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师:第二个学习活动,学用一项“课文集美”的方法。先看要求,我们再来读书。
师:(出示幻灯片4)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二:
从课文中选句子,组合起来,加在下面内容的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并朗诵。
师:从课文的4、5、6、7段里面选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要组合起来,放在这一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很短很短的美文,就是“课文集美”。就是把课文里面最好的句子集中起来,便于我们仿效,便于我们学习。好,我们再来读课文。(并进一步明确要求)这次,从第4段读起。读冰心的文章,一个基本的语调是温婉的调子。
师:(教师示例并起头)“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读。
生:(齐读4——7文字)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还要读,刚才朗读的弱点在于速度。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不是我们读得那么快,就能够体会出来的。你看。
师:(师有感情地,示范读第5小段)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师:这样一种调子,这样一种柔情。好,从第4段读起。
师:(师范读并起头)“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读。
生:(再次齐读4——7文字)
师:好,我们把最后两段再来体会一下。
师:(速度很慢地,范例朗读第7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比你们慢吧!“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语调很舒缓地朗读)很抒情,很轻柔。
师:好,再来读。
师:(师范读并起头)“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读。
生:(再次齐读第7段文字)
师:好的,下面的动作就是拿起笔,勾划几个句子,和我们刚才朗读的7、8、9几段连起来,开始。
生:(学生勾划圈点,默读课文)
师:好的,根据老师的提示,再修正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第一,以“雨中的红莲”为主,积累句子,那么白莲的内容就不需要进入里面来了;第二,句与句之间,尽量地联系得紧一点,这样不至于突然地跳动。再看一看。
生:(再次快速浏览文字)
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的创作。
师:(转向另一名学生)好,你来吧!
生:我是这么删的。“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好,我觉得很满意。用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的设置就是雨,有主旨的形象就是红莲,有作者的心情的表达,那就是融情入景,那么,从整个全篇的短文来看,保持着原文的思路和手法。好,谢谢你!
师:(转向另一组学生)这边,哪一位来?
师:好。你来。
生:我是这样找的。我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左右敧斜。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两位同学读的,我听了一下,思路是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多的,选的地方也是差不多的。表扬一下,比老师选的要好,好在哪里呢?心情的描写,你们把它观照到了,老师的没有。
师:(出示幻灯片5)你们看,轻声地朗读,一起来!
PPT上的内容:
窗外的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范例并起头)“窗外的雷声作了……”读。
生:(齐读PPT上的文字)
师:你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把它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缩为这么短的文字,这就是“课文集美”,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你们平时其实用得很多。你们摘抄的时候,就是在进行集美的活动。好,我们完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学习活动。
师:(出示PPT6)PPT上的内容:
品一品最后一句话的美妙
师:最后一个学习活动,实践一下“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揣摩”的方法,就是,欣赏的的方法。把我们的视点集中在最后一句话,或者最后一段话上,也就是“母亲啊!”这一句话上,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开始思考。
生:(思考读文)
师:(行间巡视)真好啊,都在写。
师:好的,咱们现在就来说了!妙在何处?美在何处?好在何处?
师:(转向一名学生)你来!
生:最后一句话,用了三个拟人,三个比喻。把母亲比做荷叶,把我比作红莲,还有心中的风雨。还有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师:她说的是修辞手法用得好。有比喻,有反问,她欣赏的是一好。
师:(转向另一名学生)谢谢,请你来!
生:这一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母爱的伟大。而且在最后一句话中采用反问的手法,强调了语气。
师:语气也非常好。
师:(转向一名学生)好,请你来!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师:(强调地)伟大的母爱、无私的母爱、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母爱、圣洁的母爱,都可以说。他说这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妙在歌颂了母爱。
生:我想说,它通过三个比喻把母亲比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把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比作心中的雨点,和最后一个反问句,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还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师:她的阐释我很满意,层次很明晰、表达很细腻。好,谢谢你,继续!
师:(转向另一组学生)这边的。
生:这段话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且最后一句,这一段也是篇末点题。
师:(强调地)篇末点题。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
生:我觉得这一段话,首先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然后它“卒章显旨”。连用了三个比喻,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师:整个地,这个小段还表现出句式很美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点,你们看“母亲啊!”这三个字,应该是给它加上怎样的术语啊?旁批两个字“呼告”。“母亲啊!”这是“呼告”,后面是比喻,然后是反问。还有一个地方,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个你字,人称变化了,直接对母亲说话。所以这也是一妙。
生:最后一段里,直接用了你,用了第二人称的手法,更便于直接抒情。因为第二人称可以将感情升华得淋漓尽致。
师:好,你看她阐释了人称变化的好处。还有吗?
师:好,请最后一位同学发言。
生:在下雨的时候,勇敢直立的荷叶保护着母亲,正如母亲保护着我们一样,作者借用荷叶来赞美抒发伟大的母爱。在最后一小节的时候,并画龙点睛。
师:你看,他又用了一个“术语”,这一段话在全文的作用是画龙点睛,要说这一段话的妙处,多得很。
师:我们来小结一下。(出示PPT7)
PPT内容:
比喻之美
句式之美
抒情之美
点题之美
升华之美
虚实之美
师:最直观的就是“比喻之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从句式来看,也是很精美的。“抒情之美”,那是不用说的了。“点题之美”,正是它的作用。然后借用我们刚才有位同学的发言,“升华之美”,最后四个字,我给大家讲细一下,“虚实之美”,什么是“虚”呢?有些事物,我们看不见,我们摸不着,它是虚的,比如说气味,比如说母爱,我们能够感受到,但看不到,我们摸不到,这就是虚的。作者用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这一个很实实在在的事物来比喻伟大的母爱,把母爱这个事物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虚实之美”。
师:(出示PPT8)
PPT内容:
全篇
术语点评
局部
课文集美
细部
妙点揣摩
师:这一节课,我们做了三件事。从全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来讲,我们尝试了一下用“术语点评”的方法读课文。从文中的主要部位来讲,我们学习了用“课文集美”的方法来读课文。从文章的细部来讲,我们实践了一下用“”妙点揣摩的方法来读课文。希望这些方法对大家有用。
师:谢谢你们,下课!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