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多人过河巧安排》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教师姓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五年级
课例名称 《多人过河巧安排》
学习者分析 年龄特征: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和学习。知识储备:在信息科技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够使用简单的软件工具进行图形绘制和文本编辑。同时,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流程图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经验:面对复杂的多人过河问题,学生经验较少,不易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分析和规划。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计算思维:通过多人过河问题的分析,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初步形成计算思维。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4.信息社会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虑团队成员的需求和限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多人过河问题的基本规则和限制条件,掌握用流程图描述过河过程的方法。2.难点: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特性和限制条件,合理规划过河方案,优化时间或资源使用。
教学实施条件 硬件设施:电脑 软件设施:网页浏览器,希沃白板软件
教学方法与策略 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通过跳转求救信号,播放AI视频,以探险家自身角度来阐明现在的探险队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问题:一支由 10 个成年人组成的探险队要过河,但河宽水深,没法游过去,附近也没有桥。这时,他们看到 2 个少年划着 1 条小船过来,就请求帮助。但这条船太小,每次只能承载 1 个成年人或者 2 个少年。如果 2 个少年与探险队成员都能单独划船过河,这支探险队如何过河呢?图 1多人过河问题图示提出项目驱动性问题:如何帮助这支10人的探险队顺利过河呢? (设计意图:通过AI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二、课程实施(一)活动一:规划探险队过河的方法 提出子问题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做已知条件分析:1.10个成年人要过到河对岸。2.有两个少年利用一条小船帮助他们。3.船上人员只能有三种情况①一个成年人、②一个少年、③两个少年。4.成年人和少年都能单独划船。隐含条件:10个成年人只能一个一个的过河。关键在于如果 1 个成年人能成功过河,其他人也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过河。那怎样让1个探险家顺利过河呢?能不能让这个探险家自己划着少年的船直接去对岸?(不能,少年的船回不来了,剩下的人也没办法过去。)所以我们需要两个少年的帮助,这两个少年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学生活动: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自主探究,通过单人过河挑战网页版的课堂实例操作,观察操作记录,总结在两个少年的帮助下,送1个成年人过河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分享。(教师提醒最后少年和小船必须都在左岸,恢复初始状态)图 2单人过河挑战网页案例】(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练习和初步规划,让学生理解多人过河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规划能力。)(二)活动二:用流程图描述过河过程 提出子问题二:把10名探险家送到河对岸的算法结构? 【学生活动:打开10人过河的课堂实例,尝试10个人全部运送过河,并总结操作记录中的规律图 3多人过河挑战网页案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网页实例中操作记录的规律,(步骤重复,把运送一个成年人过河的步骤重复10次,就可以成功送10个成年人过河)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此类重复问题的算法结构是哪种?(循环结构)学生活动:打开希沃白板的练习,将送10人过河的流程图的不同元素进行拼接,完成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河过程,并进行分享,其他同学点评。图 4希沃中完善流程图的填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拼接流程图,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和解决复杂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规划思想的理解。)(三)活动三:多人过河的算法更改 提出子问题三: 如果是20人过河,算法又将如何更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20人过河,那么流程图算法该如何更改(只需要更改流程图中循环条件),总结在数量增大后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优势。只需用循环结构反复操作,不必改变循环体的操作内容,就可以完成任务。提醒问题情景设定中的安全问题,未成年人不能单独划船。使用AI视频进行规律总结: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比如本任务中:送10个成年人过河分解成送一个成年人过河,每个人的过河方式相同。规划思想:引导问题朝着规划好的小问题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使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方式,解决整个大问题。提问:请同学思考生活学习当中,有没有哪些案例采用到了规划算法的思想,把大问题分解成类似性质的小问题,通过解决小问题的方式,解决整个大问题(例如拼乐高,打扫班级卫生,写作业等等)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复杂情况都可以用规划算法的方式去解决,提高效率。学生活动:思考多人过河算法中的循环条件变化,问题情景中的安全隐患以及规划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增加过河人数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对算法的优势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规划算法,提高学生的算法应用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效率。)三、总结(一)回顾总结【学生活动:完成希沃白板中的填空活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图 5希沃填空活动:课堂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总结,自查自纠,更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二)拓展升华【观看农夫过河的问题视频,请同学们分析已知条件,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先把羊送过河),课下可以自主尝试,总结过河步骤。】(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他的过河算法问题,培养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学习评价 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否准确阐述多人过河问题的基本规则、限制条件,是否理解规划算法思想,能否正确填写课堂总结的希沃白板填空内容。问题解决能力:在规划探险队过河方法时,能否总结出送 1 个成年人过河的正确步骤;对于 20 人过河的算法更改问题,能否正确思考出循环条件的变化。数字化工具运用:在拼接送 10 人过河流程图的练习中,是否能熟练使用希沃白板进行操作,能否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过河过程。生活应用迁移:能否举例说明生活学习中规划算法思想的应用案例,对农夫过河问题的关键分析是否准确。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分享和点评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倾听他人意见并提出合理建议。
板书设计
课后开放式作业与课后探究 发现生活中的规划算法应用解决农夫过河的问题
教学反思 亮点:1.情境导入吸引力强:借助 AI 视频以探险队过河的故事引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为课程开展营造良好氛围。2.教学方法多样化: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使用AI生成的教学实例操作工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思考、实践操作,培养多种能力,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3.注重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从多人过河问题联系到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规划算法思想的广泛应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对算法流程图掌握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让学生拼接送 10 人过河的流程图来强化理解,但部分学生对流程图中的循环结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规划算法生活应用的思维未充分发散:在引导学生将规划算法迁移到生活中的环节,学生仅能列举出少数常见例子,思维未能充分打开。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活实例的引导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类场景与规划算法的联系,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启发。未安排小组讨论的环节,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学生对算法的基础不牢固,思维没有充分发散,较难实现规划算法在生活中的迁移。教师在本节课中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能力有待于提高。课堂环节设计上有欠缺,缺失学生小组讨论部分,学生思维没得到分享和碰撞。为进一步突破重难点,更有效的任务情境设计: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重难点,可设计 “密室逃脱之智慧通关” 的任务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被设定为被困在一个充满谜题和机关的密室里,每个关卡都与规划算法相关,只有成功解开谜题、合理规划行动步骤才能顺利通关。为进一步突破重难点,更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不同人数的过河任务,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合理地规划出过河方案。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分析问题、讨论方案,加强团队协作。竞赛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反思,进一步深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