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5-2026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后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后附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3 20: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后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2.秦朝的建立者是( )
  A.嬴政B.刘邦C.项羽D.陈胜
  3.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5年
  4.秦朝的都城是( )
  A.洛阳B.咸阳C.长安D.镐京
  5.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度D.三省六部制
  6.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 )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7.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州县制
  8.秦始皇为消除文字差异,命人统一的文字是(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9.秦始皇为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流通的货币是( )
  A.刀币B.布币C.蚁鼻钱D.圆形方孔半两钱
  10.秦朝为抵御北方匈奴入侵,派大将蒙恬修筑的工程是( )
  A.都江堰B.长城C.灵渠D.大运河
  11.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
  A.辽东B.山海关C.鸭绿江D.嘉峪关
  12.秦朝末年,最先发动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韩信、张良D.赵高、李斯
  13.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A.咸阳B.巨鹿C.大泽乡D.垓下
  14.公元前207年,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
  15.西汉的建立者是( )
  A.嬴政B.刘邦C.项羽D.刘秀
  16.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5年
  17.西汉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加重赋税D.大规模兴修工程
  18.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
  19.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建议推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盐铁官营
  20.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哪位学者的建议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荀子
  21.汉武帝时期,派谁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 )
  A.张骞B.班超C.玄奘D.郑和
  22.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设立时间是( )
  A.汉武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宣帝时期D.汉高祖时期
  23.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
  24.东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B.公元9年C.公元25年D.公元220年
  2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B.自然灾害频繁
  C.少数民族入侵D.土地兼并严重
  26.东汉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绿林起义B.赤眉起义C.黄巾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
  2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2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
  A.张衡B.蔡伦C.华佗D.张仲景
  29.东汉时期,被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B.《史记》C.《汉书》D.《后汉书》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立初期)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下令:“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摘编自《史记 高祖本纪》
  材料三:至孝文(汉文帝)时,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母马)者傧而不得聚会。
  ——《史记 平准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汉高祖推行的哪些休养生息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5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治世局面的景象?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第一任西域都护)。
  ——《汉书 西域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政策?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政策推行的目的和作用。(5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西汉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什么历史贡献?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何意义?(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4.综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从秦朝建立到东汉灭亡),分析秦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制度创新与科技成就,并说明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A4.B5.C6.A7.B8.C9.D10.B11.A12.A13.C14.C15.B16.C17.B18.C19.C20.C21.A22.C23.C24.C25.A26.C27.A28.B29.B30.B
  二、材料分析题
  31.(1)历史事件: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六国。(2分)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2)主要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1分)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三者对皇帝负责;(2分)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1分)
  (3)措施: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道路宽度(车同轨);(2分)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1分)共同作用: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1分)
  32.(1)社会状况:经济凋敝,百姓饥饿,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物资匮乏,天子无法配备四匹同色马,将相甚至乘牛车。(2分)原因:秦末长期战乱(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生产;秦朝暴政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2分)
  (2)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增加农业劳动力;释放奴婢为平民,提高劳动力数量;减轻田租,实行“什五而税一”;简化法律,减轻刑罚。(3分)作用:减轻了百姓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西汉初期的统治。(1分)
  (3)治世局面:“文景之治”。(2分)主要原因:汉文帝、汉景帝继承并发展了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后期改为“三十税一”)、重视农业、提倡节俭、减轻刑罚;(2分)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经济繁荣。(1分)
  33.(1)政策:颁布“推恩令”。(1分)目的: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2分)作用:不通过直接削藩,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既满足了诸侯子弟的需求,又削弱了诸侯国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2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儒家以外的学说,尊崇儒家思想)。(2分)影响:确立了儒家思想在西汉的官方正统地位,使儒学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分)加强了思想统一,为政治、经济上的大一统提供了思想保障。(1分)
  (3)历史贡献:开辟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分)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加强了西汉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
  三、简答题
  34.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①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公元前207年,秦朝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2分)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奠定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独尊儒术”等措施,巩固大一统,开辟丝绸之路;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新朝。(2分)③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恢复社会秩序;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最终走向分裂。(1分)
  制度创新与科技成就:①政治上,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设刺史,东汉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基础。(2分)②经济上,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西汉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推动经济规范化发展。(1分)③文化科技上,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张衡发明地动仪,司马迁著《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推动文化科技进步。(1分)
  深远影响:①秦汉时期确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后世统一奠定基础;(1分)②中央集权制度、儒学正统地位等制度创新,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1分)③造纸术等科技成就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彰显中华文明的影响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