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珍、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珍、珠”等9个字以及“晚上、珍珠”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角色的心情。
3.能弄懂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角色的心情。
2.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
第一课时
情境主题:发现小脚印——童年的奇妙发现
1、展示星空:播放一段璀璨星空的视频或展示精美的星空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感受星空的神秘与美丽)。
2、设疑引题:“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一个孩子,被这满天的繁星深深吸引,他甚至想数清楚天上的星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齐读课题。
任务一:初识星空,识记生字
老师范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关于张衡的什么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珍珠 撒下 碧玉 靠着 仰头 几颗
距离 变脸 祖先 勺子 转动 清楚
平衡 汉朝 刻苦 钻研
①教师:这是本篇课文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会认识的生字,谁来当领读员?(生领读或者开火车轮读,也可以老师带领读等多种练读方式)
②教师进行正音。
③教师讲解识字方法:采用图片识字、、加减法识字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④学习多音字。
3、通读课文:请5位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师生共同从语气、流畅度等方面评价朗读状况,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衡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仰着头,一颗一颗地数星星。)
5、资料查阅:①简介张衡。②介绍浑天说。③视频讲解地动仪。
任务二:精读课文,聚焦场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描写了什么?(夜晚的星空和张衡在做什么)
2、想象画面:“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星星比作珍珠,把夜空比作碧玉盘,写出了星星又多又亮的特点,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引导学生想象:星星又多又亮,像珍贵的珍珠;夜空像碧绿的玉盘,非常清澈美丽。指导朗读,读出星空的美。
出示对比图片:普通夜空 vs 文中描写的璀璨夜空。感受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3、聚焦人物:再读第一自然段,圈出描写张衡动作的词语
张衡动作的词语:坐、靠、仰、指、数。做做这些动作。
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对星星充满兴趣)
指导朗读:读出张衡的认真和投入。
任务三:星空下的字迹
师:让我们来看看要有哪些要会写的生字,把字迹写得又漂亮又美观。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师进行书写指导。教师讲解生字拼音,课件动态演示生字的笔顺,讲解音序、部首、结构、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每个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叫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规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错误。
珍: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王”横向笔画均匀,竖画正直居中。“ ”撇捺舒展,三撇平行、均匀,下撇稍长。
珠:左短右长。“王”横向笔画均匀,竖画正直居中。“朱”两横平行,竖画端正,宜长,撇捺对称。
奶:左窄右宽。“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左伸。“乃”宽窄得当,斜中求正,位置比左部略低。
您:上部收紧。“亻”竖画宜短。“尔”横钩宜短;竖钩端正,两点对称。“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
爷:撇点距离适中,撇捺开张。下部稍小,竖画正直。
很:左窄右宽。“彳”两撇平行,竖画正直。“艮”横向笔画平行;竖提要正;斜捺收笔比竖提稍高。
变:“亦”上点居中;横画稍长;两竖短而平行;左右两点对称。“又”的交叉点与上点相对,撇捺舒展,收笔大致平齐。
张:“弓”稍窄,横向笔画平行、均匀,横折和竖折折钩稍向左斜。“长”横画长短适中,竖提端正,撇短捺长。
汉: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又”横撇的横稍短,捺画收笔低于撇画。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任务四:畅谈星星,发现秘密
1、角色扮演:①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孩子的话 ;
②思考:奶奶和孩子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学习奶奶的话 (第二自然段):
思考:奶奶对数星星有怎样的看法?(奶奶认为数不清)
指导朗读,读出奶奶对孩子的疼爱。
学习张衡的回答 (第三自然段):
①张衡同意奶奶的看法吗?(张衡认为能数得清)从这句话你看出张衡什么特点?(充满自信、有主见)
②张衡的观察结果是什么?(星星不是乱动,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这说明了什么?(张衡不仅数,还在仔细观察星星运动的规律。可以看出他观察细致,善于思考)
指导朗读张衡的话:语气要坚定、自信,带着发现的喜悦。
学习爷爷的话 (第四自然段):
①爷爷支持谁的看法?(支持张衡。)
②爷爷还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有名字,如北斗七星、北极星)。从图中找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③爷爷的话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爷爷这番话鼓励了张衡,传授了天文知识,点燃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任务五:畅所欲言,感悟品质
小小记者会:①张衡,你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
②你又是怎么做的?
③你不觉得累吗?
④你最后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么读更好?
①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重读表转折的“可”,以强调后面的内容。读后半句时,语调微微上扬,读出肯定、强调的感觉。)
②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总是”强调一直如此,通过重读,强调“隔那么远”的情况。)
③北斗七星果然是绕着北极星转动的。
(“果然”表示张衡观察的结果与爷爷说的话相符,可重读,突出之前的猜测、思考得到了验证后的肯定。)
感悟品质: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兴趣浓厚:小时候就对星空充满兴趣。
善于观察:发现星星运动有规律。
勤于思考:不盲目相信,反复观察验证。
学习品质:结合自身情况,说一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张衡的优秀品质?
示例1:保持好奇心,如阅读时遇到不懂的知识,要积极查找资料,弄清其中的奥秘。像张衡对星星保持好奇一样,不断发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示例2:要勤于思考和探索。在学习中不能一遇到难题就放弃,而是要像张衡数星星和观察星星一样,反复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解决问题。
示例3: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如在公园玩耍时可以像张衡数星星那样观察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课后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浩瀚的星空,找一找北斗七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画下来,并讲一讲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理解爷爷的话对张衡的影响时,没有“纸上谈兵”,而是通过采访提问,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刻理解句子意思。这样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直接灌输。同时,我还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表演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张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