.答案:B
解析:B(√)得,失,失,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解得,由电荷守恒得,解得。
5.答案:A
解析:中N为-3价、S为+6价、0为-2价、H为+1价。
A(√),部分N由-3价升高为0价,部分S由+6价降低为+4价,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产物预测合理。
B(×),N由-3价升高为0价,部分O由-2价升高为0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产物预测不合理。
C(×),S由+6价降低为+4价,只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产物预测不合理。
D(×),部分S由+6价降低为+4价,只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产物预测不合理。
6.答案:D
解析:A(√)氧化性,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B(√)含a个的溶液中有a个、2a个,由于还原性,所以加入的先与发生反应,再与发生反应,可得关系式,2a个完全反应需要消耗a个,a个完全反应需要消耗个,故当时,不足,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当时,即a个和个反应,则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后还剩余个,个可以氧化个生成个,个全部被还原为,生成的个数为,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数目之比为1:1:5。
D(×)根据B项分析,当即时,过量,完全反应。
少量,根据少量物质的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符合物质组成比知,题给离子方程式错误。
过量,少量定为“1”,被氧化成且被氧化成,1个化合价升高3,1个化合价降低2,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再根据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
7.答案:C
解析:
第1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第2步 一标:标出反应物的电子变化
二交:搞定变价元素原子守恒
三补足 调平电荷 (左侧电荷数为-28,右侧电荷数为-36,右侧需补)
看H补用O检查,配平H、O
第3步同侧相同物质合并,方程式“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A(√)]
B(√)反应有生成,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根据上述分析知,当有1个还原剂()被氧化时,转移28个电子。
D(√)为还原剂,失电子得到氧化产物和。
8.答案:A
解析:B(√)中K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Fe显+6价。
第1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第2步 一标:标出反应物的电子变化
二交:搞定变价元素原子守恒 _______2____3__
三补足 根据题干信息,用调平电荷 __2____3____3_______(右侧电荷数为-7,左侧加调平电荷)
看H补,用O检查,配平H、O __2____3____2____3__
第3步同侧相同物质合并,方程式“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A(×),Fe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升失氧化还原剂”知,是还原剂:,Cl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降得还原氧化剂”知,是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C(√)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的氧化性强于。
D(√)X为,Y为。
9.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知,氧化性。根据题给反应知对应的还原态物质分别为,可得
“左右下可反应”,故D项反应不可能发生,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A(×),S元素由-2价升高为+6价,根据“升失氧化还原剂”,知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
B(×),O元素由+1价降低为0价,根据“降得还原氧化剂”,知为氧化剂、为还原产物。C(×)
D(√),S元素化合价升高8,1个失去,,O元素化合价降低1,1个得生成1个,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4。
11.答案:C
解析:C(√)(1)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反应后Cl元素的化合价小于+5;(2)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反应后C1元素的化合价大于+3;又在(1)和(2)的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故X中C1元素的化合价应大于+3、小于+5,只有符合。
12.答案:D
解析:A(×)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故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B(×)单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到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故可表示为。
C(×)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拢而不交叉,故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D(√)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需将得失电子数目改写成“”的形式,故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13.答案:A
解析:A(×)反应中Cu、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C、Zn如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中S、N、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A(×)湖笔,以竹管为笔杆,以动物尾毫为笔头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松木中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徽墨主要为碳单质,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宣纸,以楮树皮为原料,得到纸浆纤维,从而制作宣纸,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端砚以端石为原料,经过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步骤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5.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反应中,单质碳与化合物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单质硅和化合物一氧化碳,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A 项,金属钠与硫粉研磨即剧烈反应发生爆炸,A 错误。
17.答案:不同意。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18.答案:(1)盐
(2)氧化
(3)①a;②
解析:(1)从组成上看,由和。构成,属于盐。
(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7(最高价),易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故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3)①将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说明被还原为,M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反应后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②第一步:提取信息。向2 mL新制的溶液中滴加1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酸性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结合“KSCN溶液遇显红色”,知酸性条件下被氧化为,,被还原为。
第二步:确定反应主体。
第三步:3步配平。
第1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第2步 一标:标出反应物的电子变化
二交:搞定变价元素原子守恒
三补足 调平电荷 (左侧电荷数为+9,右侧电荷数为+17,左侧补)
看H补用O检查,配平H、O
第3步同侧相同物质合并,方程式“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19.答案:(1)①1:1;②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大,部分会被氧化成,而保留在溶液中。
(2)①碱性条件下,易生成沉淀;易转化为难电离的,又易分解,会生成氨气逸出。影响脱氮效果;②新型脱氮过程能将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同时去除,与可反复循环使用。
解析:(1)①Ⅰ中,根据氮原子守恒得;Ⅱ中,N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0,,N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Ⅰ中有1个参与反应时,得到1个,Ⅱ中1个参与反应消耗1个,故Ⅰ、Ⅱ中反应的个数比为1:1时,氮的脱除效果最好。②中N元素化合价为+3,结合N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知,其能继续失电子被氧化为,故当溶解氧质量浓度在之间时,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大,氮的脱除率下降,其原因还可能为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大,部分会被氧化成而保留在溶液中。
(2)①过程(ⅰ)为铁氨氧化,,初步写出。
第1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第2步 一标:标出反应物的电子变化
二交:搞定变价元素原子守恒
三补足 调平电荷 [碱性条件下,易形成沉淀,故溶液为酸性环境,应用调平电荷;左侧电荷数为+19,右侧补]
看H补用O检查,配平H、O
第3步同侧相同物质合并,方程式“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②厌氧氨氧化脱氮中无法去除,而新型脱氮过程能将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同时去除,与可反复循环使用
20.答案:B
解析:A.中的碘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强弱顺序是:>,故B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碘酸根离子和还原剂锰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C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有2个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7-2)=10个,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