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前预习:
1.西周分封制是如何走向瓦解的?王室衰微的表现?
2.诸侯争霸的原因、影响?
3.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春秋时有位楚庄王,他即位后的三年时间里,从未向国内发布任何诏令,夜以继日地在宫中寻欢作乐。有臣子劝诫,楚庄王答曰:出国京城,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从此以后,楚庄王励精图治,把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故事。后来,楚庄王行军经过洛阳的时候觐见周天子,第一句话就问周王室九鼎的大小。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是对于周王权威的挑衅,周天子对他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对此无能为力呢?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温故知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时期
公元前
221年
春秋
战国
公元前
770年
公
元
前
4
7
6
年
公元
公
元
前
4
7
5
年
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活动与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石器
青铜铲
廉价、粗糙、不精细、硬度不够,不耐用
骨耜 耒耜
劳动工具改进
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劳动工具改进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畜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劳动工具改进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2.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业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专业化程度提高、分工更加精细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冶铁业
冶铁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勾践剑(左)与夫差矛(右)
图中的剑和矛分别镌刻有“鸩浅”和“夫差”等字样,上面布满精美的菱形花纹,反映出高超的制造技艺。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漆器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商 业
3.商业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耸肩尖足空首布
刀币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的困境是什么?
二、王室衰微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具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西周·分封制
春秋·王室衰微
授民授疆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制度上
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国君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周王室管辖地区范围缩小,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王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诸侯王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使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经济支持
统治区域上
政治地位上
经济上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二、王室衰微
想一想:春秋时期的“动荡”表现在哪些方面
楚王问鼎——
诸侯并起——
竞相变革——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书本P30,说明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二、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争霸不断
战争频繁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善于用人)
前651年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三、诸侯争霸
1.齐桓公称霸
(1)原因:
(2)内容:
(3)结果:
相关史事:
管仲原先辅佐公子纠,帮助他与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国君的宝座。在争斗中,管仲用箭射中小白。小白假装身亡,趁机抢先归国即位,史称“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管仲有才能,让他主持国政。管仲不负重托,治国有方,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齐桓公这种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做法,受到后人的称颂。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2.诸侯称霸的关键
任用贤能,革新强国---革新
遵守诺言,跃居霸主---诚信
改过自新,问鼎中原---努力
忍辱负重,雪耻复国--毅力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读地图
1.观察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
2.找到曾经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所在位置。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对照两张地图,思考: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争霸的消极影响:
春秋争霸的积极影响 :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1.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2.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
4.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了。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三、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出现
牛耕使用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逐步瓦解
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等
影响
给人民带来灾难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
生产力提高
课堂小结
小试牛刀:
1.《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齐桓公称霸
D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3.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B.周天子管辖范围扩大
C.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国家间交往密切
A
4.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争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
③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④争霸战争加速了统一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5.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新生产工具出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