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景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场景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09: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识字1《场景歌》为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识字单元,主要以儿歌为主。这是一首数量词归类识字的儿歌,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全文分4个小节,每一小节由4个描绘的景物组成一幅场景图。第一小节是海边。第二小节是田园。第三小节是公园。最后一个小节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本文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合打节奏诵读。
【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因此这节课我将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与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中格外注重兴趣的激发与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识记“帆、艘、军”等16个生字,会写“处、队、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3.联系生活,学习校园场景歌,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队旗、铜号、领巾”等字词的音形义,感知数量词“一面、一把、一队、一片”的用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积累数量词,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单 PPT课件 板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单元大情境
小小探险家们!欢迎踏上“大自然的奇妙之旅”!本单元我们将逐步深入探索大自然的不同领域,在趣味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情境导入
第二站:树木王国探秘
小小探险家们,欢迎来到树木王国!这节课我们将化身树木侦探,带上观察镜!在《树之歌》指引下,探秘杨树、榕树、枫树……发现它们的独特样貌与习性秘密。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等着你来发现哦!
第一课时
目录引入,导入新课
1.带领学生通过目录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2.揭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二年级没有单元导语页,没有将语文要素单独提出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目录,帮助学生建立单元意识,使得学习更有整体性。)
初读课文,感受“一”声调的变化
任务一: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一)初读感知
1.把字音读准确;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一”字音调的变化。
【①听老师读课文,身体坐直,眼睛看书,字字入目。
②自己练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③指名四位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节,看谁读音最准确。
④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很多“一”字开头的词语。)
小结:“一”是个数字,根据不同的事物,后面可以加上不同的量词,组成“一只、一片、一艘、一条”等,我们叫它数量词。
⑤“一”是个魔术师,它在不同的句子里读音会发生变化。】
在数量词中的读音会发生变化,读读以下数量词,一(yí)处(chù)一(yí)块(kuài)一(yí)片(piàn)一(yí)道(dào)一(yí)座(zuò)一(yí)面(miàn)一(yí)队(duì)
“一”的后面一个字读第四声,“一”变调第二声。
其余时候变调第四声,如:
一(yì)只(zhī)一(yì)艘(sōu)一(yì)方(fāng)
一(yī)条(tiáo)一(yì)行(háng)一(yì)丛(cóng)一(yì)群(qún)
一(yì)把(bǎ)
任务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①归类识记“艘、舰”
你发现“艘”和“舰”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小结:带舟字旁的字就是和船有关。从它们的偏旁我们知道了字的意思,而它们的右边部分提示了字的读音,这正是“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表字义,声旁表读音”。“铜、帆”我们也可以像这样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记住它们。
②字源识字法,识记“稻”
③去拼音读
④组词读,巩固识记
任务三:跟着“红领巾”去旅行
三、走进课文,跟着“红领巾”去旅行
1.学习“红领巾”
读准字音。注意“领”是后鼻音,“巾”是前鼻音。开火车读。
①生字教学:巾
“巾”就像布垂下来的样子(看图)。中间的一竖像红领巾垂下的尖角,要写成悬针竖。(田字格范写)
“巾”通常用布做成,所以“布”的下面也有一个“巾”。
除了红领巾,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巾”。
毛巾、浴巾、围巾……
②生字教学:领
右边的“页”表示人头,“领”的本意是连接人身体与头的部分,就是脖子。所以戴在脖子上的布就叫“领巾”。衣服靠近脖子的部位叫领口(衣领、领子)。
小朋友摸一摸自己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吧。鲜艳的红领巾佩戴在胸前,多自豪啊!读一读这个词语。
③指代用法:“红领巾”
我们常用:一条红领巾,场景歌中却是:一队“红领巾”
你知道什么区别吗?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所以,“红领巾”可以代指少先队员。加上双引号,就有了特殊的含义。一队“红领巾”指的就是一群排着队伍的少先队员。
④讲解“一面”
展开的队旗是扁平的,所以叫“一面队旗”。其它扁平的东西也可以用数量词“一面”来说。比如:一面镜子、一面湖水、一面墙壁
⑤讲解“一把”。
少先队员们外出游玩时不仅举着队旗,还吹着铜号呢!见过铜号吗?在哪里见过?
看,这就是铜号:铜号要牢牢地握在手中,抓紧了才能吹好。“把”的意思就是抓住,所以我们叫它“一把铜号”。有很多需要用手抓紧的东西都可以用“一把”来说,比如:一把梳子、一把雨伞、一把锤子、一把筷子、一把剪刀
过渡:小朋友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扛着队旗,吹响铜号去郊游,多么开心啊!接下来我们跟着“红领巾去旅行”。
任务四:一起去海边旅行
四、一起来围观“旅行朋友圈”
第一站:海边
来到海边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圈出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一只、一条、一艘、一处都是表示数量的词语——数量词。
辨析“艘、条”“艘”形容大型的船只;“条”形容小小的船。
书写“处”:横撇和捺不相交。组词:到处 一处。学生书空,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小结并指导朗读第1小节
蔚蓝的大海上,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海岸边,一艘威武的大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多美的海边景色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任务五:认真书写展风采
五、写本节课生字
注意坐姿。1.看结构2.看宽窄3.看笔顺和关键笔画
重点写:队、旗、领、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点泡泡,识字游戏,巩固上节课字词。
任务一:一起去田园旅行
二、继续走进课文,一起来围观“旅行朋友圈”
第二站:田园
过渡:离开了海边,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是什么地方,来到第二站。这里又有什么景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小节吧!
1.自由读第二小节,说一说:乡村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2.引导理解“一方鱼塘”:鱼塘一般都是方形的,而且占有一定的面积,所以叫“一方鱼塘”。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一方”什么?“一方”有时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砚台、一方手帕”;有时也可指土地,如“一方水土”。
3.“行”读“xíng”是道路的意思,“一行”就是像道路一样排列有序。
如“一行文字”“一行白鹭上青天”。
4.指导书写“园”
任务二:一起去公园旅行
第三站:公园
欣赏完了美丽的海景和田园风光,我们来到了第三站:公园。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1.一道小溪
溪,山间的小河,细细长长的,可以是一道小溪,也可以说一条小溪。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一道”什么?一道彩虹,一道瀑布。
2.一座石桥
桥,最初是用树木架在水面上供人通行,那叫木桥。
后来有不同材质做成的桥,石头做的就叫石桥。
量词“座”多用于较大且固定的物体,如:一座大山、一座寺庙、一座城堡
3.一丛翠竹
翠,一种羽毛为青绿色的鸟,也表示青绿的颜色。
丛,看字形,猜字义:底下一横为地面,地面上人挨着人,表示聚集。
很多青绿的竹子聚集在一起,就叫一丛翠竹。如果是很多小草呢?一丛小草。很多野花呢?一丛野花。
任务三:回顾课文,梳理景点
三、回顾课文
“红领巾们”举着队旗,吹着铜号,一路欢声笑语,一起去了清凉的海边。
一起来到海边,看到了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来到了乡村,田园有: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来到了公园,公园里有一道小溪,一座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任务四:小组比拼,量词大爆发
四、量词大爆发,比一比谁说得多。
小组比拼,激发课堂活力
五、拓展,联系生活运用
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用上恰当的数量词,说说上面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