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中的“人”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汉字王国中的“人”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1: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字王国中的“人”
一、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完成1~3题。
大家都会赞同这个字的意思是“身”,但是辞书里一个字也没有解释我们看到的这个“身”的来历。可能它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
胖在中国从来都不被认为好看,思想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就警告人们不要暴饮暴食。但是饥饿一直没有远离,因此人们还是抱着某种敬佩和嫉妒看待那些幸运者,他们有钱大吃大喝,尽管他们变得很胖。
这个喜佛纯粹是中国的创造。他大腹便便地坐在那里,肚子像两腿之间的一块发面。他一直特别受到饥饿阶级的喜爱。想想看,他变得这样胖要吃多少东西!
普通人相遇,现在仍然经常使用那句古老的问候语“吃饭了吗”,如今的意思只是“你好”,但是它使人想起那艰苦的年代,如果人们能每天有饭吃,就可以炫耀自己的幸福。另一句快乐的问候语是“你发福了吧”,现在的意思仅仅是“你好吗?看样子你过得不错”。我一直不喜欢这句问候——特别是当我真的胖起来以后就更不喜欢。
那么这个“身”到底是怎么回事?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胖子的写照吗?当人们仔细看那些最古老的“身”字时,就会发现很多,啊,可以说绝大多数,肚子上都有一个凸出的小点。如果看作肚脐的话,它的位置就错得离谱了。古文字的创造者可不是毕加索。但是人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它是一个孕妇的形象,小点表示孩子,那就合乎逻辑了,啊,几乎是漂亮。有什么能比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更好呢?当肚子里有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时,确实身子会感到很沉重!
如果这种理解正确的话,解释金文中的“身”字大概就有可能了。它不仅再现了孕妇的沉重的肚子,还表现了乳房。有趣的是,中国人使用“有身子”这句话表示怀孕了。
1.如何理解“人们还是抱着某种敬佩和嫉妒看待那些幸运者”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从“幸运者”的身份特点入手思考。
答案:文中的“幸运者”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因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所以他们“有钱大吃大喝”,在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贫穷的下层百姓对他们既有尊敬、佩服,也有对“肉食者”的不满和妒忌。
2.说明文应该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说明,文中的“我一直不喜欢这句问候——特别是当我真的胖起来以后就更不喜欢”这句话不符合这一要求,是否应该删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抓住这句话幽默风趣的特点和作者对汉字的情感入手分析。
答案:不应该删掉。作者的“不喜欢这句问候”代表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的心声,幽默风趣。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人问候语的深入了解,也表现了作者对汉字、乃至中国文化的真心喜爱。
3.作者在文中已经说“身”字的来历在“辞书里一个字也没有解释”,但作者还是做了大胆的猜想,你认为作者的猜想合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由作者的猜想与“身”字的字形特点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答案:合理。作者猜想“身”字“是一个一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是以古代中国“饥饿一直没有远离”的社会状况和人们对于吃饱的希望为依据;“身”字是一个孕妇的形象是以金文中“身”的形状和汉字构成的象形特点为依据。所以,作者的猜测是合理的。
二、语言运用
4.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组字写出你的趣解。
(1)厌:可庆贺的事情偏差一点,就会令人讨厌。
(2)人对仙说:堂堂正正做人,何必寻找靠山。
备选字:第一组:阅,旧,出。第二组:心对敢,杏对呆,木对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对汉字的趣解首先要理解字意。要仔细观察给出字的字形,联想字的意思,不必强求句式的一致。
答案:(1)阅:进门阅读就能获得知识。旧:新东西用过1日就成了旧的。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2)心对敢说:只凭胆量而不用心,那就是憨。杏对呆说:把嘴长在头上,人家就会说你傻。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
5.仿写画线的句子。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由汉字“人”联想展开,用比喻来形象地阐述“‘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加缪说,人是西西弗斯,每天都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其实从“人”这一汉字的联想来看,可以获得许多感悟:人是由一“撇”和一“捺”组成的。这一“撇”一“捺”,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坡”,人就是在不停地爬坡下坡中度过一生的,人是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的;这一“撇”一“捺”,________________;这一“撇”一“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研究画线句,提取“组合起来就像……,人就是在……,人是需要……”的固定句式。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喻体要找准,下文的陈述要与该喻体对应。
答案: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屋顶”,人就是在有精神小屋的庇护下栖居的,人是需要面对烦杂生活的淡定的
组合起来就像一双“翅膀”,人就是在驾驭羽翼中前行的,人就是需要追逐梦想的执着的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花圃(pǔ) 弭谤(mǐ)
霓裳(cháng)
少安毋躁(shāo)
B.拮据(jū)
档案(dǎng)
巷道(hàng)
扪心自问(mén)
C.缉拿(jī)
撺掇(cuān)
精髓(suǐ)
管窥蠡测(lí)
D.肚脐(qí)
荫凉(yīn)
刷白(shuà)
拾级而上(shè)
解析:选C。A.少安毋躁shǎo;B.档案dàng;D.荫凉y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颠倒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剽窃
收迄
促狭鬼
切中肯綮
C.拇指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眩晕
无垠
雨霖铃
平心而论
解析:选D。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词中是协作的意思;B项“迄”应为“讫”,是完结的意思;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曼是柔和的意思。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会委员呼吁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________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在纯粹的领域中,每颗灵魂都是孤独的,纵然是爱也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应付 再现 也/就
B.应付 展现 但/才
C.应对 展现 也/就
D.应对 再现 但/才
解析:选D。“应对”指应答或对事采取措施;“应付”指对人、对事采取措施办法或敷衍了事。①句概括语境应选“应对”。再现:指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展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②句中清华的历史风云属于过去发生的,现在通过刊物将其“历史风云”展示出来,用“再现”。③句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解析:选D。A.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误。B.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C.“筚路蓝缕”形容创业地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D.“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B.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肆意藐视,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冲击。
C.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也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D.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作出贡献。
解析:选D。A.句式杂糅,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搭配不当,“公然”和“肆意”调换位置;C.表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感谢汉字
培 贵
从山村一座古庙发蒙,念“人、手、口、刀”始,迄今几十个年头过去,读字、写字,写字、读字,我与汉字结缘一生。儿时,汉字养育了我;长大成人,我又在汉字里讨生活。汉字于我,可谓恩重如山。我感谢汉字。
这是一个春日的午后。小朵阳光从身后的玻璃窗投影在我打开的书页上,像一泓金色的池水。沐浴在阳光中的汉字突然鲜活起来,呈现出动感的魅力,泛发出曼性的光亮。我顿时浮想联翩,生出许多的感慨。
传说,上古的先人仓颉造字,“天雨血,鬼夜哭,龙乃潜藏”,可见汉字的诞生,是怎样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孕育与分娩。说巧也巧,“孕”中有“子”,子者,儿子。汉字乃中华之子、民族之子。简言之,汉字如人。想此说法并不过分。否则,后人何以“字以人重”“见字如面”之谓。
鲁迅先生论及汉字云:“诵习一字,当识形音意:口诵而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事之功乃全……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惑心,一也;音美以惑耳,二也;形美以惑目,三也。”汉字有形、有义、有声,其人格魅力,可与人比,且心有灵犀。
古有拆字术,多为算命先生求生的看家本领。仅凭一字,他将偏旁部首逐一拆开,再一笔一画地肢解,仿佛把你置于手术台上,随意拨弄你的四肢五官六脏,然后侃侃而谈,道出你的吉凶祸福,个中不乏溢美之词,让你心悦诚服,你不能不佩服其半仙铁嘴功夫。俨然你的人生你的命运全然在一字中。
有作家陈村,在《大众文摘》望字拆字40个,字字与人的意识、情感、行为无不有血肉相系相连。试举一例:一个“情”字怎生了得。陈村作解:“那是青年的心,青色的心要是再拆得细一些就是月亮下,心里有了主张,月下还能有什么主张呢?”妙趣横生的笔,掘出人幽藏于“情”中的深意,读来趣味无穷。
汉字真乃人之象也。
我有幸结识篆刻家杨世禄先生。此人对金石书画执着追求且艺术造诣不凡。他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摄制组的孟和治印。孟为蒙族,出生草原。蒙族善摔跤。杨先生匠心独运,把一个“孟”宇,篆之成获胜的摔跤站立平台,“和”的偏旁为“禾”,“禾”为草,再细刀刺之,如是,方寸之间,无边草原,一个蒙族摔跤手的力量展示,孟和其人其姓,身形兼备,入木三分。汉字的卓越诡谲和超凡魅惑,恰如一位法国大诗人所述:“汉字具有宇宙精神,它充满了场景,充满了新生,充满了原始的惊喜。”
是的,文字无非是一种符号,一种载体,一种亿万人的公器,但与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那么息息相通,荣辱与共,它载负着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载负庸琐的谬见、卑劣的性格。它也曾被玷污,被蒙秽,甚至被借以发难。作为立于世界文字之林的中华汉字,堪称熔道家风采、儒家风骨、佛宗禅意于一炉,更显其博大精深,并具有民族的忍辱负重、正气凛然的人格品性。
闲时读书,汉字为友。每当我面对眼底并肩为伍、列队成阵的汉字,点撇钩撩间,犹见民族五千年的风霜,平平仄仄中,犹闻东方古国洪钟大吕的流韵,方方正正里,民族的端庄、民族的品格、民族的性情透出纸背。
我更看重汉字“以一种稳重的态度切入”,儒雅温厚,恬淡谦退,严谨周备,而心深如渊。
虽有手,但决不会跳出来冷不丁给你一掌;
虽有刃,但决不会在你背后抽刀;
虽有丝绕,但决不会在你脚下使绊;
虽有口,但决不会对你滋生流言……
你尽可以倾之以心,诉之以情,至诚至爱,相濡以沫,至于“文字教”,至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凡此种种,上下古今,因文字而蒙冤罹难,纯属奸佞小人所为,不是汉字本身的错。
俯身面对汉字,无异于向汉字鞠躬。我仿佛是一只羊,“谦卑的头低下来/就看见草的高贵/草使我和我的民族/学会把伤口衔在嘴里/并终生善良……”
我感谢汉字。
6.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A.史书有先人仓颉造字的记载,那时“天雨血,鬼夜哭,龙乃潜藏”,可见汉字的诞生,是怎样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B.人民创造了汉字,千百年来使用汉字,使其永葆青春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乃中华之子、民族之子。
C.汉字有声、有形、有义。每诵习一字,口诵而阔其音,音美以惑耳;目视而察其形,形美以惑目;心通而知其意,意美以惑心。汉字给人的诱惑,实在太严重了。
D.算命先生拆字,也仿佛把咨询者的人生置于手术台上解剖。吉凶祸福,侃侃而言,其实都是子虚乌有。作者写算命先生的铁嘴功夫,正是为了揭露他们的骗术。
E.回顾历史,也曾有过“文字狱”,汉字也曾被玷污,甚至被借用来做整人的工具。但作者认为,那纯属奸佞小人所为,不是汉字本身的错。
解析:选BE。A项,仓颉造字的记载是神话传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C项,汉字之“惑”是美的熏陶,不含贬义。D项,文中写算命先生拆字,主要也是为了体现汉字的神奇。
7.综观全篇,概括作者“感谢汉字”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结合作者自身成长受汉字的影响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思考。
答案:(1)儿时受汉字的养育,长大成人后“我”又以文为业;“我”与汉字结缘一生。汉字于“我”恩重如山。(2)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结晶与载体,它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通、荣辱与共,是东方古国五千年历史的见证。(3)汉字有形、音、意之美,充满神奇的艺术魅力。(4)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寄寓着中华民族正气凛然的人格品性,载负着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
8.文章第6段和第8段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两段中作者引用的两个事例进行概括即可得出主要内容,回答其作用时注意联系文章主旨。
答案:第6段写作家陈村趣解“情”字,说那是“青年的心在月亮下有了主张”;第8段写篆刻家杨世禄先生为蒙族汉子孟和治印,设计成无边草原上一个蒙族摔跤手的力量展示。通过这两个例子,作者展示了汉字的形意之美,揭示了汉字所具有宇宙精神和不可思议的超凡魅力。
9.任意选择两个不同角度,对第2段的画线文字做品味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从画线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1)这段文字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阳光比喻为“一泓金色的池水”,把阳光写得充满动感而热烈灿烂。(2)这段文字使用了新奇的比拟,把汉字比拟为沐浴在阳光中的生命,使其鲜活而充满魅力。(3)这段话使用了诗化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意境,阳光、书页、汉字,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魅力,读来倍感亲切。
三、语言表达
10.根据语意填空。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代中国作家,其作品的言说方式固是白话文。但在其笔下,若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若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余光中先生为文的八字箴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抓住“也有文言的墨水”“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答案:白以为常 文以应变
11.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角度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虽然我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学生:×××
×月×日
解析:答题时应关注语言是否自然通畅,语意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合乎身份等。
答案:①语言不连贯,应将“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人生”,并将“心田”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与前两个分句构成排比;②用语不简明,“无微不至”和“悉心”重复,将“无微不至”删去;③用语不得体,“光临寒舍”应改为“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