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 短跑技术强化与跳远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 短跑技术强化与跳远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短跑技术强化与跳远基础教学
周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学生能说出短跑起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80% 以上学生能在 30 米跑中规范完成蹲踞式起跑及加速跑动作,速度较之前有一定提升。
健康行为 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
体育品德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积极参与、勇于挑战的运动精神。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蹲踞式起跑的预备、启动动作规范,加速跑时身体前倾与步频的配合。
教学难点 起跑后快速加速,避免身体过早直立;加速跑过程中保持动作连贯性。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热身慢跑:带领学生沿田径场慢跑 2 圈(约 800 米),速度由慢到快,让身体逐渐发热。关节活动:依次进行头部运动(抬头、低头、左右转头、绕环)、肩部运动(提肩、沉肩、绕环)、腰部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绕环)、膝关节运动(屈膝、伸膝、绕环)、踝关节运动(踮脚、勾脚、绕环),每个动作做 2-3 组,每组 8-10 次。专项热身:进行小步跑(30 米,2 组)、高抬腿跑(30 米,2 组)、后蹬跑(30 米,2 组),激活腿部肌肉,为短跑练习做准备。三、基础部分1、示范讲解蹲踞式起跑教师在跑道上摆放好起跑器(或用标志物模拟),进行蹲踞式起跑的完整示范,包括各环节动作:①预备:双手撑地,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后腿跪地,臀部抬起,高于肩部,眼睛看向前方 30-50 厘米处;②启动:听到 “跑” 的口令后,双手迅速推地,后腿快速蹬地向前迈出,身体前倾,加速前进。结合体育健康知识卡片,逐环节讲解动作要领,强调 “预备” 时身体重心的位置、“启动” 时蹬地的力量和身体前倾的角度,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起跑时摔倒。2、分组练习蹲踞式起跑将学生分成 4-5 组,每组 6-8 人,在各自跑道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如臀部过低、启动时身体直立过快、蹬地无力等)进行单独纠正,如用手辅助调整学生的臀部高度,示范正确的蹬地发力动作。每组练习 5-6 次后,进行组内 “起跑小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动作,教师用秒表记录学生的启动速度,鼓励学生不断改进。3、加速跑练习教师示范 30 米加速跑动作,强调起跑后身体逐渐抬起,步频逐渐加快,手臂自然摆动,保持身体平衡。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0 米加速跑练习,每组每人练习 3-4 次。组织 “30 米加速跑接力赛”,每组 4 人,接力完成 30 米跑,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同时强化起跑与加速跑的衔接动作。四、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充分活动各关节,避免运动损伤。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跑道旁观察,对加速跑过程中身体摇晃、步频混乱的学生,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帮助其调整步频,或手把手指导摆臂动作。
教学反思
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短跑技术强化与跳远基础教学
周次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学生能清晰描述短跑途中跑的摆臂、步频、步幅要求,75% 以上学生在 50 米跑中做到摆臂自然有力、步频与步幅协调,短跑成绩有所进步。
健康行为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品德 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树立积极参与、勇于挑战的运动精神。
德育目标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途中跑时摆臂动作(前后自然摆动,肘关节夹角约 90 度),步频与步幅的合理搭配。
教学难点 保持途中跑的身体平衡,避免左右摇晃;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步频和步幅,提升跑步效率。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热身慢跑:带领学生沿田径场慢跑 2 圈(约 800 米),速度由慢到快,让身体逐渐发热。关节活动:依次进行头部运动(抬头、低头、左右转头、绕环)、肩部运动(提肩、沉肩、绕环)、腰部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绕环)、膝关节运动(屈膝、伸膝、绕环)、踝关节运动(踮脚、勾脚、绕环),每个动作做 2-3 组,每组 8-10 次,充分活动各关节,避免运动损伤。专项热身:进行小步跑(30 米,2 组)、高抬腿跑(30 米,2 组)、后蹬跑(30 米,2 组)。三、基础部分途中跑技术讲解与示范教师在 50 米跑道上进行途中跑完整示范,边跑边讲解动作要领:①摆臂:双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约 90 度),前后摆动,前摆时手不超过胸部,后摆时手不超过腰部;②步频与步幅:步频要快,步幅要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保持身体正直,头部稳定,眼睛看向前方;③身体姿态:身体略微前倾,腹部收紧,避免左右摇晃。分解与完整练习摆臂练习:学生站立成若干排,间距 1 米,在教师口令下进行原地摆臂练习,教师逐个检查,纠正摆臂过高、过宽或前后摆动不连贯的问题,练习 3 组,每组 1 分钟。短距离途中跑练习:先进行 20 米途中跑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每人跑 3 次,教师在跑道旁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的步频、步幅和身体姿态,对步幅过小的学生,可在跑道上用粉笔标记步点,引导其调整步幅;对身体摇晃的学生,通过手轻扶其肩部,帮助保持平衡。50 米途中跑练习:在 20 米练习基础上,过渡到 50 米途中跑,每组每人练习 2 次,教师用秒表记录成绩,对比学生上节课的 50 米成绩,鼓励学生进步。体能与技术结合游戏 ——“短跑闯关赛”设计 3 个关卡:①“摆臂达标关”:学生原地完成 30 秒规范摆臂,教师检查通过;②“20 米途中跑关”:按规范动作完成 20 米跑,无明显错误通过;③“50 米冲刺关”:全力完成 50 米跑,教师记录成绩,达到个人最佳成绩 80% 以上通过。学生分成 4 组,依次闯关,每组每次派 1 人,完成所有关卡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给予小组奖励(如 “最佳运动小组” 称号,发放小贴纸)。四、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激活腿部肌肉,为短跑练习做准备。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利用慢动作示范和分解动作(先练摆臂,再练腿部动作,最后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细节,同时展示优秀运动员的途中跑视频片段(简短,1-2 分钟),让学生直观感受规范动作。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游戏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规范,避免为追求速度忽略技术。
教学反思
体育备课教案
课题 短跑技术强化与跳远基础教学
周次
课时数 第三课时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学生能掌握跳远助跑与起跳的基本配合方法,70% 以上学生能在沙坑前完成助跑后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初步形成跳远运动意识。
健康行为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品德 借助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运动中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跳远助跑的节奏控制(由慢到快,保持稳定),起跳时蹬地发力动作(起跳脚全脚掌着地,快速蹬伸)。
教学难点 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时机,做到助跑速度与起跳力量的协调配合;落地时屈膝缓冲,避免摔倒。
教学过程 组织形式与教法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每课三分钟一、开始部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及要求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热身慢跑:沿田径场慢跑 2 圈(约 800 米),慢跑过程中穿插 “跳跃跑”(慢跑几步后,轻轻向前跳 1-2 次),激活下肢肌肉。关节活动与专项热身:关节活动:重点进行髋关节(前后摆动、绕环)、膝关节(屈膝、伸膝)、踝关节(踮脚、勾脚)活动,每个动作 2 组,每组 10 次。专项热身:①原地单脚跳(左右脚各跳 10 次,2 组);②助跑 3 步单脚起跳(无沙坑,在平地上进行,体会蹬地发力,每组 5 次,2 组);③模仿跳远落地动作(屈膝半蹲,双手前伸,保持平衡,练习 5 次)。三、基础部分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讲解示范教师在沙坑旁的助跑道上进行完整示范,先进行短距离助跑(5-7 步),然后单脚起跳,落入沙坑,边示范边讲解:①助跑:从起点开始,由慢到快,保持节奏稳定,眼睛看向前方,不要低头看脚;②起跳:助跑到最后一步时,起跳脚(通常是有力的脚)全脚掌着地,快速蹬地发力,同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抬起,双臂配合向前摆动,身体向上跃起;③落地:落入沙坑时,双脚同时着地,屈膝缓冲,身体前倾,双手向前撑地,避免向后摔倒。分解练习助跑节奏练习:在助跑道上用粉笔标记助跑点(从起点到起跳点,标记 5-7 个步点),学生分成 4 组,每组依次进行助跑练习,按照标记的步点,保持由慢到快的节奏,跑到起跳点后停止,每人练习 4-5 次。教师在旁观察,对节奏混乱的学生,用拍手打节拍的方式帮助其调整,如 “慢 - 慢 - 快 - 快 - 快”,引导学生掌握助跑节奏。起跳动作练习:原地起跳练习:学生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练习单脚蹬地起跳(摆动腿抬起,双臂前摆),体会蹬地发力和身体跃起的感觉,每人练习 10 次,教师逐个纠正动作(如蹬地无力、摆动腿抬起高度不够)。3 步助跑起跳练地上):学生从起点开始,助跑 3 步后,单脚起跳,向前跳出一小段距离(不落入沙坑),重点练习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每人练习 3-4 次,教师提醒学生助跑最后一步要稍微放慢,为起跳做准备。沙坑跳远练习教师在沙坑前的助跑道上标记起跳线,调整助跑距离(根据学生身高和能力,设定 5-7 步助跑距离),学生分成 4 组,依次进行沙坑跳远练习,每组每人练习 3 次。组织 “跳远小展示”,让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跳远动作,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观察、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四、结束部分:1.放松2.师生互相总结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师生再见 教师语言要清晰。组织队形要求:快静齐进行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进行分解示范:先示范助跑节奏(用口令 “1、2、3、4、5” 引导学生感受助跑步伐),再示范起跳蹬地动作(原地讲解起跳脚蹬地的发力点和摆动腿、手臂的配合),最后结合助跑和起跳,在平地上进行 3 步助跑起跳练习示范,让学生清晰理解动作衔接。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在沙坑旁指导,对助跑与起跳衔接不顺畅的学生,可在助跑点旁用标志桶提醒其调整步频;对落地缓冲不到位的学生,亲自示范落地动作,让学生模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