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15: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八中 2025—2026 学年度 (上)入学考试高三年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①城市文化空间是“得到城市居民普遍认同的,具有文化记载、传播、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公众互动对话空间、心灵静思空间及关爱弱势群体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正义的题中之义。非正义的空间常常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通过隐蔽的手段维持着资本的扩张,扩大了权力的不平等。而正义的空间,则具有公平、平等、包容,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
②在现代城市社会中,随着城市商业化日益加剧,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当下,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的 一个重要议题。
③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近些年来,线上书店不断挤压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的电子阅读习惯直接威胁着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城市实体书店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闭潮”后,依托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从资本的空间化到空间的资本化,城市实体书店由同质化文化空间复制转向追求异质化文化空间符号价值;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的改造升级是对消费空间变革的一种回应。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
④实体书店的选址依据是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受众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书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截至 2020 年 11 月,西西弗书店在全国 70 多个城市拥有 300 多家实体连锁书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从实体书店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于城市内部空间而言,这些实体书店多分布于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地,为了吸引客流量,这些场所甚至提出,只要实体书店愿意入驻,商厦、购物中心可以减免租金,给予装修补贴。
⑤人们进入城市实体书店,可以享受到新型实体书店空间提供的文化资源,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租累社会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有城市实体书店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 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
⑥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 Page0ne 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 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
⑦传统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多以书籍类别为标准进行分区陈列,而新型实体书店空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顾客在传统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与在转型升级后的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顾客可以快递感知和体验书籍文本丰富的符号价值与意义,同时, “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大多数普通艺术家总是难以实现机会公平,而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不能脱离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从 2010 年开始,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
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被霸权话语所建构的“非正常”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品。总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试图关怀处境艰难的艺术家、身处异乡的外国旅居者、位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正是借助空间正义追寻社会正义的一种尝试。
(摘编自江凌《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城市文化空间具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差异,其正义性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在城市商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其改造利用可以克服人的异化危机。 C.依托空间改造,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能否实现人文关怀,还有待讨论。
D.客流量是实体书店考虑是否入驻的因素之一,而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吸引实体书店入驻也为了追求客流量。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处于消费空间变革的当下,城市实体书店通过出售书籍营利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相较于传统书店,现今实体书店的功能分区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使人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功能区。
城市实体书店邀请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既能为受众提供审美体验,又能使艺术家借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新型实体书店按照多种要素进行空间划分,在阅读区域,顾客可快速体验书籍文本的符号价值。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张永在东单书店组织的作家签售会上买书签名时与作家莫官结识,在莫言指导下,他创作的《赛车》备受欢迎。
顾客通过预约进入上海朵云书院,置身于配有巨大的盆栽喷水池和石墩的书店“空中花园”,可观赏黄浦江两岸景色。
李女士与重庆高考状元之母王某五年前相识于钟书阁,在王某的推荐下,李女士为儿子报了三年的国学班。
北京人文考古书店看似冷清,实则常有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到此购买大量的书籍和文创产品。
举例论证有概括总体事实和列举个别事实两种形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不同事实形证明了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特点,请根据文本第⑦段内容完成表格。(4 分)
④ 空间包容性
重庆市将建设一批公益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这些图书馆的空间正义性,文中城市实体书店能带给图书馆设计者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想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地图终结的地方①
【美】罗恩·拉什
他们已经逃亡六天。一个大约五十岁的男人,头发剪得很短,像是灰色的羊毛缝在一张红木般黝黑的脸上。一盏提灯在他身侧晃来晃去,用来固定它的麻绳摩擦着他左侧肩膀上隆起的鞭痕。他的右手抓着一只麻袋。他的同伴十七岁,肤色略浅,头发更长,发卷泛红。
他拿着地图。地图上又显示了一个村庄,再远处有一条河,一座木板桥。桥的上方有一个箭头。再过去,便是空白一片。日落时分他们过了桥。夜色渐浓,尽管他俩都已经看不清脚下的路了,却还没有点亮提灯,到半夜只好偷偷溜进一间谷仓休息。
牛铃吵醒了睡在阁楼地板上的他们,一头牛缓缓走进谷仓,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人提着桶跟在后面。牛奶喷进铁桶,嘶嘶直响。年轻人透过木板的缝隙偷看,几根稻草从缝隙里滑出来,掉了下去。农民没有抬头看,但是他缩起肩膀,攥紧铁桶,飞快地离开了谷仓。
“他会拿枪对准我们。”男人说,“从谷仓前门出去,我想让那个白人看到我们是空着手的。”
“他连个屋顶都快没了,你怎么知道他会有枪 ”年轻人问,“上校连猪都不会养在这种鬼地方。” “他有枪。”男人回答,把提灯和麻袋一起放在地上。
一只乌鸦哇哇叫着飞过头顶,停在不远处的玉米地里。
年轻人走进谷仓的角落,朝木屋张望。农民走了出来,右手拿着一把燧发枪。
“去他妈的,维提卡斯,我们得快走。”年轻人说。
“去哪儿 ”他的同伴说,“我们已经跨过了地图的边界。”
“我们不应该拼命逃跑的,”年轻人焦躁地说,“我就知道不应该这么做。现在回去的话,上校不会再让我打理马厩,没有这样的好事。上校会派我和你们其他人一起在田里干活。”
“这个白人还什么都没做,”男人柔声说,“伸出手来,让他看到你的手心。”
但是年轻人转身冲进玉米地,一直跑到田地中间才停下来。男人苦笑了一下,又往谷仓外走了两
步。
“我没有偷东西,先生。”黑人说。
白人从西面走来,升起的太阳让他眯起眼睛。
“回到谷仓里去,我能看得更清楚些。”
黑人看了一眼从阁楼房梁上垂下来的绳子。
“别管那根绳子,”白人说,“不是我挂在那里的,是我老婆干的。” “你从哪儿来 ”白人问。
黑人的脸上露出戒备的表情。
“我从不和他们扯上瓜葛。你知道是这样,所以才来这儿的吧 ”
黑人点点头。“威克郡,巴克利上校的家。”
农民没有松开枪栓,但是枪筒现在对着地面。年轻人见状,也慢慢走了过来。
“你们知道越过边界去田纳西②的路吗 ” “不知道,先生。”
“什么 我们要去田纳西 你真的决定我们去田纳西吗 ”年轻人吃惊地问。年长的逃亡者没有搭理他。
“你们去果园弄些苹果吃吧,我去木屋里给你们找张地图。”说着,准备往木屋走去。
“要去田纳西的话,我是不会再往前走的,我宁可回去扫我的马厩,哪怕被赶到地里干活儿。”
年轻人继续说道。
年长的逃亡者依然没有搭理他。 农民看了年轻人一眼,走了出去。
吃完苹果,年轻人埋头喝着山泉水,年长的逃亡者望着远处的牧场。
两个立着十字架的土堆挨在一起,翻起的泥土上长出一些杂草,但是只有几根。
农民回来了,一手提着桶,一手提着燧发枪,在穿过牧场时他那蓝色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年轻人。
“上校是红头发的吗 这地方没几个人是红头发。” “你认识上校 ”年轻人问。
“不认识。”白人回答,“你们叫他上校,他打过使 ”
“是的,先生,上校带了一整个军团北伐。”年轻人说。白人啐了一口,用衬衫袖子擦了擦嘴。
“我费尽功夫不让我儿子打仗,”他说,“这儿有个地方,征兵的家伙绝不可能找到他,但他还是去了田纳西。”
年长的遥亡者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他是为林肯先生而战吗 ”
“不再是了。”农民看着他。
“收到消息以后,我老婆总是在半夜盯着夜色。有一晚我醒来,在这个谷仓里找到了她。”
农民颌了顿,像是在等他们说些什么,但是他们什么都没说。农民指了指马厩门边的那卷麻绳,把刀扔给年长的逃亡者。
“割一段你胳膊长度的绳子下来,把他的手绑到背后。”
男人愣在那里。
“如果你还想去回纳西的话,你就得照我说的做。”
年长的巡亡者犹豫了一下,照做了。
“好了,”农民说,指指麻袋,“你有火吗 ” “有打火石。”男人说。
农民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薄薄的纸。
“《圣经》的纸,我只有这个。”
年长的逃亡者接过纸,打开。
“这个 X 就是我们的位置,”农民指着西面一座山,“穿过山脊,朝那座山走。你会在山脚看到一条小路,往右走。很快会出现一条小溪,你沿着溪水走,走到头。爬一点山,会看到一片山谷。就到了。”
“那他呢 ”男人说起年轻人。 “不关你的事。”
“那当然。”男人说。
“现在就走,天黑前就能到田纳西了。”
“你没道理把我绑起来,”年轻人说,“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你告诉他啊,维提卡斯。” “我答应他母亲照顾好他的。”男人说。
“你也答应他那红头发的父亲了 ”农民注视着男人的肩膀。两小时后,维提卡斯走到溪边,开始爬山。
没有任何招牌或者传单提示他已经进入田纳西境内,但是当他爬上山顶,山谷呈现在他面前,他望见底下一幢本屋,旁边的旗杆上飘扬着林肯的旗帜。他伫立在傍晚的暮光里,用打火石点亮了提灯,在数日的跋涉以后,享受着山谷的辽阔。地面连绵起伏,一路通往太阳和土地连接的地方。他拉了拉麻绳,不让它摩擦到伤疤。他想到什么,皱了皱眉头。然后继续往前走,不再回望。
(有删改)
【注】①本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当时,美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依赖奴隶劳动。奴隶主为获得更多劳动力,会强迫女奴为其生育并将孩子作为奴隶使用。②田纳西州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两方军队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当时在北方的控制范围内。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地图终结的地方”指地图标识终结处,也指黑奴终结奴隶经历、迎来自由的时间点。 B.农民通过几根稻草便发现谷仓有人,非常警觉、谨慎,这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特征。 C.两个逃亡者的年龄决定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差异,并决定了二人最终分道扬镳的结局。 D.维提卡斯虽答应了年轻人的母亲要照顾好他,但迫于现实生存压力,选择了违背诺言。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善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农民“啐了一口”的简单动作就暗示了他的立场。 B.年轻奴隶听闻他们要去田纳西,表现得吃惊且抗拒,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反战主题。 C.文末“太阳和土地连接的地方”,将现实环境的明亮和维提卡斯的生命新里程合二为一。 D.本文首尾都出现了“提灯”这一物象,从没被点亮到最终被点亮,暗示人物心境变化。
请简要分析农民为什么对待两名逃亡者有不同的态度。(4 分)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变换“白人”和“农民”两种称谓,请分析这样做有何用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
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
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撞,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栗。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
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
租税之半。”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是时上既躬修玄默, 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富积岁增,户口浸息。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
材料二:
文帝之矫奢以俭,非其性也,矫也。矫而成俭,则亦俭矣。性之所无,矫而致之,久则成乎其固然矣。且夫俭者,非徒节于已也,必以率天下。文帝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而富商大贾、宣者诸侯,僭侈之习渐以衰止。故曰:“矫而成俭,则亦俭矣。”
若夫文帝之矫情,虽非性成,而能持之以终身,则亦与性成者何异哉 天下后世称汉文之德,无异于尧舜之恭俭,虽曰矫也,其功岂可诬乎
且文帝即位之初,躬修玄默,劝农桑,减摇赋,而天下称仁。然其所以致此者,非有深仁厚泽之积也,畏 天下之议其后而矫焉耳。及其久也,习为固然,虽欲不俭而不得,则矫者之功亦大矣。后之人君,能矫情以行俭,虽非出于性,犹贤于纵欲而不知返者矣。”
(节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材料一中斜体字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使天下人 A 入粟 B 于边 C 以受爵 D 免罪 E 不过三岁 F 塞下之粟 G 必多矣
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务,此处意为“要务”,与《过秦论》“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务”字含义不同。 B.除,此处意为“除去,去掉”,与《陈情表》“除臣洗马”中的“除”字含义不同。 C.道,此处意为“引导”,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D.“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的“之”与《师说》“句读之不知”的“之”用法相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晁错提出“贵粟”主张,主张以粮食为赏罚手段,文帝采纳并推行了这一重农的政策。 B.晁错很讲究劝说策略,将“纳粟受爵”与“战功受爵”对比,便于文帝接受其主张。
王夫之以“劝农桑,减徭赋”等概括文帝的治国方略,但认为行俭并非出自其本性。
晁错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文帝无惧非议、勇于纳谏,王夫之对此予以了高度的认可。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4 分)
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4 分)
王夫之强调文帝“矫而成俭,则亦俭矣”,材料二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张常侍西归①白居易
二年花下为闲伴,一旦尊前弃老夫。
西午桥街行怅望,南龙兴寺立脚跞。洛城久住留情否 省骑②重归称意无
出镇归朝但相访,此身应不离东都。
【注】①此诗作于大和九年(835 年)白居易已年迈,长期在东都洛阳任职。西归:指返回长安。②省骑:台省官员的骑从。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首联“二年”与“一旦”对照,写相伴久、离别猝,显出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失落。 B.张常侍结束在洛阳与作者饮酒赏花的生活,往长安任职,从“重归”可见是再入长安。 C.颈联“留情否”与“称意无”的发问,既表达对友人的探询,又暗含对其未来的关切。
D.尾联写诗人为了等待朋友归来,愿意一直留在洛阳,以直白承诺强化了送别时的不舍。
对于“南龙兴寺立踟蹰”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 “立踟蹰”的人应该是诗人;也有人说, “立踟蹰”
的人应该是张常侍。你赞同哪一种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说“ , ”;《老子》中则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的神话传说浪漫无穷,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的艺术想象。古诗词也常常引用神话传说,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从结束高考感动全网的“扁担女孩”,再到由矿工逆袭为博士的“挖煤小子”。这个夏天,人们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幸运儿”。他们的故事总能引起强烈共情,收获众多真掣的祝福。
人们对这些故事的偏爱,背后是对真实的召唤。当多数人习惯用滤镜包装人生,费尽心思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精装修时,他们却把生活“原生态”坦露于阳光之下,有力地剖开生活的肌理。人们抛弃千篇一律的精致,拥抱各异的但却徂粝的真实。人们逐渐认识到,相比“走上人生巅峰”取得成功,更大的成功或许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向上生长的韧性。
人们偏爱这样的故事,也是对奋斗信仰的郑重守望。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努力就能成功”的补素
信念曾一度放置疑,“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偶尔会刺痛人心,甚至有人在规实的重压下选择“揭平”。但“挖煤博士”的故事,让普通人在自我扣问和困感中,找到了一丝确定的感觉。这些还原高度奋斗底色的故事,像一面镜子, 点燃了你我内心永不熄灭的奋斗火焰,也照见了你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剂强心针,让我们坚信,奋斗的价值从未失效,只要保持不服输的韧劲向前,平凡人也能书写人生的奇迹。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文中的“精装修”一词在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央行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支持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以推动房地产业转型。
B、建设海绵城市就好像让病人恢复循环,先根治瘤疾动手术,再调养身体做复健。 C、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被送去深加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D.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政策,成功引导经济实现软着陆,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发展。
文中六处画横线的词语中共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 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对于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观影人次和票房上取得超凡业绩的原因,诚然可以说千道万、 A ,但无 论如何离不开下面这一条:以动画片样式讲述了当代观众愿去影院观看的中华传统好故事。正是这个中华传统 动画好故事,让全龄向的跨代际观众自愿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乐此不疲地争相到影院观看。 (甲),但像《哪吒 2》这样可以让全龄向的跨代际观众乐于观看的动画好故事,显然属于 B ,值得进行总结。《哪吒 2》之所以能在 2025 年春节档期间同其他众多类型片的院线“拼杀”中独占鳌头,无疑与它选择以动画片样式讲述中华传统好故事的策略紧密相关。这就是说,在中华传统的当代传播方面,动画样式具有突出的艺术公赏力优势。第一,有些想象的画面在交由演员表演和实景拍摄时容易缺乏表现力, (乙)。《长安三万里》运用动画样式抒写李白的想象的诗意,远胜过演员表演的万语千言。第二,涉及中国传统神话素材表现或古代文学经典改编时,动画样式往往比当代演员的表演更自由,更能体现年代斑驳、奇幻或神奇感。①第三,当前由演员表演的影片有时可能因演员方面的缘故而遭遇“塌房”困境频频发生,②选择动画样式则可以避免这种人为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
③第四,在跨文化和跨国别传播方面,④动画片的造型语言体系比起由实景拍摄和演员表演构成的影像语言体 系相比,⑤可以减少“文化折扣”而增强传播效果。因此,《哪吒 2》以动画片样式创作并竞争春节档,得以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发挥媒介和样式上的独特美学优势。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A. B.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
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十多年前,人们相信人工智能像《机器人总动员》里描绘的那样,会让人类闲适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由机器代劳繁重的一切。今天,当 AI 能在 5 秒内生成年度报告、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接送乘客、量子计算机突破计算极限————技术越来越强,人类却似乎越来越忙:写字楼在深夜里键盘声依然此起彼伏,网约车和外卖骑手在算法的调度下争分夺秒,祖辈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上着便捷的网,开着飞快的车,却没时间回家吃饭 ……
材料三:关心人本身,应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当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综合三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