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节选)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非攻(节选) 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9: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6《非攻(节选)》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文标点的基本方法,尝试给本文加标点。
2.读懂课文,把握文意。了解墨子的“譬、侔、援、推”辩论术。
3.理解墨子“非攻”思想。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断句,并为文章加标点。
2.鉴赏本文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欣赏类比推理的辩论艺术。
教学难点:1.解读墨子的“非攻”思想。
方法入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其思想
墨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曾从齐出发,步行十日十夜赶到楚都,止楚攻宋。又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其本人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企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说服当时的王公大人,“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其弟子称为墨者,讲究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墨家思想
针对儒家的理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针对儒家的理论,墨子不相信“命”,认为富贫、贵贱、寿夭,都不是命中注定的,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
针对儒家的厚葬、久葬(行三年文丧),炫耀尊卑贵贱的礼制等级,墨子提倡“节葬”,主张办丧事要节省人和物力。
此外,墨子提倡生前“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权贵们的奢侈生活。
墨子主张“尚贤”。种田做工的,只要“有能”就可做官

墨子提出“兼爱”,不分亲疏贵贱的博爱,互相互利。
墨子主张以劳动获取幸福,反对不劳而获。
墨家学派的伟大贡献在于其科技上的观点。《墨子》一书中包含了许多科技内容。以发悬物(若发长均匀,则力分散平均)、球体平衡、杠杆、垒石平衡就都具有这个特点
聚徒讲学
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为己任,到处奔走,宣传行义。经过几年的实践,他深感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必须组织更多的人为义献身。约在三十岁之前,他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其学说成为“言盈天下”的显学。
小孔成像
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实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地方,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的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人像。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从上往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我们现在使用的照相机、摄像机在墨子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
二、课文与翻译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三、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