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说:“感谢你的第一枪,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一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民主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1.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过程,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2.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的主要史实。
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总计1901至109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李侃《中国近代史》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
一、武昌起义
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盛宣怀
抵押了铁路,就有钱了
这路是你们修的吗?
那就派兵镇压啊。
对,就借湖北的兵吧。
湖北文学社
湖北共进会
抓住机会,准备起义!
保路运动
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一、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旗帜
2.过程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主力:
湖北新军
过程:
全国响应,清朝瓦解
结果: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三镇胜利
成立政府
占领武昌
士兵首义
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一、武昌起义
★武昌
汉口
汉阳
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3. 结果
一、武昌起义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是在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后,由革命士兵按照原计划自发举行的。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便请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革命党人只得用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为后面革命果实被窃取埋下了隐患
【合作探究】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武昌起义却能成功?
材料一: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军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906-1911年的约6年间,全国共发生各类民变事件989件,年均约165次,时论以为“二十行省之中,乱机遍伏……变乱四起。”
——张振鹤、丁原英《清末民变年表(下)》
材料三:当时湖北新军地八镇和二十一混成协1.5万人,纯粹革命党将近2000人,经过联络而同情革命的约4000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1000人,其余则都是摇摆不定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会编《辛亥首义回忆录(第1辑)》
①前期革命志士的奋斗,推动革命浪潮到来。
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
③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为起义成功奠定思想基础。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国旗
机构
纪元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阳历,中华民国纪元(1912)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33人。
2、概况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概念区分
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国家名称
南京临时政府:特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中央政府。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民国 年 =公元纪年-1911
公元 年 =民国纪年+1911
民国3年+1911=1914年
民国23年+1911=1934年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1.颁布: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循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政体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刊行封面
一部法律文件
约束袁世凯
与国民约定民主原则
中华民国时期
规定了国家根本的政权组建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
非正式,制定仓促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国家性质
人民权利
政治体制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
自由
三权分立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
(参议院)
司法权
(法院)
制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
民国政府中央权力运行示意图
责任内阁制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地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进步性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局限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三权分立
有效防止专制独裁
剪辫图
新式服装
民国女性放足
当时虽然未能完全执行,但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清政府
(无力再支撑)
帝国主义列强
急需找新的在华代理人
支持
南京临时政府
(经济拮据,实力弱)
有能力迫使清帝退位
武力威胁
政治讹诈
打击
“只要能建立共和,实现民权,谁当总统都无所谓。” ——孙中山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袁兄,只要您能解决清帝退位的问题,宣布赞成共和,我即行辞职,推举袁兄继任总统之位!
此话可当真!?
那是必然!尽管放心!
您可瞧好啦!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
①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 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 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形势图
导火索
时间
经过
结果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宋教仁被刺杀
1913年(宋案发生后)
孙中山、黄兴号召反袁
被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保卫民主共和,反对专职独裁,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临时约法》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局限性: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88)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中华民国的
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时间、主力、经过
意义
武昌起义
背景
经济;思想;组织;军事
政治;思想;性质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堂小结
1.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但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最终于1911年11月被旧势力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此事说明( )
A.君主立宪思想广泛传播 B.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
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 D.革命党人孤立无援
2.从1911年12月开始,上海某报纸连续刊登了下图所示广告。这则广告中所呈现的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播
B.引发了复古思潮的兴起
C.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D.促使租界权益全部收回
B
C
实战演练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遗嘱中告诫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清朝封建统治势力依然强大 B.没有真正建立革命根据地
C.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发展 D.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动社会变革作出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结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D
B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