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1《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
课 题
烛之武退秦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3.4节内容。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其它文言现象;.3.
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4、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重点虚词的用法 。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过程
学习反思
古汉语知识
一、重要实词:1、鄙越国以鄙远
。2、阙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3、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二、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三.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秦伯说。
(3)失其所与,不知。
四.古今异义词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亦去之。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五.一词多义
封
(1)既东封郑。(2)肆其封。
之
(1) 唯君图之。
(2)子犯请击之。
(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烛之烛。
(5)臣之壮也。
其
(1)君知其难也。
(2)吾其还也。
(3)以其无礼。
以
(1)敢以烦执事。
(2)以乱易整。
(3)以其无礼。
六.词类活用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
(3)肆其西封。
(4)因人之力而敝之。
七.古汉语句式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
夫晋何厌之有。
敢以烦执事。
二、研习文本:1.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2.《左传》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试问: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4.归纳文章主旨。三、作业布置:《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对话既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又表现出人物的胆识和谋略。学习本文的对话方式,写一段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和心理。[能力训练]
【课下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鄙远:鄙视边远地区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C、共其乏困 共:供应D、若不阙秦 阙:缺少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郑即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请客的主人 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