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彩虹
教学目标
1.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丽、提”等7个字。
2. 能够流利而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正确读出由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尝试读出问句的语气。
3. 说说文中的“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4.感受到儿童纯真的想象世界,同时体会到作者对家人的深切关爱。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并正确读出由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准确读出问句的语气。
2. 感受到儿童纯真的想象世界,同时理解作者对家人的美好情感。
3. 说说文中的“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第一课时
情境主题:发现小脚印——童年的奇妙发现
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彩虹形成视频)
1彩虹是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形成的自然现象。当阳光进入水滴时,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角度不同被分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连续光谱。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彩虹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彩虹》,生齐读课题。
任务一:彩虹情报站
初读课文,师出示要求: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标出文章自然段。
课件出示会认字:虹 浇 壶 提 洒 挑 镜 拿 系 荡 裙
①教师:这是本篇课文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会认识的生字,谁来当领读员?(生领读或者开火车轮读,也可以老师带领读等多种练读方式)
②教师进行正音。
③教师讲解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字理识记:“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做了偏旁。
偏旁归类记忆:洒和浇都是三点水偏旁,通常表示和水有关,提和挑都是提手旁,通常表示和手有关。
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合手为“拿”此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个动作加深印象。
课件出示形声字记忆:形声字:形旁通常用来表示字的意义范畴,而声旁则用来表示字的读音。有虹 座 浇 挑 镜 裙
图片识记:系 提 裙 壶 浇
④认识偏旁:课件出示“裙”和衣字旁的介绍(通常与衣服布料有关)这时候引出与衣字旁非常相像的易错偏旁进行对比,教师:你们能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吗?课件出示衣字旁和示字旁不同点。教师:示字旁一般都跟祭祀、礼仪有关,它们有个区分小妙招就是衣字旁的两点可以想象成衣服的两个袖子。
⑤识字游戏。
任务二:彩虹下的字迹
师:让我们来看看要有哪些要会写的生字,把彩虹下的字迹写得又漂亮又美观。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师进行书写指导。教师讲解生字拼音,课件动态演示生字的笔顺,讲解音序、部首、结构、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每个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叫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规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错误。
丽:横画宜长。“丽”左右两部分收紧,长短宽窄一致,竖画平行,间距均匀,点画位置居中偏上。
提:“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是”上框大小适中,中横稍长,下竖对上框中部,撇短捺长。
吗:左小右大。“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马”头部不宜太宽;横折和竖折折钩均向左斜,横画位置稍靠上。
亮:点画居中,横画宜短,“口”居中,“冖”宜宽,下撇稍短,横折弯钩圆转自然。上中下各部中心对齐。
圆:外框端正,上下等宽,左短右长。“员”居框部正中,大小适中。
哥:上小下大;横向笔画平行;中横宜长;上下两“口”大小相当;竖钩正对上竖。
秋:左窄右宽。“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火”撇画上段较正,点撇位置恰当,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挂: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右部横画间隔均匀,第六笔写在横中线上。
啊:“口”小且偏上;右部“阿”需遵循左收右展原则,中宫收紧,“阝”竖宜长。
任务三:发现彩虹桥
师:通过探秘彩虹,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那我们接下来会发现什么样的彩虹桥呢?一起来看看。
1、内容感知。(课件展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讲解“座”:你们看这“座”和“坐”长得很像,那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座”用作名词或量词,而“坐”表示动词。老师通过词语搭配“一座房子”“一座桥”,让学生了解“座”的量词用法。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座美丽的桥”指的是彩虹,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不必直接使用“彩虹”二字也可以表达清楚、具体的事物。师:这里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预设:彩虹。师:看图观察彩虹是什么形状的?预设:弯弯的。师那看这个桥的图和彩虹形状怎么样?预设:弯弯的。师:弯弯的彩虹好像一座桥。
3、我发现了这座美丽的彩虹桥之后,小脑袋里会冒出哪些奇思妙想呢?请大家自由朗读2~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预设:第二自然段是提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帮他浇田。第三自然段拿着妈妈的镜子到彩虹桥上照着他梳头,第四自然段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4、课时小结:在这节课里,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师:通过欣赏彩虹的美丽,让我们观察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下节课将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你们去发觉……下课后可以给好朋友描述彩虹的美丽景象,一起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吧!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生字词
任务四:彩虹下的奇想
回忆旧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彩虹的美丽,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还记得作者小脑袋里冒出了哪些奇妙想法吗?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课文)教师进行上节课奇思妙想的总结:奇想一—提水壶,奇想二——拿镜子,奇想三——挂秋千。
聚焦奇想一——提水壶。(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数数有几个问句?预设:有三个问句。
指导朗读,读好问句。教师:同学们请我们来看看第1个问句,请学生来读: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老师:这是一种疑问句,那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哦,谁再读一读 师:最后课文用的是“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有什么作用?预设:这点明了我想要的是爸爸用来浇花的水壶。
练习读好长句。①师引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是什么句子?设预:反问句。师:反问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②师:“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真正的是什么意思呢?预设:那就是我在下雨。③师:在课文中来圈一圈“我”的动作吧。(教师可以请学生做一做这个动作)
品读句子。师问: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不是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从如果这个词知道的。师:对,“如果”是假如、假设的意思。
品读句子。教师让学生再次练习第二自然段。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懂事、体贴、关爱爸爸
聚焦奇想二——拿镜子,教师让学生画出“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预设:点名我要的是妈妈那面镜子。
让学生标出表现我动作的字词。找出“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这句话”老师提问:圆圆的月亮指的是什么?预设:绿色圆圆的月亮指的是镜子。老师问:我要拿着妈妈的镜子做什么,是有什么目的?请在文中找出答案。预设:照着妈妈梳头。师:这里表现出了我怎么样?预设:我关爱妈妈。
聚焦奇想三——挂秋千,课件出示圈一圈我的动作,教师请同学们做一做这个动作:想象一下这幅场景表现出了我怎么样?预设:天真浪漫。师:找到荡来荡去,照着这样的词语,我们再读一读说一说。课件出示,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任务五:彩虹下的感悟
1、课文感悟。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教师总结:我是一个天真烂漫、关爱家人、想象奇特的小姑娘。
2、仿照下列词语写一写。
(荡)来(荡)去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飘)啊(飘) (跳)啊(跳)
(想)啊(想) (爬)啊(爬)请你使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子
①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小红想啊想,终于想出了答案。
教学反思
课文富有童趣,能够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在开始上课时,我利用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使学生有了兴趣,愿意主动探索。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努力去做的事情。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学段的教学重点。对于识记本课生字,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把长句子分成词语、短语、短句子来读,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