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
1.
选出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平仄()
琐屑()
中()肯
精校()
B.
札()记
纳谏()
骈()
舆()
C.
服牛乘马()
乘()风破浪
千乘()之国
车千乘()
D.
几()案
门径()
体例()
两膝着()地
2.
选出对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升(登上)堂入室
敝(坏)之而无憾
官修(编写)史书
服(文中指驾驶)牛乘马
B.
汗(出汗)牛充栋
编撰(写文章,著书)
平仄(古四声中上、去声)
治(研究)学
C.
审(周密)慎
事倍功(效果)半
索(寻找)引
指示门径(路)
D.
史籍(书籍)
形貌(美丽)丽
补正(改正)
编制(文中指根据资料做出目录等)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家由于父亲的死,很快地___________了。
②新上任的厂长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带领全体职工改变了生产_________的局面,经过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
③她个人太__________,遇见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掉眼泪。
④大家都_________他有这么偏激的见解。
A.
衰败
停滞
懦弱
惊诧
B.
败落
停止
脆弱
惊奇
C.
破败
停止
懦弱
诧异
D.
败落
停滞
脆弱
惊诧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B.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大会期间,著名画家石坚先生即席作画,他信笔涂鸦,似有神助,在三勾两画之中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便跃然纸上。
C.
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明渠奔流东去。
D.
梁先生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功力深厚;这是他在临池学书数十年中,苦心继承古代优秀书艺传统的结果。
5.
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否则,他的生意就没赚头了。
B.
为何伪劣商品如此之多,且屡禁不止?一方面,少数人利欲熏心,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地方保护主义又对其姑息纵容。此外,广大消费者没能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也使得这些坑骗者肆无忌惮。
C.
晚上,母亲还是做了儿子喜欢吃的两个菜,并煮了香喷喷的小米粥,尽管下班后身体疲倦。
D.
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了,还觉得身子发冷。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料,因为火炉里的火没有熄灭,被炉前的没有收拾干净的柴禾改燃,房子着火了。
B.
要是没有张老师的教育和帮助,我是决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所以我至今仍怀着感激的心情想起他。
C.
他被选中,大抵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他有着多年秘书工作的经验;第二,在“文革”受迫害,与造反派无涉;第三,有写作能力。
D.
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7.
选出插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
)
以前他不喜欢这工作,后来为完成任务,只好研究一番。现在,他_________,简直爱上了这项工作。
A.
不钻研不行
B.
越钻研越有兴趣
C.
越有兴趣就越钻研
D.
越来越深入地钻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村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它的四联分别叫什么名称?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9.
这首诗中有两联是对仗联,任选其中一联,说说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人也……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生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今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疆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节自《三国志·法正传》
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靖之
浮称:虚名
B.
遽北还
身:自己
C.
其威福
抑:限制
D.
渊等
授首:投降
11.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故”字不同
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故”字相同
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故”字也相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故”字也不同
12.
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播流四海:名声传遍全国
B.
睚眦之怨:极小的怨恨
C.
进退狼跋:处境极其困难
D.
广农积谷:让广大农民积累粮食
13.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若其不礼
②以眩远近
A.
①你对他不礼貌
②用来向远近的人显示
B.
①你对他不礼貌
②用来迷惑远近的人
C.
①如果不礼待他
②用来向远近的人显示
D.
①如果不礼待他
②用来迷惑远近的人
14.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
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
B.
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
C.
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D.
必为人所教也
1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刘备进攻成都,刘璋手下蜀郡太守许靖随璋投降,刘备不肯用许靖,法正引用燕王待郭隗的事例劝说刘备,刘备才厚待许靖。
B.
法正出任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劝诸葛亮抑其威福,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公安时进退两难,多亏法正辅佐,现在不好限制法正的行为。
C.
法正两次向刘备进言,一次是要他厚待许靖,一次是劝刘备进兵汉中,都被刘备采纳。
D.
刘备在定军兴势作营,夏侯渊前来夺地,刘备命黄忠鼓噪攻打,大破渊军,曹操认为这不是刘备的主意,一定是有人教他这么做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教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注:本文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琦君,女,生于1917年。著名作家,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泪珠与珍珠》作于1987年。
16.
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谢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的说明。(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0个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
17.
第④段中主“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文语句作答)
答:□□□□□□□□□□□□□□□□□□□□□□□□□□□□□□□□□□□。
作者借此意在说明“□□□□□□□□□□□□□□□□□□□□□□□□□□□□□□□□□□□。”
18.
通观⑤~⑦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填写的文字不超过25个字)
答:□□□□□□□□□□□□□□□□□□□□□□□□□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含的意义。(不要用原文,不超过40个字)
答:□□□□□□□□□□□□□□□□□□□□□□□□□□□□□□□□□□□□□□□□□□□□□□□□□□。
19.
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哪两项是不恰当的?(
)
A.
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
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
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激情。
D.
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
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20.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8月16日是南京电信局办理上网按月包时服务的第一天。一大早,鼓楼和云南路两个电信营业厅便被前来办理此项业务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粗略估计两个受理点至少有2000人。原本8点半开门的营业大厅临时提前到8点钟,截至10点钟,两个受理点已办理约500户用户,而南京现在的非注册用户就有20多万,希望电信部门能够早日把上网费整体降下来。
□□□□□□□□□□□□□□□□□□□□□□□□
21.
按语言连贯,句式相近的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说到就要做到,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如此。如果说
①
,算是轻率许诺,那么明知做不到,也要去说,则至少是哗众取宠了,至于根本不想做,却硬拍着胸脯去说,就完全是
②
了。
【试题答案】
1.
A
B项札;骈;C项车千乘;D项径,着
2.
B
汗,使……出汗;仄,应指古声中的上去入声。
3.
D
4.
D
A项“翻云覆雨”比喻弄权术,耍手段,不能修饰“笔力”;B项“信笔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用来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用在此感彩不对;C项“一蹴而就”意为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一般不能正面使用,多用于否定义。
5.
C
6.
C
A句主动、被动关系颠倒;B句“达到这种地步”用于贬义,在此与语境不合;D句“解决……状况”动宾不搭配。
7.
B
8.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
9.
第二联(颔):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
10.
D
“授首”意为被斩首
11.
D
两句中的“以”字,①为连词“来”,②为介词“用”“把”,后面省宾语“之”;两个“故”字,③为连词“所以”,④为副词“本来”。
12.
D
“广农”意为扩大农业生产
13.
C
①句中“若”应为“如果”,“礼”为“礼待”;②句应为“以(之)眩(于)远近”
14.
A
其它三句均为判断句,A句是陈述句。
15.
D
曹操是“闻(法)正之策”后才这么说的,不是凭空臆断、主观认为。
16.
(而良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
17.
人们对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人生必有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18.
(1)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意思对即可)。
(2)答案不唯一,但不能悖谬作者的写作目的。
19.
BD
20.
降低收费引发“上网热”,南京2000市民清晨排队上网
21.
①经过努力未必能做到,先说出去再做;②蓄意欺骗。