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16: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初二


2016.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所有题目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的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年6月颁布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农、轻、重协调发展
5.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工商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推进手工业所有制的变革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C.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D.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8.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大众创业”“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的出现说明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建国初国民经济的发展
C.科技进步使粮食产量提高
D.“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
9.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主要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11.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1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
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创立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在我国经济舞台上公有制经济不再唱主角
④改革开放是引起表中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人民公社化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15.某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
B.统一大业逐步推进
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
D.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16.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后,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澳门回归
D.香港回归
17.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8.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灿型杂交水稻问世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釉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19.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旧思想文化仍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改革开放前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20.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希望工程”
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科教兴国”战略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填写,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方寸之间传递着历史信息。太仓市双凤中学
少年邮局的同学们在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设计了右图的纪念邮戳,图中空缺的年份应该是2010年。
22.1954年,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是召开了一届人大和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3.“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
24.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5.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在赴大陆探亲、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6.2001年在北京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8.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

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随着对外开放的起步,广东的

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称为
“一夜崛起之城”。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
材料二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代表们一致认为,十三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在十三大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拓前进》《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5日)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提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是谁 如何理解“十三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国现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什么
(2分)
31.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
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
材料三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1分)
(2)
材料二中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
周恩来促成“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2分)
(3)
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除此之外70年代还有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2分)
(4)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你认为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分)
32.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公布,两岸关系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马英九昨天即致贺电给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盼两岸强化互信、真诚合作。习近平也回复道,期望两党深化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2年11月16日香港《大公报》
材料三
20年来
(1992~2012)
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
材料二中马英九的贺电与习近平的回复有何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2分)
(3)
据图表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想。(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