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能力检测(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 满分:120分
得分:
【卷首语】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欢迎你来到弦歌不辍的百年长郡。愿你在120分钟里,与古今君子对话,与天地湖湘共鸣。
一、积累运用·濂溪一脉(共20分)
—周敦颐《爱莲说》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者,长郡精神之象征也:根扎泥土,心向光明。请以你真挚的文字,为这朵“莲花”再添两分清韵。
(一)积累
1. 下列成语字音字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锲而不舍”中的“锲”意为“雕刻”,读作“qì”,不能误读为“qiè”。
B. “矫揉造作”中的“矫”是“使曲变直”之意,不可误写为“娇”。
C. “强聒不舍”中的“聒”读作“guō”,意为“喧扰”,不可误读为“guā”。
D. “鸠占鹊巢”中的“鹊”指喜鹊,易误写为“雀”,应特别注意字形。
2. 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
祝贺你以优异成绩考入长郡中学,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作为长郡学子,请铭记:
(1)面对学业挑战时,我们需坚信前途光明,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
(2)担当时代使命时,我们应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所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
2025年7月长郡中学开展“走进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 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活动推荐词片段,请你选出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①同学们将在248个参考课题里自行选择,如农村青年参军情况调研、浏阳烟花品牌文化探究、微信支付在农村应用情况等……。②各小组将不断总结、发现与思考,把青春答卷写在祖国大地上。③这些丰富多彩的课题不但能让大家走出教室,而是能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让这段经历成为长郡学子成长路上最坚实和难忘、永远铭记的基石。
A. 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如”字后面要加冒号。
B. 第②句词序不当,“总结、发现与思考”应该改为“发现、思考与总结”。
C. 第③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而是”改为“而且”。
D. 第④句成分累赘,删去“和难忘”,保留“永远铭记”。
4. 学校新农村研学基地设计活动区域名称,请参考示例,根据活动项目拟写区域名称。
项目 区域名称
插秧体验、蔬果采摘 示例:“农耕乐园”
方言故事会、民谣传唱 (1)__________
乡村墙绘制作 (2)__________
5. 实践活动中需开展“农家菜园种植”比赛,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对初次参赛的同学们进行简明扼要的实践指导。(字数不超过60字)
动作要领 注意事项
①挖坑深度要适中 按指示牌分区种植,戴好园艺手套,浇水量要适度,避免正午浇水,防止阳光灼伤叶面。
②放苗后轻轻压土
③早晚浇水最合适
6. 当长郡中学“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团队满载调研成果凯旋之际,又传特大喜讯,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写的一则消息,请你为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校园记者7月13日报道 北京时间7月13日晚,长郡中学高三2201班刘墨涵同学以优异成绩勇夺第5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湖南省今年唯一一枚五大学科国际奥赛金牌,也是长郡中学第15枚国际奥赛金牌(化学学科第4枚)。7月14日晚,刘墨涵将载誉归来,长郡中学校领导、师生代表等将前往机场迎接。
二、阅读(共50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湘味千年(共8分)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少年歌》统在耳。辣椒之大,正点燃湖湘赤子之心。循文字的香辣,入三湘四水的味觉山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古代有美食博主,第一支Vlog一定是剁辣椒
从盆景到餐桌:辣椒的华丽转身
明朝万历年间,辣椒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最初只是文人庭院里的“红珊瑚”盆景。直到康熙年间,贵州山民在缺盐少菜的日子里,偶然发现辣椒加盐发酵竟成了下饭神器。《黔书》记载的“以辣代盐”,开启了剁辣椒的传奇。
地理与科学的味觉密码
湖南年均160天阴雨,发酵剁椒的辣椒素驱湿效率比鲜椒高3倍。明代《长沙府志》记载,腊月船工在湘江边试温,发现吃了剁椒的纤夫在0℃水温中可多撑桨30下。换算到现代,辣椒素令皮肤血流速度提高28%,体表温度上升1.7℃。
辣椒素还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轻微的兴奋感,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剁椒的人群,疼痛耐受阈值比普通人高18%,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辣不欢”。
古法制作:一坛辣椒的时光密码
选材:湖南浏阳的“鸡肠子辣椒”,皮薄肉厚,经400年选育,辣中带甜。旧历六月初六“天贶节”开晒,紫外线指数最高,辣椒水分降至60%,颜色最艳。
炮制:鲜椒晾晒去水汽,剁碎后按“一斤辣椒一两盐”的比例拌匀,淋白酒激发风味。白酒如同“发酵卫士”,加速乳酸菌增殖;消灭杂菌,降低腐败风险。白酒中的酯类与辣椒芳香物质结合,产生独特花果香,湖南老话称“好椒半两酒,开坛香十里”。
封坛:压实装坛,表面撒盐隔绝空气,封坛第7夜,贴耳可闻“咕嘟”微响——乳酸菌主发酵;第14夜转为“嘶嘶”轻叹——酵母次级发酵完成,此时开坛风味最佳。汪曾祺曾赞:“这坛剁椒,比燕窝鱼翅还金贵。”
古代“美食博主”的带货日常
若古代有直播,剁辣椒必是爆款!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录“酱炒甲鱼”时提到的“椒”,正是剁辣椒的雏形。
农妇更懂营销——赶集日现场演示剁椒拌饭,让油辣椒成了康熙年间的“网红产品”。
贵州人爱无水多油的暗红剁椒,湖南人则钟爱酸辣发酵版。湘西加豆豉增酱香,洞庭渔民配紫苏蒸鱼头。如今短视频平台上,自制剁椒播放量破亿,有人加柠檬提果香,有人用小米辣造“魔鬼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工艺的创新。
结尾
如果古代真有美食博主,她的Vlog或许会这样收尾:“看官们呐,这坛剁椒里藏着的,是老祖宗用日子酿出来的烟火气。”
7.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辣椒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后,立即被广泛用作调味品。
B. 辣椒素能提高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
C. 湖南剁辣椒的最佳食用时间是封坛后的第7天。
D. 贵州人偏爱的剁辣椒特点是酸辣发酵版。
8.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月初六晒椒的习俗源于此时紫外线强度利于辣椒保存。
B. 袁枚《随园食单》证明清代文人已系统研究剁辣椒生产工艺。
C. 湘西人添加豆豉、洞庭渔民使用紫苏,体现因地制宜的调味智慧。
D. 现代人用小米辣制作“魔鬼版”剁椒,表明传统工艺已被淘汰。
9. 小明的妈妈想自制剁辣椒,她认为“加白酒会破坏传统风味”,打算省略这一步。请结合材料中的科学原理,劝说她按古法添加白酒。
(二)文学作品阅读·光年长郡(共16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的月光曾拂过长郡的钟楼,如今它落在你摊开的卷面,像一封从1904年寄来的家书。请以心灵为邮戳,签收这份跨越百年的温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的怀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的怀想像一畦吐穗的稻谷,像一束流泻的丁香。让我想起了故乡张家界乡村的矮房,屋前的水井,屋内的柴火坑和我那苍老的奶奶。听父亲说,奶奶是童养媳,含辛茹苦地带大了九个子女。每个孩子过生日时,她就饿自己,省下自己那天的口粮,磨点米粉,做两个团子给孩子吃。十二岁那年,我第二次回到故乡,奶奶已经糊涂了,不认识我了。她每天吃饭时四处寻找她口里那个“胖丫”回家,夜晚佝偻着瘦小的身子用火坑里的灰烬给我烤银叶儿粑粑。我知道她虽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她心里隐隐约约地感到:眼前这个娃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孙女。分别那天,我和父亲怕她像孩童般不舍,偷偷离开。可是才走到村口,我就被远处的哭声牵绊住了,我看到奶奶身着黑土布衣的瘦小身影,奔跑中凌乱的头发,跑掉的一只鞋……这些与童年相关的回忆,在心口燃烧,发疼。
第三次再见奶奶,那是前年。高高的墓碑下,奶奶静静地躺在里面。父亲,这个情感内敛,从不在子女面前倾诉的人,那天红着眼睛,忍不住说了奶奶的许多往事:奶奶在艰苦的岁月里拉扯九个孩子,都活了下来,这是一个奇迹!操办儿女的婚事,一大家人几十年和和睦睦,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她的能力!父亲说奶奶的世界里只有子女,她活着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活下去。奶奶一辈子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她就像一个木陀螺,被苦难生活的鞭子不断地抽打着,抽打着,直到她再也转不动了,静静地躺在四婶娘的怀里离去……四婶娘说,奶奶只是要四婶娘抱着她,抱紧点。
奶奶一定是太苦了,太累了,她一辈子养育儿子照顾孙子,劳累着,苦难着,她唯独没有爱过自己。我又想起若干年前姐姐请客吃饭后,父亲坐在我车上不住地流眼泪,喃喃着:“我娘这辈子没有过上好日子啊。她为什么不能等等我们,这么好的日子,她没有赶上啊!”
今天是中秋节,父亲母亲在家忙忙碌碌一整天。父亲年过古稀,腿脚不太灵便,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个家操劳。父亲年轻的时候为了家人能生活宽裕,到浙江奔波了一整年。回家后,我们家成了那个年代罕见的“万元户”,可是他却累出了风湿关节炎;父亲中年时为了家人能吃好,钻研厨艺,一做就是几十年;而今父亲老了,他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生病从来不告诉我们,直到被医院折腾得病情加重,这才问我们医院里是否有熟人可以帮忙,让他少受点折磨 看着父亲的满脸汗水,蹒跚的脚步,我心里百味杂陈,心酸感叹:父亲,你怎么就这么舍不得麻烦你的孩子呢
月光如水银般倾泻在小小的院落里,将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想把这段团圆的时光也拉得绵长无尽。
中秋之夜,月光像盛开的花朵落在肩上,我心中聚拢了对父亲愧疚。我知道:我心灵的月亮缺了。
我的奶奶,我的父亲,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他们的身上有着大山深处的气质:质朴无华。我不能像旁人那样去虚无地赞美他们,我只求能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奶奶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能感触她的坚强、隐忍,不屈于生活的精神。她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她却用勤劳、朴实、爱子为笔画,组成文字,写了一本足够我品读一辈子的人生著作——困难面前要坚韧和淡定。我的父亲虽已古稀,但是我还想帮他圆一些他年轻时曾经拥有的梦想,我想和他好好交谈一下,让他不要怕麻烦我,告诉我他还有哪些期盼。能让父母开心快乐,这是做子女的最大幸福!
岁月用斧凿刻下的痕迹让我愈发感到人生的不易,父母的伟大,要珍惜亲情。我弥补不了祖辈的残缺,但我可以做好身边事、眼前事,让我的父亲、母亲安享晚年,让晚年的幸福补给岁月曾经带给他们的苦难。生命如月,它或亏或盈,或黑或明,本质圆满。
丹桂盈香秋菊黄,银月满盘桂花香。年更岁替无穷尽,亲情牵绕比路长。我要盈握一捧生命的月光,让内心永存孝恩、宁静和庄严。
(选自《长郡教育集团首届教职工诗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 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中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回忆奶奶和父亲的往事,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感恩。
B. “奶奶已经糊涂了,不认识我了”表明奶奶对孙女的冷漠,体现了亲情的疏离。
C. 文中父亲“红着眼睛”讲述奶奶的往事,体现了他对母亲深藏的愧疚与思念。
D. 作者用“木陀螺”比喻奶奶的一生,形象地表现了她在苦难中不停操劳的坚韧。
E. 全文以“月亮的残缺”象征作者对亲情无法弥补的遗憾,基调悲观而沉重。
11. 文中写道:“月光如水银般倾泻在小小的院落里,将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想把这段团圆的时光也拉得绵长无尽。”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内容、情节安排和主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12.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标题“中秋的怀想”中:“怀想”一词的多重意蕴。
(三)古诗文阅读·潇湘巡航(共18分)
陶澍笔下的潇湘,是敢为天下先的浩荡;曾国藩的湘军,是扎硬寨、打死仗的坚韧。让我们驾一叶文化之舟,去采撷湖湘文脉里最亮的星火。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潇湘夜行
陶澍①
万山红叶映澄潭,一叶轻舟破晓岚②。
湘水远从云外落,楚天空阔不胜帆③。
渔歌互答芦花岸,橘柚千树压秋岚④。
我愿乘风到霄汉,与君同写碧云函⑤。
【注】①陶澍:湖南安化人,道光间官至两江总督。他治理太湖流域、改革漕运、奠定近代江南经济格局,魏源称其“救时之相”。②破晓岚:划开清晨雾气。③不胜帆:再多船也容得下。④压秋岚:沉甸甸地压着山雾。⑤碧云函:蓝天作纸写信,喻抒怀。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万山红叶映澄潭”以浓烈秋色勾勒出湖湘山水的雄奇与明丽。
B. “渔歌互答芦花岸”写潇湘渔家之乐,展现湖湘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C. “橘柚千树压秋岚”一句以“压”字写橘柚之繁、秋岚之重,寄托游子思乡之愁。
D. 诗人借“乘风到霄汉”表达奋发向上、与友人共同建功立业的豪情。
14. 诗中“湘水远从云外落,楚天空阔不胜帆”一联,是如何在阔大的景象中寄寓积极情怀的 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咸丰二年,粤贼犯长沙,城垣圮坏,势危甚。国藩时丁忧①在籍,巡抚张亮基三遗使驰书,促其出襄军务。国藩初以礼制固辞,既而叹曰:“此岂执丧读礼时耶 ”遂墨绖②莅③事。时承平久,武备弛,官兵遇贼辄溃。国藩乃撤召湘乡勇丁,简其壮健者编伍。
或谏曰:“公以书生督战,未习戎事,事必不济。且楚勇素骄悍,恐难节制。”国藩慨然曰:“湖湘子弟多血性,岂效楚囚对泣耶 夫用兵先治心申明大义则骄者可驯立定规矩则悍者可戢④。”乃亲撰《得胜歌》训士,凡阵法、器械、守备之节,皆手定程式。士卒始知战法,一改绿营积习。绿营但知仰食粮饷,湘军则人人诵习《得胜歌》,明忠义之理。
及战,国藩每黎明即起,巡营垒,与士卒同甘苦。尝谓人曰:“治军如治经,当先明句读;驭众如驳生、贵在养廉耻。故湘军出战虽伤亡枕藉⑤、无敢退者。
(改编自《清史稿·曾国藩传》《湘军志》)
【注】①丁忧:遭父母丧。②墨绖(dié):墨色丧服。③莅(lì):到。④戢(jí):收敛。⑤枕藉(jiè):(尸体)交错堆积。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查阅词典法】“圮”有①倒塌,②断绝,③倾覆等义项,“城垣圮坏”的“圮”应为①。
B. 【成语关联法】“官兵遇贼辄溃”的“辄”与“浅尝辄止”的“辄”都表示“就。”
C. 【课内迁移法】“简其壮健者”的“简”与“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中的“简”意思相同。
D. 【语境推断法】“楚勇素骄悍”的“悍”在文中应理解为“凶暴。”
16. 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逻辑最严密的一项是( )
A. 夫用兵/先治心申明大义/则骄者/可驯立定规矩/则悍者可戢
B. 夫用兵先治心/申明大义/则骄者可驯立/定规矩/则悍者可戢
C 夫用兵/先治心申明/大义则骄者可驯/立定规矩/则悍者可戢
D. 夫用兵先治心/申明大义/则骄者可驯/立定规矩/则悍者可戢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湘子弟多血性,岂效楚囚对泣耶
18. 结合上文,补全下面表格中与“曾国藩”相关的内容。
行为表现 形象特点
例:墨绖莅事 勇于担当
亲撰《得胜歌》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与士卒同甘苦
(四)名著阅读·中流击水(共8分)
橘子洲头的浪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纸页间再次激荡。湖湘子弟把“敢为人先”写进了世界的编年史——此刻,轮到你用有力的文字为历史加注新的批语。
19.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列哪位将领的事迹最能体现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
A. 刘志丹创建陕北红军,提出“狡兔三窟”的游击战术。
B. 彭德怀指挥红军取得大捷后,毛泽东赠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 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坚持“不抛弃一个伤员”的原则。
D.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表达坚定革命信念。
材料一
陶澍《潇湘夜行》(1830年)
背景说明:道光七年,湖南安化人陶澍时任两江总督兼管漕运。面对河道淤塞、盐政腐败、白银外流三大难题,他顶住守旧派压力,首次把江浙漕粮改由海运直抵天津,年省银百余万两;又在两淮推行“票盐法”,打破官商垄断,使盐价骤减而税收反增。诗末“乘风到霄汉”一句,正是以冲破天际的想象,寄寓“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壮志,被后世誉为“近代湖湘经世致用第一人”。
材料二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背景说明:32岁的毛泽东步行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32天,行程1400里,写下2万余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首次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路径。文中“暴烈行动”四字,把湖湘“吃得苦、霸得蛮”的民间性格升华为中国革命的战略号角,为22年后的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基石。
20. 请结合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身份,分析“敢为人先”精神在19世纪湖湘士大夫与20世纪湖南革命者身上的不同表现,并论证其共同的精神内核。
三、写作(共50分)
21. 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以“抬起头”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迪;②合乎情理,不得生搬硬套;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濂溪一脉(共20分)
(一)积累
1. A
2.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运用
3. A
4. ①. “乡声雅集” ②. “乡韵画墙”
5. 挖坑深浅适中,放苗后轻压土;分区种,戴手套;早晚浇水,量适度,避正午,防灼伤。
6. 长郡中学刘墨涵勇夺国际化学奥赛金牌
二、阅读(共50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湘味千年(共8分)
7. 7. B 8. C
9. 阿姨,加白酒其实是古法制作剁辣椒中保证风味的关键一步,并不会破坏传统风味,反而有重要作用。白酒如同“发酵卫士”,能够加速乳酸菌增殖且消灭杂菌,降低腐败风险。同时白酒中的酯类会与辣椒的芳香物质结合,产生独特的花果香,这正是传统风味的重要来源。
(二)文学作品阅读·光年长郡(共16分)
10. AD
11. ①内容上:描绘了中秋月夜院落中月光倾泻、影子悠长的温馨景象,直观展现了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刻;
②情节安排上:承接上文父母忙碌筹备中秋的场景,引出下文对父亲的愧疚与对亲情的深刻感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主旨表达上:通过“想把团圆时光拉得绵长无尽”的联想,含蓄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眷恋,深化了“珍惜亲情、感恩家人”的主旨。
12.
①怀想奶奶:忆其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对“我”的疼爱,感佩她坚强隐忍、勤劳朴实的精神。
②怀想父亲:念其为家操劳一生、生病不愿麻烦子女,愧疚未多关怀,愿帮他圆年轻时梦想。
③怀想亲情:反思祖辈、父辈的付出,领悟亲情珍贵,决心珍惜当下,让父母安享晚年。
④怀想人生:从祖辈父辈经历中品读人生真谛,愿盈握“孝恩”月光,存内心宁静庄严。
(三)古诗文阅读·潇湘巡航(共18分)
13. C
14. ①“云外”极写湘水源头之高远,勾勒水流奔腾的磅礴气势;“空阔”“不胜帆”描绘出楚天无垠、容船万千的开阔境界,整体展现宏大辽远的自然格局。
②湘水奔流不息暗喻生命力与进取精神,楚天辽阔容帆无数象征广阔的施展空间;结合诗人“救时之相”的身份,景象中的开阔与动感,暗含其对理想抱负、建功立业的向往与豪情。
15. 15. D 16. D
17. 湖湘地区的子弟大多富有刚强正直的气概,难道要效仿那些对着哭泣的楚囚吗?
18. ①. 善于治军 ②. 黎明即起,巡营垒
(四)名著阅读·中流击水(共8分)
19. B
20. 不同点:
①陶澍任两江总督时,顶住压力推行漕运、盐政改革,打破垄断,解财政难题,体现突破旧制、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陶澍的“敢为人先”侧重制度与经济改革。
②毛泽东1927年深入农村考察,提出农民是革命主力,主张以暴烈行动变革,展现挑战权威、依靠群众推动变革的“霸得蛮”精神。毛泽东的“敢为人先”侧重思想与群众动员。
共同点:均受湖湘文化影响,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付诸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彰显“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等核心价值。
三、写作(共50分)
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