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5课《百合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5课《百合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8: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合花》教学设计
云岗中学
夏明香
教材分析: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其作品特点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在人物塑造上,为我们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他们不是高大的、叱咤风云的大英雄,他们只是平凡的甚至连姓名都无从知晓的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的代表,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却见证了我们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从这点出发,本课教学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鉴赏叙事类文学作品的能力。所谓“外行看故事,内行看人物”,学生虽喜爱叙事类作品,但终归多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缺乏对小说细节及情节设置的分析,对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不够深入,对小说主题缺乏深入探讨的意识。所以本课拟就通过小通讯员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把握基本故事情节。
2、学习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很多,而真正能够深入反映军民共同作战的不是正面战场的激烈,反而是敌后的那些细小的故事。《百合花》,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个故事!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齐声朗读学习目标(投影)
教师引语:课前已请同学预习了文章,并进行了故事概括,下面就以咱们的同学的概括为示例,明确我们概括故事情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用简练的语言,以小通讯员为叙述主体,完整概括故事情节。(要求200字左右)
流程:审题----一生朗读示例---生评价示例\并指出示例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呈现三次修改结果-----明确”概括故事情节注意事项
投影展示
分析一个学生典型示例
生讨论、并分析错误原因:
1、叙述主体不一致;
2、语言不简洁、罗嗦;
3、概括不完整、重要情节缺失;
4、内容不够准确
出示进一步完善后的修改稿“稿一”;
出示进一步完善后的修改稿“稿二”;
出示进一步完善后的修改稿“稿三”;
师小结
完整概括------包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诸方面内容;
语言简洁----概括故事主要情节(主干部分),去掉细枝末节。
准确-----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述。
第三环节:研读共品
茅盾评价曾经高度评价过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1、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很生动,很感人,请试着找出一、两处,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1、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引导:
从同学预习的情况来看,有的同学认为写小通讯员的地方生动、感人,也有同学认为对新媳妇的刻画也很成功,甚至还有同学认为文中一些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也充满了诗情画意,那就让我们首先来鉴赏本文是关于如何把“小通讯员的”刻画得生动感人的。-------分析“小通讯员”人物形象
2、生自由发言------鉴赏“小通讯员”人物形象
其他小组可补充
教师预设:
①段9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小通讯员的羞涩、腼腆,而在得知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后却主动提出要把被子还回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

小通讯员淳朴、善良、为他人着想。
②段30
:生性腼腆、不善与女性交往的小通讯员在听到我说“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老百姓影响不好”的话,“松松爽爽的带我走了,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革命热情高,注意群众影响。
③段44:无论是带我到包扎所,还是和我一起借被子,小通讯员似乎都很被动,而“我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19岁的青年的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写出了他的另一面,质朴、纯真,孩子气,同时对革命有着深切的爱!
④段56
,许多同学都感动于此,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英勇无畏
追问:老师关注到文中还有两个小细节:作品两次描写通讯员枪筒装饰的树枝和野菊花,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明确:
这前后相应的淡淡两笔,不仅使情节前后照应,更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可就是这么一个美好的生命,为了别人能活,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一个小小通讯员,是这么的平凡普通,却又是这样的伟大可敬!
师引导:关于“小通讯员”的形象,我们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了,下面我们继续鉴赏“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
3、生自由发言----鉴赏“新媳妇”人物形象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预设:
①段55和段57新媳妇有两次短促的“啊”了一声,请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一样吗?如果不同,那么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不一样,第一次是因为看见小通讯员身受重伤,十分惊讶;第二次是因为听到小通讯员英勇无畏的事迹十分感动和心痛。
②段57:新媳妇开始在包扎所帮忙时忸怩、羞涩,放不开手,可是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却能够“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小通讯员精神可敬伟大;新媳妇的感动心痛……
③段58:面对小通讯员的死,“医生、我还有新媳妇的表现各不相同,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明确: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
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
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
两生有感情地朗读段58
师引导:小通讯员已经牺牲,新媳妇如此执着地缝着他衣肩上的破洞,
她缝的不是那个破洞!她缝出的是对小通讯员深深的歉疚!
她缝的不是那个破洞!

教师预设:深深地怀念、痛失亲人的心痛……
④段59: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段60:“卫生员为难的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新媳妇为什么只能嚷出半句话?
请试着补充新媳妇此处没有说完的话(言外之意)。
教师示例:是我的,我有权处理这床被子,他为了革命把命都搭上了,我连床被子都舍不起吗?
教师点评并小结:新媳妇的形象主要通过人物言行的变化以及和周围人的态度对比中展现出来的,一开始不愿意把自己唯一的嫁妆-----绣着百合花的被子借出去,当了解了革命的意义之后,果断的借出了自己的被子----一开始在包扎所帮忙时忸怩羞涩,但当看到白天还鲜活的站在自己面前的小通讯员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献身时,忸怩羞涩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当医生宣布小通讯员已经死亡,“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依然故我,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至此,一个美丽善良\热情大方的新媳妇形象鲜活生动!
师引导:文章除了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感人,还有其他一些地方我们同学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请这些同学继续分享你们的感受
4、生分析文中典型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教师预设
段4写了初秋
雨过天晴后的景物之美,与故事所在的战争场面格格不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表现出本文独特的女性视角,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把握基本故事情节、
学习鉴赏人物形象),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环节: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概括小说故事情节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完整概括------包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诸方面内容;
语言简洁----概括故事主要情节(主干部分),去掉细枝末节。
准确-----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述。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可以从多角度入手,既可以通过“观其言、察其行”来探究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通过侧面衬托表现人物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鉴赏人物过程中,一定要有主动结合上下文,深入把握文章中相互照应的细节,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为更准确地探究小说主题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