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
一课
单元时序
1839年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4年
1860年
1858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
抗争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关天培
抗击英军
陈化成
抗击英军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单元时序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清朝战败的原因,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分析中英贸易状况,认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结合地图梳理战争进程,培养时空认知能力。对比条约条款,分析主权丧失的影响,提升历史解读能力。(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1
3
2
第 部分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1.鸦片战争前中英情况对比
欣欣向荣
危机四伏
一、背景
2.英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迫切需要开辟海外市场。
中英贸易情况(1781-1790)
中国
英国
呢绒、布匹1687万
茶叶、生丝、瓷器9626万
(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
英国通过正常的商品贸易,能否打开中国的市场?为什么?
英国商品滞销原因:
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英国无法获利
正常贸易:
英国欲将大机器生产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当面对新奇的洋货,很多中国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儿子:爹爹,街上卖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亲: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
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父亲: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亲:再便宜也要花钱,妈妈给你织,咱一文钱都不用花。
为了扭转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方式呢?
走私鸦片
罂粟果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罪恶的鸦片膏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仓库
3、鸦片的危害
朕亦为此烦恼,便封你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皇上,如果听任鸦片泛滥,“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绝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为官正直清廉,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配制戒烟药丸,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在广东禁烟期间,认为民心可用,发动民众抵抗英国侵略。1842年8月被充军去新疆伊犁途中,吟诗一首留别家人,其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后人传诵。
林则徐
林则徐
道光帝
人物扫描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虎门销烟的概况
人物:
时间:
结果:
意义: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将收缴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为纪念 “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将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硝烟后林则徐操练军队,修筑炮台,准备应对 英国侵略。
第 部分
贰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4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议会经过激烈地辩论,以9票的微弱多数(271对262)通过支付军费案,支持政府对华作战。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英国首相巴麦尊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的导火索(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的禁烟运动)
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对此你怎么看?
一、背景
二、过程
攻占厦门、定海(葛、王、郑三总兵牺牲)、宁波→攻占吴淞(陈化成牺牲)→进攻镇江(海龄战死)→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占香港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壮烈殉国)→占广州四方炮台→北上攻陷定海→天津大沽口
【时空观念】根据地图,结合教材P6-P7,梳理战争过程。
林则徐撤职查办琦善同英军谈判
清政府屈服,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8月)
(2)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
村民的自卫反击战——三元里抗英
英军在广州附近四处横行,大肆抢劫,骚扰乡民。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附近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乡民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众多乡民手持刀矛,勇猛冲杀,侵略者被迫向四方炮台逃命。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相关史事
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 人物 官职 牺牲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 副将 1841年1月 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葛云飞 总兵 定海三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郑国鸿 总兵 王锡朋 总兵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年7月 江苏镇江
关天培血战虎门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场战争中有哪些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你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经济:工业经济
军事:武备落后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船坚炮利
对外:闭关政策
对外: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工业大国日趋强盛
中国
英国
思考“天朝上国”清政府为何会战败?
3. 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军事无能;缺乏人民支持。
(2)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3)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
【想一想】为什么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第 部分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1. 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的签订
2.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议港元”
2.《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2100万银元
使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负担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
割地
赔款
协定关税
最能体现英国目的
特点:
屈辱、不平等。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其他相关条约:
(1)中英《虎门条约》 1843
(2)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在通商口岸租房建地等特权
(利益均沾)
(破坏司法主权)
美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南京条约》的签订
独立自主国家
国家主权
不再拥有完整主权
封建自然经济
关税自主权
领土主权
司法主权
国家主权
耕作劳作
纺纱织布
自然经济被破坏
耕作劳作
纺纱织布
洋纱洋布
形式独立
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战前
战后
四、鸦片战争影响
(1)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
(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此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变化)
(3)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变化)
四、鸦片战争影响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半殖民地:
半封建:
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了部分主权。
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经济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思想
加速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促进经济近代化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西方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闭关锁国
学习西方
(鸦片战争后少量有志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如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华民族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
魏源编《海国图志》
徐继畬编《瀛寰志略》
《海国图志》比较系统的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
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促进了思想解放,
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
(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落后就会挨打
1.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不仅洗雪了百年国耻,也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发展。然而,2019年“港独份子”不断挑起事端,破坏香港和平、稳定。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演练
√
√
3.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力不足,装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妄自尊大,孤立无援 D.封建制度落后
4.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
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全面灾难
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